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堞朱栏,登览处,一江秋色。人正似、征鸿社燕,几番轻别。缱绻难忘当日语,凄凉又作他乡客。问鬓边、都有几多丝,真堪织。
杨柳院,秋千陌。无限事,成虚掷。如今何处也,梦魂难觅。金鸭微温香缥渺,锦茵初展情萧瑟。料也应、红泪伴秋霖,灯前滴。
站在高耸的城墙和高楼上,遥望远方,满江都是秋天的景象。人也就像秋季向南方飞去的大雁和春季按时飞向堂前的燕子,多次经历离别。当日情意缠绵的话语很难忘记,凄凄凉凉,又是一次远走他乡。脸旁靠近耳朵的头发还有多少没有变白,能不能织成一片相思意。
庭院里面的杨柳,巷子东西方向的秋千,有很多的往事,都已经随风而逝,成了过去。如今都不知道人在哪里,梦魂之中也难以寻觅啊!炉香尚有余温,烟气仍然缥渺;锦衾虽已铺就,然而心绪萧瑟,恐怕难以成眠。此时此刻,偏偏又下着连绵秋雨,在孤灯前,却正好伴着不断的泪珠儿。
“危堞”指登城,“朱栏”指登楼。在镇江登高览景,所见只有满江的秋色——秋水、秋云、秋树、秋花统统包括在内。人正像是秋去的征鸿、春来的社燕,已是几度轻别了。“轻别”是说离别的轻易与频繁。这六句化用宋苏轼《送陈睦知潭州》:“有如社燕与飞鸿,相逢未稳还相送。”和宋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主要写了作者自身的情况,多次和故人离别。当日之缱绻难以忘怀,如今,虽已身在客中却还要他乡作客,令人倍感凄凉愁苦。且看鬓边,没有多少如丝的门发,也不能织得成一片愁绪。“问鬓边、都有几多丝,真堪织”化用唐贾岛《客喜》:“鬓边虽有丝,不堪织寒衣。” 这两句主要写了作者离别故人依依不舍之情。
词的上片写自身,下片写前景往事,现在已成过去,人也不知在什么地方了,梦中也难以找到了。接连四个短句,“陌”字、“掷”字皆人声,形成急促的音节;到“如今何处也”的“也”字,上声,拖成舒缓;再归结到“梦魂难觅”上,“觅”字去声,又变得沉重,这几句,充分显示了作为“音乐文学”的词,在声韵上的抑扬顿挫,急徐变换。读出韵味来,它的含意也就了然于心了。熏香炉微温,香味若有若无,锦制的褥初步展开,心情无精打采,毫无生气。下着秋雨,人在灯前落泪,是想象对方的情形。离别怀远,既写到目前,也写到过去,写自己,也写到对方,委婉,全面,一往情深。多处化用典故。
这首词因看似实在写与镇江的同僚和友人赠别,其实是借这个话头抒写自己的身世之感和光阴虚掷、事业无成的悲哀,直抒心中的悲慨感之情。
陆游于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年)五月除左通直郎通判镇江府,第二年作者离开镇江,饯行于镇江府西之浮玉亭写下这首词。这首词从离别相思的内容和华美艳丽的语言看,作者很像是写给一个女子,但也难以确定。因为比兴寄托、词藻华艳以及“女性化”等等,作为艺术手法,正是词的写作传统,不能据以论定的。总之,留别的对象无从确考。

淅树蛙鸣告雨期,忽惊银箭四山飞。
长江大浪欲横溃,厚地高天如合围。
万里风云开伟观,百年毛发凛余威。
长虹一出林光动,寂历村墟空落晖。
拥岧岧双阙,龙虎气,郁峥嵘。想暮雨珠帘,秋香桂树,指顾台城。台城,为谁西望,但哀弦凄断似平生。只道江山如画,争教天地无情。
风云奔走十年兵,惨淡入经营。问对酒当歌,曹侯墓上,何用虚名。青青,故都乔木,怅西陵遗恨几时平?安得参军健笔,为君重赋芜城。
岳阳壮观天下传,楼阴背日堤绵绵。
草木相连南服内,江湖异态栏干前。
乾坤万事集双鬓,臣子一谪今五年。
欲题文字吊古昔,风壮浪涌心茫然。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