太常引·赋十四弦

宋代辛弃疾

仙机似欲织纤罗。仿佛度金梭。无奈玉纤何。却弹作、清商恨多。

珠帘影里,如花半面,绝胜隔帘歌。世路苦风波。且痛饮、公无渡河。

白话译文

那仙家织机仿佛要织出细软的绮罗,金梭往来穿梭般(在弦上)流动。奈何这纤纤玉指(按弦转调),竟弹奏出满含愁怨的清商古调。

珠帘掩映间,(她)如花的侧颜若隐若现,远比隔帘传来的歌声更动人心魄。人世路途多艰险风波,且请痛饮美酒——君切莫渡河(涉险)!

词句注释

  1. 纤罗:细薄透气的丝织品。
  2. 金梭:金制的梭。亦为梭的美称。
  3. 清商:商声,古代五音之一。古谓其调凄清悲凉,故称。
  4. 半面:脸面的一半或部分。

作品赏析

《太常引·赋十四弦》是宋代辛弃疾创作的词作,属“太常引”词牌系列。辛弃疾为南宋官员、将领,豪放派词人代表,曾任多地安抚使,主张抗金,其作品多抒写家国情怀与人生际遇。

全词以十四弦乐器为吟咏对象,上片通过“仙机似欲织纤罗”“清商恨多”等意象描摹乐声幽怨,下片“珠帘影里,如花半面”展现乐妓演奏场景。末句“世路苦风波”点出世事艰险,结以“且痛饮、公无渡河”化用古乐府典故,暗含对现实困境的感慨。词中善用典故,体现辛弃疾沉雄豪迈的词风特征。

猜你喜欢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

宋代 • 张元干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卖柑者言

明代 • 刘基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置于市,贾十倍,人争鬻之。

予贸得其一,剖之,如有烟扑口鼻,视其中,则干若败絮。予怪而问之曰:“若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将炫外以惑愚瞽也?甚矣哉,为欺也!”

卖者笑曰:“吾业是有年矣,吾赖是以食吾躯。吾售之,人取之,未尝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世之为欺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

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坐糜廪粟而不知耻。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予默默无以应。退而思其言,类东方生滑稽之流。岂其愤世疾邪者耶?而托于柑以讽耶?

扇上画牡丹

唐代 • 罗隐

为爱红芳满砌阶,教人扇上画将来。

叶随彩笔参差长,花逐轻风次第开。

闲挂几曾停蛱蝶,频摇不怕落莓苔。

根生无地如仙桂,疑是姮娥月里栽。

太常引·幽人早起赴池亭

元代 • 许有壬

幽人早起赴池亭。看初日、照娉婷。风盖露珠倾。又胜似、前时雨声。

水沉乡里,锦云深处,双桧插天青。一叶钓舟轻。似野渡、无人自横。

南乡子·舟中记梦

宋代 • 辛弃疾

欹枕橹声边,贪听咿哑聒醉眠。梦里笙歌花底去,依然,翠袖盈盈在眼前。

别后两眉尖,欲说还休梦已阑。只记埋冤前夜月,相看,不管人愁独自圆。

辛弃疾
简介描述: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早年与党怀英齐名北方,号称“辛党”。青年时参与耿京起义,并擒杀叛徒张安国,回归南宋,献《美芹十论》《九议》等,条陈战守之策,但不被朝廷采纳。先后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为守臣,曾平定荆南茶商赖文政起事,又力排众议,创制飞虎军,以稳定湖湘地区。由于他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故而屡遭劾奏,数次起落,最终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宰臣韩侂胄接连起用辛弃疾知绍兴、镇江二府,并征他入朝任枢密都承旨等官,均被辛弃疾推辞。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抱憾病逝,享年六十八岁。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有《稼轩长短句》等传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