诀别书

两汉卓文君

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锦水有鸳,汉宫有木,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淫而不悟!

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白话译文

春季,百花竞相吐艳,那绚丽色彩将素洁清雅的颜色都遮盖了,琴曲声传来,琴还是以前的琴,只是换了一首新曲于 锦江上有结伴嬉戏的鸳鸯,汉宫里有枝条相交错的树木,这些草木动物,都不曾离弃过伴侣,可是这世上的人啊,却喜新厌旧,沉迷于荒诞淫乱中不能醒。

琴弦已断,镜子已残缺,清晨的露水已蒸发,最美好的时节已过去,写了《白头吟》,原来是为离情而伤悲,希望郎君您每日安心用餐,不必挂念妾身,妾身我对着滚滚的锦江发誓,此后与郎君再不相见,永远诀别!

词句注释

  1. 五色凌素:绚丽色彩掩盖住原本洁白的颜色。
  2. 凌:侵犯、欺压,在此作掩盖、遮住、占据之意。
  3. 御:使用。
  4. 锦水:河名,自四川郫县西分岷江东流,到华阳县南汇合为郫江。
  5. 瞀:沉迷于荒诞淫乱中不能醒。
  6. 断:《古代家书选》(漓江山版社,1984年版)作“啮”,咬断。
  7. 晞:干。
  8. 汤汤:指水势浩大、水流很急的样子。

创作背景

此文写在司马相如变心之后,再美的风景朝夕相对也会厌倦的,修成正果后的司马相如声名大噪,歌赋如繁花满京城,自然少不了爱慕的眼光追随。春色迷眼之际,司马相如心怀旁鹫,欲抛弃卓文君,便作书试探她,试想聪慧如卓文君者,怎会不懂进退,于是决然写下此信。

据沈约的说法,《宋书·乐志》收录的“古辞”均为汉代的“街陌谣讴”,是汉代乐府机关采集四方谣讴加工而成的。即非卓文君所做。

作品赏析

这篇文章用一连串比喻,将卓文君因“新声代故”被遗弃的悲痛心情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这里既有卓文君的悲哀、怨恨,又缠绵着她对司马相如诚挚的爱。一边要司马“努力加餐毋念妄”,一边愤恨地喊出“与君永诀”,就是这种复杂心情最充分的体现。

封建时代的妇女在爱情中的地位是可悲的。才貌双全的卓文君, 与司马相如算是“自由恋爱”,并且曾为婚姻自由共同经历过各种风浪,但仍然有被遗弃的危险。

猜你喜欢

宋人及楚人平

先秦 • 公羊高

外平不书,此何以书?大其平乎己也。何大其平乎己?庄王围宋,军有七日之粮尔!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于是使司马子反乘堙而窥宋城。宋华元亦乘堙而出见之。司马子反曰:“子之国何如?”华元曰:“惫矣!”曰:“何如?”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司马子反曰:“嘻!甚矣,惫!虽然,吾闻之也,围者柑马而秣之,使肥者应客。是何子之情也?”华元曰:“吾闻之:君子见人之厄则矜之,小人见人之厄则幸之。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司马子反曰:“诺,勉之矣!吾军亦有七日之粮尔!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揖而去之。

反于庄王。庄王曰:“何如?”司马子反曰:“惫矣!”曰:“何如?”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庄王曰:“嘻!甚矣,惫!虽然,吾今取此,然后而归尔。”司马子反曰:“不可。臣已告之矣,军有七日之粮尔。”庄王怒曰:“吾使子往视之,子曷为告之?”司马子反曰:“以区区之宋,犹有不欺人之臣,可以楚而无乎?是以告之也。”庄王曰:“诺,舍而止。虽然,吾犹取此,然后归尔。”司马子反曰:“然则君请处于此,臣请归尔。”庄王曰:“子去我而归,吾孰与处于此?吾亦从子而归尔。”引师而去之。故君子大其平乎己也。此皆大

夫也。其称“人”何?贬。曷为贬?平者在下也。

鹤冲天·黄金榜上

宋代 • 柳永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含山店梦觉作

唐代 • 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怀旧诗伤谢朓

南北朝 • 沈约

吏部信才杰,文峰振奇响。

调与金石谐,思逐风云上。

岂言陵霜质,忽随人事往。

尺璧尔何冤,一旦同丘壤。

层绿峨峨,纤琼皎皎,倒压波浪清浅。过眼年华,动人幽意,相逢几番春换。记唤酒寻芳处,盈盈褪妆晚。

已消黯,况凄凉近来离思,应忘却明月,夜深归辇。荏苒一枝春,恨东风人似天远。纵有残花,洒征衣、铅泪都满。但殷勤折取,自遣一襟幽怨。

卓文君
简介描述:

卓文君(前175年~前121年),原名文后,西汉临邛(今四川省邛崃县)人,祖籍为赵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四川临邛巨富卓王孙之女。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蜀中四大才女之一。

卓文君作为才女,代表作有《白头吟》《诀别书》等。她夜奔相如的故事,流行民间,并为后世小说、戏曲所取材。也为后代的知识女性树立了自由恋爱的榜样。卓文君的远山眉妆在唐宋时期流行不衰,西汉刘歆《西京杂记》载:司马相如妻卓文君,眉如远山,细长而曲,色微淡,时称“远山眉”,当时妇女多仿效之。

卓文君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