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定楼遇急雨

宋代陆游

行遍梁州到益州,今年又作度泸游。

江山重复争供眼,风雨纵横乱入楼。

人语朱离逢峒獠,棹歌欸乃下吴舟。

天涯住稳归心懒,登览茫然却欲愁。

白话译文

走遍了梁州到益州的路程,今年又来到泸州游览。

大江蜿蜒,满目的青山重重叠叠,似乎争着闯进眼帘。忽然,狂风卷着雨点,纷纷乱乱地横扫进楼中。

遇到了少数民族的人,难以理解他们的语言。驶向吴地的船只行船,鼓桨发出号子声和摇橹声。

自己在天涯飘零了这么多年,连归去之心也变得慵懒。如今来登此楼,四顾茫然,却又有那么浓烈的思乡之情。

词句注释

  1. 南定楼:据《舆地纪胜·潼川府路泸州》载,“南定楼在州治,晁公武取诸葛《出师表》中语为名。”定,原作“亭”,据钱仲联校注本改。其注引《老学庵笔记》卷三称:“泸州,自州治东出芙蓉桥,至大楼曰南定,气象轩豁。”
  2. 梁州:古九州之一。蜀汉以后置梁州于汉中。
  3. 益州:此处指成都。
  4. 泸:泸水,指金沙江经泸州这一段的江流。
  5. 朱离:同侏离,中国古代西部民族的音乐。《后汉书·南蛮传》载:“语言侏离。”此处形容异地语音难辨。
  6. 峒(dòng):南方少数民族所居地。
  7. 棹(zhào)歌:鼓桨而歌。棹,船桨。
  8. 欸(ǎi)乃:象声词,摇橹声。欸。原作“款”,据钱仲联校注本改。
  9. 登览:登高览胜。

作品赏析

这首诗首联交代了作者在四川的行踪以及沿江东下情景,颔联写其登楼所见。

南定楼在泸州州治,对江负山。江上风大,山间雨急,风雨相挟,纵横奔突。而在这风横雨狂之时,随着萧萧风声,透过森森雨幕,但见重岩叠嶂,百川千流,奔腾呼啸,竞赴眼底。因其风劲雨骤,更觉山重水复;而山洪奔涌,又衬出风紧雨急。一个“争”字,一个“乱”字,形象地写出暴风急雨时的景象,可谓传神。“江山重复争供眼,风雨纵横乱入楼”这两句在表现手法上从瞬息即变的景物之中,抓取了最能体现情景的形象来渲染。写景如此,始可称工。

颈联继续写诗人眼前所见,耳中所闻。宋朝时,边地风化礼教未开,其语言外人难解。“人语朱离逢峒獠”,隐有其地不可久留之意。再写“棹歌欸乃下吴舟”,同时描述行旅,饱含着作者不少的乡情。这两句诗,分开看,都只是客观的描写,而放在一起,则形成对照,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归乡心情。

陆游久居蜀地,对这里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无论是汉中形胜,还是成都繁华,都使他依恋难舍。一旦离去,往事便分明在目,惜别之情顿起,正所谓惯住天涯,归心倦懒,便是此意。但诗人十载为客,如今归去,思乡之情,终不能免。但留也难安,去也难安,两种情思,一般缱绻。诗人登高望远,仰对着茫茫云天,欲向谁语。而俯视迢迢原野,不辨去路。他心无所主,怎不生愁。结句所写“天涯住稳归心懒,登览茫然却欲愁”,正是这种迷茫之情。

整首诗所写景象变化极快,忽写行役之苦,忽写江山之胜,忽写风雨之狂,忽写土俗之陋,忽写归心之切,忽写登览之愁。首联连用梁、益、泸三地名,将十年宦旅、千里蜀中,概况在一联之中,如骏马奔腾,读之如可闻之迅足踏地之声。

创作背景

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四月,陆游还没去叙州做刺史,二月间又得宋孝宗召命,叫他东归。作者途经泸州,登南定楼,骤雨忽来,四顾茫茫,心中凄迷,遂即景作下了该诗。

名家点评

  • 民国诗人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三:“雄浑处岂亚杜陵?”

猜你喜欢

送周子充左史奉祠归庐陵

宋代 • 范成大

黄鹄飘然下九关,江船载月客俱还。

名高岂是孤臣愿,身退聊开壮士颜。

倾盖当年真旦暮,沾巾明日有河山。

后期淹速都难料,相对犹怜鬓未斑。

梦扬州·晚云收

宋代 • 秦观

晚云收。正柳塘、烟雨初休。燕子未归,恻恻清寒如秋。小栏外,东风软,透绣帷、花蜜香稠。江南远,人何处,鹧鸪啼破春愁。

长记曾陪燕游。酬妙舞清歌,丽锦缠头。殢酒为花,十载因谁淹留。醉鞭拂面归来晚,望翠楼,帘卷金钩。佳会阻,离情正乱,频梦扬州。

送裴侍御归上都

唐代 • 张谓

楚地劳行役,秦城罢鼓鼙。

舟移洞庭岸,路出武陵溪。

江月随人影,山花趁马蹄。

离魂将别梦,先已到关西。

瑞鹧鸪·吴会风流

宋代 • 柳永

吴会风流。人烟好,高下水际山头。瑶台峰厥,依约蓬丘。万井千闾富庶,雄压十三州。触处青娥画舸,红粉朱楼。

方面委元侯。致讼简时丰,继日欢游。襦温袴暖,已扇民讴。旦暮锋车命驾,重整济川舟。当凭时,沙堤路稳,归去难留。

咏怀二首

唐代 • 李贺

其一

长卿怀茂陵,绿草垂石井。

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

梁王与武帝,弃之如断梗。

惟留一简书,金泥泰山顶。

其二

日夕著书罢,惊霜落素丝。

镜中聊自笑,讵是南山期。

头上无幅巾,苦蘗已染衣。

不见清溪鱼,饮水得自宜。

陆游
简介描述: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时期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陆游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遭到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陆游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陆游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被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享年八十五岁,留下绝笔诗《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陆游著有《剑南诗稿》传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