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九龙潭

唐代武则天

山窗游玉女,涧户对琼峰。

岩顶翔双凤,潭心倒九龙。

酒中浮竹叶,杯上写芙蓉。

故验家山赏,惟有风入松。

白话译文

在山间的窗前,仿佛有美丽的仙女在游玩,山涧的门户正对着高耸的玉峰。

岩石的顶端有两只凤凰在翱翔,深潭的中心倒映着九条龙的影子。

酒杯中漂浮着像竹叶一样的酒沫,杯子上还绘有芙蓉花的图案。

试着检验家乡的美景,发现只有那风吹入松林的声音最让人陶醉。

词句注释

  1. 九龙潭:白杨镇石板沟西侧山麓有一天然溶洞名为九龙洞,洞深里许,洞底有潭即九龙潭。
  2. 山窗:指九龙洞。
  3. 玉女:指九龙圣母。
  4. 涧户:亦指九龙洞,和“山窗”互文见义。
  5. 琼峰:指九龙洞洞口所对的半壁山主峰。
  6. 岩顶:指非山山顶。
  7. 芙蓉:即莲花。杯壁镂刻有莲花的酒杯称芙蓉杯。
  8. 家山:家乡的山,亦用以指代故乡,此句中的“家山”当是对“玉女”而言。

作品赏析

《游九龙潭》是初唐武则天创作的五言律诗,收录于《全唐诗》,系其与太平公主同游洛阳九龙潭时所作。诗歌以山水游宴为背景,融合宫廷游乐与自然意象,展现初唐皇室生活图景。

全诗四联工整对仗,首联“山窗游玉女,涧户对琼峰”勾勒溶洞奇景,颔联“双凤”“九龙”暗喻母女身份与皇权象征。颈联以“竹叶酒”“芙蓉杯”刻画宴饮细节,尾联“风入松”转入质朴山景,流露思乡之情。作品虚实相生,既有溶洞潭水的宏大想象,亦含器物细节的微观描摹,语言兼具华美与自然特质,虽未完全契合严整声律,但已具五律成熟框架。

猜你喜欢

念奴娇·插天翠柳

宋代 • 朱敦儒

插天翠柳,被何人、推上一轮明月?照我藤床凉似水,飞入瑶台琼阙。雾冷笙箫,风轻环佩,玉锁无人掣。闲云收尽,海光天影相接。

谁信有药长生,素娥新炼就,飞霜凝雪。打碎珊瑚,争似看、仙桂扶疏横绝。洗尽凡心,满身清露,冷浸萧萧发。明朝尘世,记取休向人说。

贺新郎·秋夜呈芝麓先生

清代 • 陈维崧

掷帽悲歌发。正倚幌、孤秋独眺,凤城双阙。一片玉河桥下水,宛转玲珑如雪。其上有、秦时明月。我在京华沦落久,恨吴盐、只点愁人发。家何在,在天末。

凭高对景心俱折。关情处、燕昭乐毅,一时人物。白雁横天如箭叫,叫尽古今豪杰。都只被、江山磨灭。明到无终山下去,拓弓弦、渴饮黄獐血。长杨赋,竟何益。

点绛唇·黄花城早望

清代 • 纳兰性德

五夜光寒,照来积雪平于栈。西风何限,自起披衣看。

对此茫茫,不觉成长叹。何时旦,晓星欲散,飞起平沙雁。

倚危楼伫立,乍萧索、晚晴初。渐素景衰残,风砧韵响,霜树红疏。云衢。见新雁过,奈佳人自别阻音书。空遣悲秋念远,寸肠万恨萦纡。

皇都。暗想欢游,成往事、动欷歔。念对酒当歌,低帏并枕,翻恁轻孤。归途。纵凝望处,但斜阳暮霭满平芜。赢得无言悄悄,凭阑尽日踟蹰。

淮上与友人别

唐代 •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武则天
简介描述:

武则天(624年~705年)中国古代女皇帝。名曌,唐代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人。武士彟之女。14岁入宫,为唐太宗才人,赐号武媚。太宗卒,削发为尼。高宗时,复召为昭仪,进号宸妃。655年(永徽六年)立为皇后,参决朝政,号为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683年(弘道元年)临朝称制。690年(载初元年)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史称武周。

705年(神龙元年)中宗复位,后徙居上阳宫,去帝号。卒谥则天大圣皇后。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在位16年,实掌国政40余年,素多智谋,兼涉文史。曾召文学之士周茂思、范履冰编纂《要览》、《字海》、《乐书要录》等,撰有《垂拱集》100卷,俱佚。《全唐诗》存诗46首,《全唐诗续补》补诗3首,诗序1篇。

武则天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