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酉立春

宋代吕本中

中原扰扰尚胡尘,坚坐江南懒问津。

漫读旧诗如昨梦,却疑往事是前身。

子桑自了经时病,原宪长甘一味贫。

刺忍雪寒君莫病,土牛花胜已迎春。

白话译文

中原纷乱不堪,沦为金人统治区。我却稳坐江南,懒得去过问这些国家大事。

整日随意地读着旧日自已渴望恢复中原的诗句,却怀疑这些过去的事好像是在上辈子发生的。

我像子桑一样明白生活清苦本就是命运使然,像原宪一样甘于贫穷。

虽然要忍受刺骨的寒冷但也不要沮丧,春耕即将开始,那美好的春花已经绽放,在迎接春天的到来。

词句注释

  1. 辛酉: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立春: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
  2. 子桑:《庄子》中出现的人物,皆富有个性,生活清苦。
  3. 原宪:孔子弟子,出身贫寒,个性狷介,一生安贫乐道,不肯与世俗合流。
  4. 病:此处意为沮丧。
  5. 土牛:古有立春造土牛以劝农耕的习俗,自宫廷至官府均要鞭打土牛,称为“鞭春”或“打春”。花胜:剪彩做成的妇女花形首饰。

作品赏析

此诗开篇不凡,首联即将强烈的情感爆发出来,上句说中原地区战乱不堪,沦为异族统治区,言国事之紧张。“尚”字道出了他深沉的忧国之心,凝聚了期望与失望交织的复杂感情。次句一转,说自己稳坐江南,对中原的沦陷坐视不管,懒于问津,诗人在前后的反差中表达出强烈的爱憎。《论语·微子》载孔子使子路向人打听渡口所在(即问津),受到隐者的讥讽:天下滔滔,不如从避世之士,忘情世事。次句的懒问世事与首句的忧国忧民之间有一个极大的落差。既然心忧国事,自当宵衣旰食,勤于政务,而诗人却颓然自放,大有撒手而去之意。通过这一转折正是要深—层地表现其报国无门的忧愤。他之疏懒实是出于无奈的举动,是投降派排挤的结果,但是这一切都掩盖在超然放达的外表下,需经咀嚼才能品味。

颔联写诗人的生活现状,以感慨前尘影事恍如隔世,抒发了一种垂暮之情,极言自己被排挤时日之久。此处也不是泛泛的迟暮之慨,是有深意存焉。诗人以诗文名家,在两宋之交卓然自立,但也因此而给他的生活带来了坎坷曲折。他在绍圣年间因元祐党事被免官,南渡后又屡因文章得罪。往事如梦似烟,看似超脱,实则是难以忘却的。

颈联借典故抒情,以两位古代寒士自喻。子桑在霖雨十日后若歌若哭,明白了让他贫困的是命运,自己也如原宪一般甘于贫穷,表达了安贫乐道、自甘淡泊之志。“自”字与“长”字更突出了他的风骨品节。

尾联在情绪上陡升波澜,虽则天寒雪冷,但劝人一定要忍住这一时,因为春耕将近,春天即将到来,终将能顶过严寒,迎来春天,此联既照应题目立春,又一语双关,一扫前文颓气,表达出作者对未来的信心。

创作背景

宋朝南渡后诗人官至中书舍人,上书言恢复大计,秉公执法,触犯秦桧等主和派,中间一度引疾乞祠。又吕本中草丞相赵鼎之制词,有“尊王贱霸”之语,秦桧大怒,遂风御史劾罢之。此诗为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立春时作。当时诗人正值晚年,仕途因遭小人排挤而报国无计,作诗以表忧国忧民以及受排挤报国无门的无奈与忧愤之情。

名家点评

  •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黄宝华:该诗感慨深沉,却表现为超然平和之态,这和诗人的禅学修养有关,宋人陈岩肖评其诗“多浑厚平夷”,洵为的论。该诗从感时到忆旧,再回到述怀,最后以迎春扣住题面,层层相生气脉贯注没有枯涩板滞之病。中二联曲折达意,颇见功力。(《宋辽金诗鉴赏》)

猜你喜欢

章台夜思

唐代 • 韦庄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

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

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古香慢·赋沧浪看桂

宋代 • 吴文英

怨娥坠柳,离佩摇葓,霜讯南圃。漫惜佳人,倚竹袖寒日暮。还问月中游,梦飞过、金风翠羽。把残云剩水万顷,暗薰冷麝凄苦。

渐浩渺、凌山高处。秋澹无光,残照谁主。露粟侵肌,夜约羽林轻误。翦碎惜秋心,更肠断、珠尘藓路。怕重阳,又催近、满城风雨。

所好轩记

清代 • 袁枚

所好轩者,袁子藏书处也。袁子之好众矣,而胡以书名?盖与群好敌而书胜也。其胜群好奈何?曰:袁子好味,好色,好葺屋,好游,好友,好花竹泉石,好珪璋彝尊、名人字画,又好书。书之好无以异于群好也,而又何以书独名?曰:色宜少年。食宜饥,友宜同志,游宜清明,宫室花石古玩宜初购,过是,欲少味矣。书之为物,少壮、老病、饥寒、风雨,无勿宜也。而其事又无尽,故胜也。

虽然,谢众好而昵焉,此如辞狎友而就严师也,好之伪者也。毕众好而从焉,如宾客散而故人尚存也,好之独者也。昔曾皙嗜羊枣,非不嗜脍炙也,然谓之嗜脍炙,曾皙所不受也。何也?从人所同也。余之他好从同,而好书从独,则以所好归书也固宜。

余幼爱书,得之苦无力。今老矣,以俸易书,凡清秘之本,约十得六七。患得之,又患失之。苟患失之,则以“所好”名轩也更宜。

王维吴道子画

宋代 • 苏轼

何处访吴画?普门与开元。

开元有东塔,摩诘留手痕。

吾观画品中,莫如二子尊。

道子实雄放,浩如海波翻。

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

亭亭双林间,彩晕扶桑暾。

中有至人谈寂灭,悟者悲涕迷者手自扪。

蛮君鬼伯千万万,相排竞进头如鼋。

摩诘本诗老,佩芷袭芳荪。

今观此壁画,亦若其诗清且敦。

祇园弟子尽鹤骨,心如死灰不复温。

门前两丛竹,雪节贯霜根。

交柯乱叶动无数,一一皆可寻其源。

吴生虽妙绝,犹以画工论。

摩诘得之以象外,有如仙翮谢笼樊。

吾观二子皆神俊,又于维也敛衽无间言。

频酌淮河水

宋代 • 戴复古

有客游濠梁,频酌淮河水。

东南水多咸,不如此水美。

春风吹绿波,郁郁中原气。

莫向北岸汲,中有英雄泪。

吕本中
简介描述:

吕本中(1084年-1145年),字居仁,号紫微,世称东莱先生,祖籍莱州,寿州(治今安徽凤台)人。仁宗朝宰相吕夷简玄孙,哲宗元祐年间宰相吕公著曾孙,荥阳先生吕希哲孙,南宋东莱郡侯吕好问子。中国两宋之际的南渡诗人、词人、道学家。

吕本中以恩荫补承务郎。元符(1098年-1100年)中历任地方属官,宣和六年(1124年),除枢密院编修官,迁礼部员外郎、直秘阁。高宗绍兴六年(1136年),特赐进士出身,擢起居舍人兼权中书舍人。旋即迁中书舍人兼侍讲,兼权直学士院。后以忤秦桧被罢。卒谥文清。

吕本中著有诗文集《东莱集》20卷,《外集》2卷。又著有《紫微诗话》1卷,《东莱吕紫微杂说》1卷,《师友杂志》1卷,《童蒙训》3卷,《春秋解》10卷,今均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