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村童戏溪上

宋代陆游

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谢晚晴。

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

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

识字粗堪供赋役,不须辛苦慕公卿。

白话译文

雨后的溪水几乎要跟堤相平,闲来观看村童们在刚放晴的傍晚的种种嬉戏。

竹马在地面上奔跑,跑来跑去晃晃悠悠连人带“马”冲进了烂泥塘里,好不扫兴;风筝在空中飞舞,左摇右摆,又飞又叫,好不骄横。

冬季的三个月中就让儿童入学跟塾师读书,而在农忙时节村童就跟随父兄力田耦耕。

识字勉强能够应付租税劳役,何必为了做官而辛辛苦苦地打拼搏斗呢?

词句注释

  1. “雨余”句:雨余:雨后。掠:拂过,漫过。
  2. 晚晴:放晴的傍晚夕阳。
  3. 竹马:儿童游戏,折竹骑以当马也。桓温少时,与殷浩共乘竹马。见《晋书·殷浩传》。踉:行不迅也。潘岳《射雏赋》:“踉蹡而徐来。”校按:踉蹡,今皆读为去声,古音皆为平声。淖:泥也。雨后道路沾濡难行之处,曰泥淖。《左传》:“有淖于前,乃皆左右相违于淖。”
  4. 纸鸢:玩具,俗称鹞子。《独异志》:“侯景围台城,简文作纸鸢,飞空告急于外。”跋扈:作强梁解。《后汉书·崔骃传》:“黎公奋以跋扈兮。”按《庶物异名疏》:“渔者插竹编以取鱼,谓之扈业,大鱼跋扈而出,故名强梁曰跋扈。”
  5. “三冬”句:三冬:冬季的三个月。《汉书·东方朔传》:“朔年十二学书,三冬文史足用。”古代农村只在冬季三个月中让儿童入学读书。儒生:这里指塾师。
  6. 千耦:指农忙景象。耦:两个人各执一耜,并肩而耕。《诗·周颂·噫嘻》:“亦服尔耕,十千维耦。”
  7. “识字”句:粗堪:勉强能够。供:应付。赋役:租税劳役。
  8. 不须:不必要。

作品赏析

此诗写闲居时的生活。诗中生动地勾勒出村童们在刚放晴的傍晚种种嬉戏的情态,同时也写出了农村生活的情趣和农民朴实、知足的思想。

首联“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戏晚晴”,写足诗题中童戏和静观的含蕴。颔联“竹马踉跄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则详写童戏的内容。这两句写出了村童游戏的原汁原味,若没有对乡居生活的沉潜体验,很难写出这样极富生活气息的语句。颈联则宕开一笔由近及远,由实转虚,将时空的观照视角拉伸予以远观,读者眼前出现了另外一幅画面:村童农忙时节跟随父兄力田耦耕,在春种秋收中,体会稼穑的艰辛、人生的至理;冬闲时则入塾学习,粗通文墨。这样的生活方式正是刚刚经历宦场炎凉的诗人所欣羡的。尾联则在写景叙事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表达人生感悟:鼹鼠饮河唯求满腹;鹪鹩巢林不过一枝,得一温饱即为羲皇上人,不必为了做官而辛辛苦苦地打拼搏斗。

这首诗是陆游免官闲居后的人生体验,是其厌恶官场倾轧、追求澄明心境的写照。不过,诗题中一“观”字,却无意识中流露了真实心态,“观”在这里乃静观、旁观之意,并非完全融入其中与村民浑然一体士大夫的特殊身份决定了陆游可以唯美的眼光透视田园生活,却不一定真能躬行。

创作背景

此诗为陆游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年)春作于山阴。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市)通判,因在隆兴二年(1164年)积极支持抗金将帅张浚北伐,符离战败后,遭到朝廷中主和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从隆兴府通判任上罢官归里。陆游回到家乡的心情是相当复杂的,苦闷和激愤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所以有《游西山村》这样的诗作。而且此时的诗人对农村那种自在闲散生活的欣赏与认同,在罢官归乡的最初日子里,是农村生活给了他莫大的乐趣和精神慰藉,但陆游毕竟志存高远,他从小熟读兵书文典,意不在阡陌之间,所以又有《观村童戏溪上》这样一时的感慨,其中包含着对仕途命运无法揣测的浩叹,更有怀才不遇的牢骚。

名家点评

  • 河北大学中文系教授韩盼山《儿童古诗赏读》:“踉冲淖去”,活画出儿童稚幼无邪的动作;而“跋扈挟风鸣”,谁能不说又是当时儿童昂奋向上心情的写照呢?

猜你喜欢

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唐代 • 高蟾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田家谣

宋代 • 陈造

麦上场,蚕出筐,此时只有田家忙。

半月天晴一夜雨,前日麦地皆青秧。

阴晴随意古难得,妇后夫先各努力。

倏凉骤暖蚕易蛾,大妇络丝中妇织。

中妇辍闲事铅华,不比大妇能忧家。

饭熟何曾趁时吃,辛苦仅得蚕事毕。

小妇初嫁当少宽,令伴阿姑顽过日。

明年愿得如今年,剩贮二麦饶丝绵。

小妇莫辞担上肩,却放大妇当姑前。

敷浅原见桃花

宋代 • 刘次庄

桃花雨过碎红飞,半逐溪流半染泥。

何处飞来双燕子,一时衔在画梁西。

寻幽无前期,乘兴不觉远。

苍崖渺难涉,白日忽欲晚。

未穷三四山,已历千万转。

寂寂闻猿愁,行行见云收。

高松来好月,空谷宜清秋。

溪深古雪在,石断寒泉流。

峰峦秀中天,登眺不可尽。

丹丘遥相呼,顾我忽而哂。

遂造穷谷间,始知静者闲。

留欢达永夜,清晓方言还。

南乡子·渔市散

五代 • 李珣

渔市散,渡船稀,越南云树望中微。行客待潮天欲暮,送春浦,愁听猩猩啼瘴雨。

陆游
简介描述: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时期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陆游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遭到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陆游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陆游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被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享年八十五岁,留下绝笔诗《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陆游著有《剑南诗稿》传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