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气昏昏横塞上,东并黄河开玉帐。
昼飞羽檄下列城,夜脱貂裘抚降将。
将军枥上汗血马,猛士腰间虎文韔。
阶前白刃明如霜,门外长戟森相向。
朔风卷地吹急雪,转盼玉花深一丈。
谁言铁衣冷彻骨,感义怀恩如挟纩。
腥臊窟穴一洗空,太行北岳原无恙。
更呼斗酒作长歌,要遣天山健儿唱。
军队士气高涨,陈兵塞上,在东边靠近黄河的地方设下主帅的军帐。
白天向敌方羽书传檄发出招降书,晚上脱下貂皮军装安抚降敌。
将军的马厩里养着汗血宝马,猛士的腰间插着画着虎头的弓箭袋。
台阶前立着明晃晃的大刀,门外竖着威严的画戟。
北风席卷大地,天空下起了鹅毛大雪,转眼之间积雪就有一丈多了。
谁说战士的铁甲冰冷彻骨,招降安抚的仁义就像披着棉衣一样。
金人占据的土地尽数收复,太行北岳一带都平安无事。
国家版图尽数恢复,作歌给天山下的青年健儿们歌唱。
《九月十六日夜梦驻军河外遣使招降诸城觉而有作》是南宋诗人陆游于乾道九年(1173年)在嘉州(今四川乐山)任军职期间创作的七言古诗。该诗以纪梦形式写成,其军事题材与雄浑风格深受唐代边塞诗人岑参影响,但创作背景正值北方国土被金人占据,与岑参所处盛唐时代形成鲜明反差。
全诗通过梦境描绘宋军雪夜奇袭、招降敌城、将士凯旋等场景,以"腥臊窟穴一洗空"等意象象征驱逐侵略者理想,结尾"斗酒作长歌"展现胜利畅想。诗中"朔风卷地吹急雪""阶前白刃明如霜"等句既承袭岑参边塞诗风,又借虚写军旅场景寄托北伐中原的未竟之志,融合豪迈笔调与忧愤情感,形成沉郁激昂的独特风格。
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去黄移汝,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会仲览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
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好风微揭帘旌起,金翼鸾相倚。翠檐愁听乳禽声,此时春态暗关情,独难平。
画堂流水空相翳,一穗香摇曳。教人无处寄相思,落花芳草过前期,没人知。
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归人。
诏书许逐阳和至,驿路开花处处新。
素丸何处飞来,照人只是承平旧。兵尘万里,家书三月,无言搔首。几许光阴,几回欢聚,长教分手。料婆娑桂树,多应笑我,憔悴似,金城柳。
不爱竹西歌吹,爱空山、玉壶清昼。寻常梦里,膏车盘谷,拏舟枋口。不负人生,古来惟有,中秋重九。愿年年此夕,团栾儿女,醉山中酒。
宋清,长安西部药市人也,居善药。有自山泽来者,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咸誉清。疾病疕疡者,亦毕乐就清求药,冀速已。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妄人也。”或曰:“清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亦谬。”
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吾见蚩之有在也。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求者益众,其应益广。或斥弃沉废,亲与交,视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与善药如故。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其远取利皆类此。
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世之言,徒曰“市道交”。呜呼!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幸而庶几,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者众矣。“市道交”岂可少耶?或曰:“清,非市道人也。”柳先生曰:“清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然则清非独异于市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