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屏天畔,梦回依约,十洲云水。手捻红笺寄人书,写无限、伤春事。
别浦高楼曾漫倚,对江南千里。楼下分流水声中,有当日、凭高泪。
屏风上展现的画景似远在天边,梦醒初回,隐隐约约,犹记十洲仙境的烟云碧水。手捻着红格笺纸想寄一封信.句句写着无限滋味,伤春情事不知能托付于谁。
登上高楼曾无聊地凭倚,俯视分别的小道,远对着辽阔的千里江南。楼下东西分流的水声里,还有当时,登高送别的泪滴。
上阕开篇就落笔不俗,把眼前的画屏想象成传说中远在天边的大海中的十洲,把人带入到一个如梦如幻的情境之中。十洲,是传说中的仙人所居之地,远在天边,暗示着与心上人相隔遥远。接着两句写词人手拿红色的信笺,那是准备寄给她的书信,上面写满了对她无限的相思。
下阕追忆离别后的思念,写得情深意切。词人曾在闲暇无聊中登临矗立在水边的高楼,当初他们就是在那里分别的。眺望着对面辽阔的千里江南,思绪会不由自主地飞到那千里之外的心上人的身边。最后两句回忆当日分别的酸楚:当日离别时我登高目送你远去,我伤心的泪水点点滴滴都落入了楼下分流的江水之中。
以虚写实,景虚情实,这是词人常用的手法。她梦中见到的十洲是虚。忆念着他才是实,所以梦醒后便立即给他写信,透露“伤春事”,委婉中见真情。水中仍有当年某日送他时流下的眼泪是虚。现在仍在高楼上流泪,泪水掉进水中才是实。只说当年,不讲今日,就更概括、更深沉、更含蓄地表现了她的内在感情。
这首词情景交融,运用对比的写法,虚实相映、远近交叠,以真挚的语言、奇特的想象、精美的构思,以及生动的描绘,把对心上人的一腔深情,写得缠绵悱恻,有着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年份已不详。晏几道曾于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往江南依附其五兄知止,此词为回京后思念江南女友而作。
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駴駴为野人。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不敢与接。作《自挽诗》,每欲引决,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然瓶粟屡罄,不能举火。始知首阳二老,直头饿死,不食周粟,还是后人妆点语也。
饥饿之余,好弄笔墨。因思昔人生长王、谢,颇事豪华,今日罹此果报:以笠报颅,以蒉报踵,仇簪履也;以衲报裘,以苎报絺,仇轻煖也;以藿报肉,以粝报粻,仇甘旨也;以荐报床,以石报枕,仇温柔也;以绳报枢,以瓮报牖,仇爽垲也;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仇香艳也;以途报足,以囊报肩,仇舆从也。种种罪案,从种种果报中见之。
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今当黍熟黄粱,车旋蚁穴,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问佛前,一一忏悔。不次岁月,异年谱也;不分门类,别《志林》也。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
昔有西陵脚夫为人担酒,失足破其瓮。念无以偿,痴坐伫想曰:“得是梦便好。”一寒士乡试中式,方赴鹿鸣宴,恍然犹意未真,自啮其臂曰:“莫是梦否?”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
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呓。因叹慧业文人,名心难化,政如邯郸梦断,漏尽钟鸣,卢生遗表,犹思摹榻二王,以流传后世。则其名根一点,坚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犹烧之不失也。
俱识孙公与谢公,二年歌哭处还同。
已叨邹马声华末,更共刘卢族望通。
南省恩深宾馆在,东山事往妓楼空。
不堪岁暮相逢地,我欲西征君又东。
为吴道士夜醮作
青霓扣额呼宫神,鸿龙玉狗开天门。
石榴花发满溪津,溪女洗花染白云。
绿章封事咨元父,六街马蹄浩无主。
虚空风气不清冷,短衣小冠作尘土。
金家香弄千轮鸣,扬雄秋室无俗声。
愿携汉戟招书鬼,休令恨骨填蒿里。
宿雨洗天津,无泥未有尘。
初晴迎早夏,落照送残春。
兴发诗随口,狂来酒寄身。
水边行嵬峨,桥上立逡巡。
疏傅心情老,吴公政化新。
三川徒有主,风景属闲人。
瑟瑟罗裙金线缕,轻透鹅黄香画袴。垂交带,盘鹦鹉,袅袅翠翘移玉步。
背人匀檀注,慢转横波偷觑。敛黛春情暗许,倚屏慵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