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

宋代吕本中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白话译文

可恨你不像江边楼上高悬的明月,不管人们南北东西四处漂泊,明月都与人相伴不分离。

可恨你就像江边楼上高悬的明月,刚刚圆满就又缺了,等到明月再圆不知还要等到何时。

词句注释

  1. 采桑子:词牌名。又名“丑奴儿令”、“罗敷艳歌”、“罗敷媚”。
  2. 君:这里指词人的妻子。一说此词为妻子思念丈夫。江楼:靠在江边的楼阁。
  3. 暂满还亏:指月亮短暂的圆满之后又会有缺失。满,此指月圆;亏,此指月缺。

作品赏析

这首词写的是离别之情。上片写他宦海浮沉,行踪不定 ,南北东西漂泊的生活 ,经常在月下怀念君(指他的妻子 ),只有月亮来陪伴他。词中表面上说“恨君 ”,实际上是思君。表面上说只有月亮相随无离别,实际上是说跟君经常在别离。下片借月的暂满还亏,比喻他跟君的暂聚又别。这首词的特色富有民歌风味。民歌是感情自然流露,不用典故,是白描。这首词正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也是白描。民歌往往采用重复歌唱的形式,这首词也一样。不仅由于《采桑子》这个词调的特点,象“南北东西”,“暂满还亏”两句是反复的;就是上下两片,也有加以变化的重复,如“恨君不似江楼月”与“恨君却似江楼月”只有一字之差,象民歌中的重叠一样。还有,民歌也往往用比喻,这首词的“江楼月”,正是比喻。

词中“江楼月”的比喻,很具有艺术特色。钱钟书曾讲过“喻之二柄 ”、“喻之多边”。钱钟书所谓二柄:“同此事物,援为比喻,或以褒 ,或以贬,或示喜,或示恶,词气迥异;修词之学,亟宜指示 。”例如“韦处厚《大义禅师碑铭》:‘佛犹水中月,可见不可取 ’,超妙而不可取也,犹云‘高山仰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是为心服之赞词。黄庭坚《 沁园春》:‘镜里拈花,水中捉月,觑着无由得近伊’,犹云‘甜糖抹在鼻子上,只教他舐不着 ’,是为心痒之恨词。”同样这首词用水中之月作比喻 ,一个表达敬仰之意,一个表示不满之情,然而感情不同,称为比喻的二柄。“比喻有两柄而复具多边。盖事物一而已,然非止一性一能,遂不限于一功一效。取譬者用心或别,着眼因殊 ,指同而旨则异;故一事物之象可以孑立应多,守常处变。譬夫月,形圆而体明,圆若(与也)明之在月 ,犹《墨经》言坚若白之在石,不相处而相盈。镜喻于月,如庾信《咏镜 》:‘月生无有桂’,取明之相似,而亦可兼取圆之相似王禹称《龙凤茶》:‘圆似三秋皓月轮 ’,仅取圆之相似 ,不及于明,‘月眼’、‘月面’均为常言,而眼取月之明,面取月之圆,各傍月性之一边也。”节引自(《管锥篇·周易正义·归妹》如例子中所讲同用月做比喻,可以比圆,又可比明亮,这是比喻的多边。)

钱先生在这里讲的二柄和多边,乃是指不同的作品说的。譬如说同样用月作比喻,在这篇作品里是褒赞 ,而在那篇作品里却是不满;在这篇作品里比圆,而在那篇作品里却比明亮。那么有没有在一篇作品里用的比喻,既具二柄,又有多边呢?其实这首词就是。这首词用“ 江楼月 ”作比,词人在上片里赞美“江楼月”,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说的是人虽到处漂泊,而明月随人,永不分离,是赞词。下片里也用“江楼月”作比,“暂满还亏 ,待得团圆是几时”,说的是月圆时少,缺时多,难得团圆,是恨词。同样用“江楼月”作比,一赞一恨,是在一篇中用同一事物作比喻而表达不同感情,从而具有二柄。还有,上片的“江楼月”,比喻“只有相随无别离”;下片的“江楼月 ”,比喻“待得团圆是几时”。在一首词里,同用一个比喻,所比不同,构成多边。象这样,同一个比喻,在一首词里,既有二柄,又有多边,这是很难找的。因此,这首词里用的比喻,在修辞学上是非常突出的。而且这样的比喻,是感情自然流露,不是有意造作,被词人用得非常贴切,这是此首词更为难能可贵的特点。

这词的想象跟后汉徐淑《答夫秦嘉书》的想象颇有相似之妙处。徐淑说:“身非形影,何能动而辄俱;体非比目,何能同而不离 。”徐淑虽用了两个不同的比喻 ,“何能动而辄俱 ”,“何能同而不离”,但与本词想象一致,所以这两人也可以说千载同心了。

名家点评

  • 曾季狸《艇斋诗话》:本中长短句,浑然天成,不减唐、《花间》之作。
  • 《啸翁词评》:居仁直忤柄臣,深居讲道。而小词乃工稳清润至此。

猜你喜欢

旅夜书怀

唐代 •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昆阳城赋

宋代 • 苏轼

淡平野之霭霭,忽孤城之如块。风吹沙以苍莽,怅楼橹之安在。横门豁以四达,故道宛其未改。彼野人之何知,方伛偻而畦菜。嗟夫,昆阳之战,屠百万于斯须,旷千古而一快。想寻邑之来阵,兀若驱云而拥海。猛士扶轮以蒙茸,虎豹杂沓而横溃。罄天下于一战,谓此举之不再。方其乞降而未获,固已变色而惊悔。忽千骑之独出,犯初锋于未艾。始凭轼而大笑,旋弃鼓而投械。纷纷籍籍死于沟壑者,不知其几何人,或金章而玉佩。彼狂童之僭窃,盖已旋踵而将败。岂豪杰之能得,尽市井之无赖。贡符献瑞一朝而成群兮,纷就死之何怪。独悲伤于严生,怀长才而自浼。岂不知其必丧,独徘徊其安待。过故城而一吊,增志士之永慨。

游金山寺

宋代 • 苏轼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

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

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

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羁愁畏晚寻归楫,山僧苦留看落日。

微风万顷靴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

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

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

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惊我顽。

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

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唐代 • 岑参

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

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

能兼汉月照银山,复逐胡风过铁关。

交河城边鸟飞绝,轮台路上马蹄滑。

晻霭寒氛万里凝,阑干阴崖千丈冰。

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

正是天山雪下时,送君走马归京师。

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

小儿垂钓

唐代 •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吕本中
简介描述:

吕本中(1084年-1145年),字居仁,号紫微,世称东莱先生,祖籍莱州,寿州(治今安徽凤台)人。仁宗朝宰相吕夷简玄孙,哲宗元祐年间宰相吕公著曾孙,荥阳先生吕希哲孙,南宋东莱郡侯吕好问子。中国两宋之际的南渡诗人、词人、道学家。

吕本中以恩荫补承务郎。元符(1098年-1100年)中历任地方属官,宣和六年(1124年),除枢密院编修官,迁礼部员外郎、直秘阁。高宗绍兴六年(1136年),特赐进士出身,擢起居舍人兼权中书舍人。旋即迁中书舍人兼侍讲,兼权直学士院。后以忤秦桧被罢。卒谥文清。

吕本中著有诗文集《东莱集》20卷,《外集》2卷。又著有《紫微诗话》1卷,《东莱吕紫微杂说》1卷,《师友杂志》1卷,《童蒙训》3卷,《春秋解》10卷,今均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