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甫吟

唐代李白

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

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

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吐气思经纶。

广张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

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

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

入门不拜逞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

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

狂客落魄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

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

帝旁投壶多玉女,三时大笑开电光,倏烁晦冥起风雨。

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扣关阍者怒。

白日不照我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

猰貐磨牙竞人肉,驺虞不折生草茎。

手接飞猱搏彫虎,侧足焦原未言苦。

智者可卷愚者豪,世人见我轻鸿毛。

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

吴楚弄兵无剧孟,亚夫咍尔为徒劳。

梁甫吟,梁甫吟,声正悲。

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

风云感会起屠钓,大人𡸣屼当安之。

白话译文

《梁甫吟》啊,长啸一曲,阳春啊,何时才能到来?

你没有听过朝歌屠叟姜子牙的故事吗?他八十岁才辞别棘津的屠夫生涯,来到渭水之滨垂钓。

他不以绿水映白发为羞,为的是能够得遇明主,一吐胸中之壮气,大展治国之宏图。

他在渭水之滨一钓就是十年,为的就是要钓到文王这条大鱼啊。

想不到这位当年其貌不扬的老渔夫,竟摇身一变,一下子成了一位身为帝王之师的大人物。

你没有听说过高阳酒徒郦食其的故事吗?这位起自草莽中的狂客,见了那位龙颜高鼻一脸真龙天子之相的山东刘邦,长揖不拜。

雄辩之才只说得一惯待人傲慢无礼的未来天子赶紧起身,连脚也顾不得洗,一阵风也似地走到他的面前,赔礼道歉,延为上宾。

这位郦先生果然厉害,凭其三寸不烂之舌,不费一兵一卒,就说得齐王献七十二城来降,视楚汉战争如同飞旋的蓬草一般,玩于股掌之上。

像这样落魄的狂客尚能如此,更何况胸有文韬武略能够力当群雄的壮士呢?

我也想能够像他们那样得遇明主,怎奈天帝身旁那些得宠的玉女太多了。

她们以色事主,一天到晚玩那些投壶之类的游戏,迷得天帝高兴得仰天大笑,震得天空狂风四起,骤雨倾盆,引起了一阵阵电闪雷鸣。

天国的大门紧闭不开,我以头扣门,只惹得守门人一肚子怒气。

苍天上的白日啊,你为什么不能照见我胸中的忠诚?难道我这只是杞人忧天,多此一举吗?

我听说有一种叫猰貐的猛兽,它磨牙吮血专食人肉;而还有一种叫驺虞的仁兽,它仁慈得连生草的茎芽也怕绘踩断了。

我也能像古代的勇士一样手接飞猱,力搏雕虎,也能在焦原那块危石之上退着行走而毫无惧色。

可是智者可卷而愚者才会呈才露能,既然世上的达官贵人视我轻如鸿毛,我何必在这些愚人面前显示我的才能呢。

古时有三位力能排山的壮士,他们的本事可谓是够大的了,但是,齐国的宰相晏婴只是略施小技,仅用两个桃子就把他们给干掉了。

西汉时吴楚七国想背叛朝廷作乱,但他们却连剧孟这样的大侠都没有收罗过去,也难怪周亚夫嘲笑他们是徒劳之举了。

我的这首《梁甫吟》,此时正吟到最悲的时候。但是,我坚信,张华的两把神龙剑,它们虽会一时分散,但终究会有遇合有时。

就像朝歌屠叟姜子牙终有一天能够与明主风云际会一样,做一个胸怀大志的人,这点小挫折算得了什么呢?安心等待吧,机遇终是会到来的!

词句注释

  1. 长啸:吟唱。
  2. 朝歌屠叟:指吕尚(即吕望、姜太公)。《战国策·秦策三》:“臣(范雎)闻始时吕尚之遇文王也,身为渔父而钓于渭阳之滨耳。”又《秦策五》:“太公望,齐之逐夫,朝歌之废屠。”《韩诗外传》卷七:“吕望行年五十,卖食棘津,年七十屠于朝歌,九十乃为天子师,则遇文王也。”又《韩诗外传》:“太公望……屠牛朝歌,赁于棘津,钓于磻溪,文王举而用之,封于齐。”
  3. 清水:一作“渌水”。经纶:喻治理国家。《易经·屯卦》:“君子以经纶。”
  4. 三千六百钓:指吕尚在渭河边垂钓十年,共三千六百日。风期:风度和谋略。
  5. 大贤:指吕尚。虎变:《易经·革卦》九五:“大人虎变。”喻大人物行为变化莫测,骤然得志,非常人所能料。
  6. 高阳酒徒:西汉人郦食其。《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郦生食其者,陈留高阳人也。好读书,家贫落魄,无以为衣食业,为里监门吏。然县中贤豪不敢役,县中皆谓之狂生。……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郦生。郦生至,入谒,沛公方倨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郦生。郦生入,则长揖不拜。”郦生尝自称高阳酒徒。隆准:高鼻子。隆准公:指刘邦。《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趋风:疾行如风前来迎接。《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载:楚、汉在荥阳、成皋一带相持,郦生建议刘邦联齐孤立项羽。他受命到齐国游说,齐王田广表示愿以所辖七十余城归汉。
  7. 旋蓬:在空中飘旋的蓬草。
  8. 狂客:指郦食其。
  9. 攀龙:《后汉书·光武帝纪》:耿纯对刘秀说:“天下士大夫所以跟随大王南征北战,本来是希望攀龙鳞,附凤翼,以成就功名。”后人因以攀龙附凤比喻依附帝王建立功业。雷公:传说中的雷神。砰訇:形容声音宏大。
  10. 帝旁投壶多玉女:《神异经·东荒经》载:东王公常与一玉女玩投壶的游戏,每次投一千二百支,不中则天为之笑。天笑时,流火闪耀,即为闪电。
  11. 三时:早、午、晚。倏烁:电光闪耀。晦冥:昏暗。这两句暗指皇帝整天寻欢作乐,权奸和宦官弄权,朝廷政令无常。
  12. 阊阖:神话中的天门。阍者:看守天门的人。《离骚》:“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这两句指唐玄宗昏庸无道,宠信奸佞,使有才能的人报国无门。
  13. 杞国无事忧天倾:《列子·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二句意谓皇帝不理解我,还以为我是杞人忧天。此自嘲之意。
  14. 猰貐:古代神话中一种吃人的野兽。这里比喻阴险凶恶的人物。竞人肉:争吃人肉。驺虞:古代神话中一种仁兽,白质黑纹,不伤人畜,不践踏生草。这里李白以驺虞自比,表示不与奸人同流合污。
  15. 接:搏斗。飞猱、彫虎:比喻凶险之人。焦原:传说春秋时莒国有一块约五十步方圆的大石,名叫焦原,下有百丈深渊,只有无畏的人才敢站上去。
  16. “智者”二句:智者可忍一时之屈,而愚者只知一味骄横。世俗人看不起我。
  17. “力排”二句:《晏子春秋》内篇卷二《谏》下载:齐景公手下有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勇士,皆力能搏虎,却不知礼义。相国晏婴便向齐景公建议除掉他们。他建议景公用两只桃子赏给有功之人。于是三勇士争功,然后又各自羞愧自杀。李白用此典意在讽刺当时权相李林甫陷害韦坚、李邕、裴敦复等大臣。
  18. “吴楚”句:汉景帝时,吴楚等七国诸侯王起兵反汉。景帝派大将周亚夫领兵讨伐。周到河南见到剧孟(著名侠士),高兴地说:吴楚叛汉,却不用剧孟,注定要失败。咍尔:讥笑。
  19. 张公:指西晋张华。据《晋书·张华传》载:西晋时丰城(今江西省丰城)县令雷焕掘地得双剑,即古代名剑干将和莫邪。雷把干将送给张华,自己留下莫邪。后来张华被杀,干将失落。雷焕死后,他的儿子雷华有一天佩带着莫邪经过延平律(今福建南平市东),突然,剑从腰间跳进水中,与早已在水中的干将会合,化作两条蛟龙。这两句用典,意谓总有一天自己会得到明君赏识。
  20. 风云感会:即风云际会。古人认为云从龙,风从虎,常以风云际会形容君臣相得,成就大业。大人:有才干的人。𡸣屼:不安貌。此指暂遇坎坷。

作品赏析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作有《梁父吟》,李白这首也有“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之句,显然是袭用了诸葛亮那首的立意。诗中抒写遭受挫折以后的痛苦和对理想的期待,气势奔放,感情炽热,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开头两句:“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长啸”是比高歌更为凄厉激越的感情抒发。诗一上来就单刀直入,显示诗人此时心情极不平静,为全诗定下了感情的基调。宋玉《九辩》中有“恐溘死而不得见乎阳春”之句,故“见阳春”有从埋没中得到重用、从压抑中得以施展抱负的意思。以下诗句,全是由此生发。

接着,连用两组“君不见”提出两个历史故事。一是说西周吕望(即姜太公)长期埋没民间,五十岁在棘津当小贩,七十岁在朝歌当屠夫,八十岁时还垂钓于渭水之滨,钓了十年(每天一钓,十年共三千六百钓),才得遇文王,遂展平生之志。一是说秦末的郦食其,刘邦原把他当作一个平常儒生,看不起他,但这位自称“高阳酒徒”的儒生,不仅凭雄辩使刘邦改变了态度,以后还说服齐王率七十二城降汉,成为楚汉相争中的风云人物。诗人引用这两个历史故事,实际上寄寓着自己的理想与抱负:“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平常人”,“狂客落魄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他不相信自己会长期沦落,毫无作为。诗人对前途有着坚定的信念,所以这里声调高亢昂扬,语言节奏也较爽利明快,中间虽曾换过一次韵,但都押平声韵,语气还是舒展平坦的。

自“我欲攀龙见明主”句起,诗人一下子从乐观陷入了痛苦。加上改用了仄声韵,语气拗怒急促,更使人感到犹如一阵凄风急雨劈面打来。这一段写法上很像屈原的《离骚》,诗人使自己置身于惝恍迷离、奇幻多变的神话境界中,通过描写奇特的遭遇来反映对现实生活的感受。他为了求见“明主”,依附着夭矫的飞龙来到天上。可是,凶恶的雷公擂起天鼓,用震耳欲聋的鼓声来恐吓他,他想求见的那位“明主”,也只顾同一班女宠作投壶的游戏。他们高兴得大笑时天上闪现出耀眼的电光,一时恼怒又使天地昏暗,风雨交加。尽管如此,诗人还是不顾一切以额叩关,冒死求见。不料竟触怒了守卫天门的阍者。在这段描写中,诗人的感情表现得那么强烈,就像浩荡江水从宽广的河床突然进入峡谷险滩一样,旋涡四起,奔腾湍急,不可抑止。诗人在天国的遭遇,实际上就是在现实生活中的遭遇,他借助于幻设的神话境界,尽情倾诉了胸中的忿懑与不平。

自“白日不照吾精诚”以下十二句又另作一段,在这段中,诗人通过各种典故或明或暗地抒写了内心的忧虑和痛苦,并激烈地抨击了现实生活中的不合理现象:上皇不能体察我对国家的一片精诚,反说我是“杞人忧天”。权奸们像恶兽猰貐那样磨牙厉齿残害人民,而诗人的理想则是以仁政治天下。他自信有足够的才能和勇气去整顿乾坤,就象古代能用左手接飞猱、右手搏雕虎的勇士那样,虽置身于危险的焦原仍不以为苦。诗意象是宕起,可是马上又重重地跌了下来。在现实的生活中,只有庸碌之辈可以趾高气扬,真有才能的人反而只能收起自己的聪明才智,世人就把我看得轻如鸿毛。古代齐国三个力能排山的勇士被相国晏子设计害死,可见有才能的人往往受到猜疑。明明有剧孟这样的能人而摒弃不用,国家的前途真是不堪设想了。这一段行文的显著特点是句子的排列突破了常规。如果要求意思连贯,那么“手接飞猱”两句之后,应接写“力排南山”两句,“智者可卷”两句之后,应接写“吴楚弄兵”两句。可是诗人却故意把它们作上下错落的排列,避免了平铺直叙。诗人那股汹涌而来的感情激流,至此一波三折,成迂回盘旋之势,更显得恣肆奇横,笔力雄健。这段的语气节奏也随着感情发展而跌宕起伏,忽而急促,忽而舒展,忽而押平声韵,忽而换仄声韵,短短十二句竟三易其韵,极尽变化之能事。

最后一段开头,“梁甫吟,声正悲”,直接呼应篇首两句,语气沉痛而悲怆。突然,诗人又笔锋一折,“张公两龙剑”以下四句仍是信心百倍地回答了“何时见阳春”这一设问。诗人确信,正如干将、莫邪二剑不会久没尘土,我同“明主”一时为小人阻隔,终当有会合之时。既然做过屠夫和钓徒的吕望最后仍能际会风云,建立功勋,那自己也就应该安时俟命,等待风云感会的一天到来。饱经挫折的诗人虽然沉浸在迷惘和痛苦之中,却仍在用各种办法自我慰藉,始终没有放弃对理想的追求。

写长篇歌行最忌呆滞平板,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正在于布局奇特,变化莫测。它通篇用典,但表现手法却不时变换。吕望和郦食其两个故事是正面描写,起“以古为鉴”的作用,接着借助于种种神话故事,寄寓自己的痛苦遭遇,第三段则把几个不相连属的典故交织在一起,正如清人沈德潜说的“后半拉杂使事,而不见其迹”,因而诗的意境显得奇幻多姿,错落有致:它时而和风丽日,春意盎然,时而浊浪翻滚,险象纷呈;时而语浅意深,明白如话,时而杳冥惝恍,深不可测。加上语言节奏的不断变化起伏,诗人强烈而又复杂的思想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概写在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李白“赐金放还”,刚离开长安之后。根据裴斐《李白年谱简编》,此诗写于天宝九载(750年)。是年李白初寓金陵,五月之浔阳,后游襄阳,复北上至南阳度岁。管士光《李白诗集新注》则认为此诗约作于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前后,时作者初入长安,因一事无成,失意而归。

名家点评

正面评价

  • 南宋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十一:尝观其所作《梁父吟》,首言钓叟遇文王,又言酒徒遇高阳,卒自叹己之不遇。有云:我欲攀龙见明主……以额扣关阍者怒。”人间门户尚不可入,则太清倒景,岂易凌蹑乎?太白忤杨妃而去国,所谓“玉女起风雨”者,乃怒怼妃子之词也。
  • 明代陆时雍《唐诗镜》:气魄驰骤,如风雨凭陵,惊起四座。
  • 明末王夫之《唐诗评选》:长篇不失古意,此极难。将诸葛旧词“二桃三士”撺入夹点,局阵奇绝。苏子瞻取此法,作“燕子楼空”三句,便自托独得。
  •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始言吕尚之耄年、郦食其之狂士,犹乘时遇合,为壮士者,正当自奋。然欲以忠言寤主,而权奸当道,言路壅塞。非不愿剪除之,而人主不听,恐为匪人戕害也。究之论其常理,终当以贤辅国,惟安命以俟有为而已。后半拉杂使事而不见其迹,以气胜也。若无太白本领,不易追逐。
  • 清代赵翼《瓯北诗话》:《梁甫吟》专咏吕尚、郦生,以见士未遇时为人所轻,及成功而后见。
  • 清代方东树《昭昧詹言》卷十二:此是大诗,意脉明白而段落迷离莫辨。二句冒起。“朝歌”八句为一段,“大贤”二句总太公。“高阳”八句为一段,“狂客”二句总郦生。“我欲”句入己,以下奇横,用《骚》“帝旁”句,指群邪“三时”二句,言喜怒莫测。“阊阖”句归宿,如屈子意,承上一束。“以额”句奇气横肆,承上—束。“白日”二句转。“猰㺄”句断,言性如此耳。“驺虞”句再束上顿位。“手接”句续。“力排”二句,解上“手接”二句。“吴楚”二句,解上“智者”二句。此上十九句为一大段。“梁甫吟”以下为一段,自慰作收。
  • 清代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吴北江曰:雄奇俊伟,韩公所谓“光焰万丈”者也。又曰:通体设喻,所以错落而雄深。
  • 清代曾国藩《求阙斋读书录》:太白此诗则抱才而专俟际会之时。
  • 清末吴闓生《古今诗范》卷九:雄奇俊伟,韩公所谓光焰万丈者也。通体设喻,所以错落而雄深。
  • 日本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当年”句似杜。又云:缴是二,应仍是一。应看结句,更知用意之妙。

负面评价

  • 明代朱谏《李诗辩疑》:辞意错乱而无序,用事或涉妖妄。
  • 清初吴昌祺《删定唐诗解》:此诗虽雄豪而不佳。

猜你喜欢

昨夜渡江何处宿,望中疑是秦淮。月明谁起笛中哀。多情王谢女,相逐过江来。

云雨未成还又散,思量好事难谐。凭陵急桨两相催。相伊归去后,应似我情怀。 

岭南江行

唐代 • 柳宗元

瘴江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茆是海边。

山腹雨晴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涎。

射工巧伺游人影,飓母偏惊旅客船。

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

荀卿论

宋代 • 苏轼

尝读《孔子世家》,观其言语文章,循循莫不有规矩,不敢放言高论,言必称先王,然后知圣人忧天下之深也。茫乎不知其畔岸,而非远也;浩乎不知其津涯,而非深也。其所言者,匹夫匹妇之所共知;而所行者,圣人有所不能尽也。呜呼!是亦足矣。使后世有能尽吾说者,虽为圣人无难,而不能者,不失为寡过而已矣。

子路之勇,子贡之辩,冉有之智,此三者,皆天下之所谓难能而可贵者也。然三子者,每不为夫子之所悦。颜渊默然不见其所能,若无以异于众人者,而夫子亟称之。且夫学圣人者,岂必其言之云尔哉?亦观其意之所向而已。夫子以为后世必有不能行其说者矣,必有窃其说而为不义者矣。是故其言平易正直,而不敢为非常可喜之论,要在于不可易也。

昔者常怪李斯事荀卿,既而焚灭其书,大变古先圣王之法,于其师之道,不啻若寇仇。及今观荀卿之书,然后知李斯之所以事秦者皆出于荀卿,而不足怪也。

荀卿者,喜为异说而不让,敢为高论而不顾者也。其言愚人之所惊,小人之所喜也。子思、孟轲,世之所谓贤人君子也。荀卿独曰:“乱天下者,子思、孟轲也。”天下之人,如此其众也;仁人义士,如此其多也。荀卿独曰:“人性恶。桀、纣,性也。尧、舜,伪也。”由是观之,意其为人必也刚愎不逊,而自许太过。彼李斯者,又特甚者耳。

今夫小人之为不善,犹必有所顾忌,是以夏、商之亡,桀、纣之残暴,而先王之法度、礼乐、刑政,犹未至于绝灭而不可考者,是桀、纣犹有所存而不敢尽废也。彼李斯者,独能奋而不顾,焚烧夫子之六经,烹灭三代之诸侯,破坏周公之井田,此亦必有所恃者矣。彼见其师历诋天下之贤人,以自是其愚,以为古先圣王皆无足法者。不知荀卿特以快一时之论,而荀卿亦不知其祸之至于此也。

其父杀人报仇,其子必且行劫。荀卿明王道,述礼乐,而李斯以其学乱天下,其高谈异论有以激之也。孔、孟之论,未尝异也,而天下卒无有及者。苟天下果无有及者,则尚安以求异为哉!

兰陵王·柳

宋代 • 周邦彦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吴纯甫行状

明代 • 归有光

先生姓吴氏,讳中英,字纯甫。其先不知其所始,曾祖杰,自太仓来徙昆山。祖璇,父麒,母孙氏。

先生生而奇颖,好读书。父为致书千卷,恣其所欲观。里中有黄应龙先生,名能古文。先生师事之,日往候其门。黄公奇先生,留与语。贫不能具饭,与啜粥,语必竟日还。先生以故无所不观,而其古文得于黄公者为多。先生童髻入乡校,御史爱其文,封所试卷,檄示有司。他御史至,悉第先生高等。开化方豪来为县,县有重役,召先生父。先生以书谒方侯,侯方少年,自谓有文学,莫可当意。得书,以为奇,引与游,甚欢。其后方侯徙官四方,见所知识至吴中者,必以先生名告之。

然先生意气自负,豪爽不拘小节。父卒,遗其赀甚厚。先生按籍,视所假贷不能偿者,焚其券。好六博、击球、声音、妇人,拥妓女,弹琵琶,歌讴自随,数其家千金。久之,乃更折节自矜饰,顾不屑为龌龊小儒。笃烟孝友,急人之难,大义落落,人莫敢以利动。令有迎馆先生者,欲有所赠遗,见先生,竟莫能出一梧。先生之弟,尝以事置对,令阅其姓名,疑问之,乃先生弟。先生不自言也。与其徒考古论学,庭宇洒扫洁清,图史盈几,觞酒相对,剧谈不休。虽先儒有已成说,必反复其所以,不为苟同。后生有一善,忻然如己出,亟为称扬。里中人闻之,辄曰:“吴先生得无妄言耶?某某者皆稚子,何知也?”然往往一二年即登第去,或能自建立,知名当世。而吴先生年老犹为诸生,进趋学宫,揖让博士前,无愠色。

年四十四,始为南都举人。先生益厌世事,营城东地,艺橘千株,市鬻财自给。日闭门,不复有所往还,令儿女环侍几傍,诵诗而已。少时所喜诗文,绝不为,曰:“六经圣人之文,亦不过明此心之理。与其得于心者,则六经有不必尽求也。如今世之文,何如哉?”

嘉靖戊戌,试礼部,不第。还至淮,先生故有腹疾,至是疾作,及家二日而卒。是岁四月某日也。距其生弘治戊申月日,得年五十有一。娶陆氏,蚤卒,无子。侧室某氏,生子男一人,原长。女三人,长适工部主事陆师道,其次皆许聘。予于先生,相知为深。十年前,尝语予曰:“子将来不忘夷吾、鲍子之义,吾老死,不患无闻于后矣。”于是先生弟中材使予为状,不可以辞。呜呼!先生不用于世,予所论次大略,其志意可考而知焉。

李白
简介描述: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 。

为人爽朗大方,乐于交友,爱好饮酒作诗,名列“酒中八仙”。曾经得到唐玄宗李隆基赏识,担任翰林供奉,赐金放还,游历全国,先后迎娶宰相许圉师、宗楚客的孙女。唐肃宗李亨即位后,卷入永王之乱,流放夜郎,辗转到达当涂县令李阳冰家。上元二年,去世,时年六十二。

著有《李太白集》,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李白所作词赋,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后世誉为“诗仙”,与诗圣杜甫并称“李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