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六日夜梦驻军河外遣使招降诸城觉而有

宋代陆游

杀气昏昏横塞上,东并黄河开玉帐。

昼飞羽檄下列城,夜脱貂裘抚降将。

将军枥上汗血马,猛士腰间虎文韔。

阶前白刃明如霜,门外长戟森相向。

朔风卷地吹急雪,转盼玉花深一丈。

谁言铁衣冷彻骨,感义怀恩如挟纩。

腥臊窟穴一洗空,太行北岳原无恙。

更呼斗酒作长歌,要遣天山健儿唱。

白话译文

军队士气高涨,陈兵塞上,在东边靠近黄河的地方设下主帅的军帐。

白天向敌方羽书传檄发出招降书,晚上脱下貂皮军装安抚降敌。

将军的马厩里养着汗血宝马,猛士的腰间插着画着虎头的弓箭袋。

台阶前立着明晃晃的大刀,门外竖着威严的画戟。

北风席卷大地,天空下起了鹅毛大雪,转眼之间积雪就有一丈多了。

谁说战士的铁甲冰冷彻骨,招降安抚的仁义就像披着棉衣一样。

金人占据的土地尽数收复,太行北岳一带都平安无事。

国家版图尽数恢复,作歌给天山下的青年健儿们歌唱。

词句注释

  1. 河外,指黄河以北。
  2. 塞上,指边塞。并,读bàng,同“傍”。“东并”就是东边依傍着。玉帐:古代主帅的军帐。这两句说官军驻扎在塞上,倚靠黄河安营设帐。
  3. 羽檄:檄是古代战争专用的文书。古代紧急文书上插羽毛,称为羽书。列城:众多城堡。貂裘:古代战将所穿的貂皮军装。这两句说官军早晨向敌方的城堡发出招降书,晚上便有敌人来投降并受到安抚。
  4. 枥:马厩。汗血马:中亚出产的一种良种马,这种马身上有很多寄生虫,马的皮肤因虫咬而经常出血,所以称为汗血马。韔(chàng):装弓的袋子。虎文韔就是画有虎形图纹的弓袋。
  5. 白刃:指刀剑。长戟:一种武器。森:森然,整齐排列。这两句描写将军帐外警卫森严的场景。
  6. 朔风:北风。转盼:转眼之间。玉花:雪花。
  7. 铁衣:战士身穿的铁甲。纩(kuàng):丝棉。挟纩就是披着棉衣。《左传·宣公十二年》记载,楚王在冬天巡视三军,以示关怀,士兵心中感到温暖,好象身上穿了棉衣,忘记了冬天的寒冷。
  8. 腥臊:古代南方人嫌北方人,尤其是北方少数民族吃生牛羊肉,身上有一般腥臊味。这里用“腥臊窟穴”代指北方敌人的大本营。太行即太行山,北岳即恒山,此时已被金人占领。无恙:平安无事。
  9. 天山在今新疆境内,不属宋朝疆域,而是“汉唐故地”。这两句引用唐朝薛仁贵的故事。武则天时期,薛仁贵率军在天山与回纥军队交战时,连发三箭射杀回纥勇士,并赢得了那次战斗的胜利,当时军中编写歌曲称赞薛仁贵的战功,说:“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陆游的意思是:在收复了太行山、恒山等宋朝的故地之后,还要继续进军,恢复汉唐以来的故土。

作品赏析

《九月十六日夜梦驻军河外遣使招降诸城觉而有作》是南宋诗人陆游于乾道九年(1173年)在嘉州(今四川乐山)任军职期间创作的七言古诗。该诗以纪梦形式写成,其军事题材与雄浑风格深受唐代边塞诗人岑参影响,但创作背景正值北方国土被金人占据,与岑参所处盛唐时代形成鲜明反差。

全诗通过梦境描绘宋军雪夜奇袭、招降敌城、将士凯旋等场景,以"腥臊窟穴一洗空"等意象象征驱逐侵略者理想,结尾"斗酒作长歌"展现胜利畅想。诗中"朔风卷地吹急雪""阶前白刃明如霜"等句既承袭岑参边塞诗风,又借虚写军旅场景寄托北伐中原的未竟之志,融合豪迈笔调与忧愤情感,形成沉郁激昂的独特风格。

猜你喜欢

永怀赋

魏晋 • 张华

美淑人之妖艳,因盼睐而倾城。扬绰约之丽姿,怀婉娩之柔情。超六列于往古,迈来今之清英。既惠余以至欢,又结我以同心。交恩好之款固,接情爱之分深。誓中诚于曒日,要执契以断金。嗟夫!天道幽昧,差错缪于参差。怨禄运之不遭,虽义结而绝离。执缠绵之笃趣,守德音以终始。邀幸会于有期,冀容华之我俊。傥皇灵之垂仁,以收欢于永已。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唐代 •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原毁

唐代 • 韩愈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曰:“能善是,是亦足矣。”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

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

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

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吾尝试之矣,尝试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又尝语于众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

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

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而理欤!

看松庵记

明代 • 宋濂

龙泉多大山,其西南一百馀里,诸山尤深,有四旁奋起而中窊下者,状类箕筐,人因号之为匡山。山多髯松,弥望入青云,新翠照人如濯。松上薜萝,纷纷披披,横敷数十寻,嫩绿可咽。松根茯苓,其大如斗,杂以黄精、前胡及牡鞠之苗,采之可茹。

吾友章君三益乐之,新结庵庐其间。庵之西南若干步有深渊二,蛟龙潜于其中,云英英腾上,顷刻覆山谷,其色正白,若大海茫无津涯,大风东来辄飘去,君复为构“烟云万顷亭”。庵之东北又若干步,山益高,峰峦益峭刻,气势欲连霄汉,南望闽中数百里,嘉树帖帖地上如荠,君复为构“唯天在上亭”。庵之东南又若干步,林樾苍润空翠,沉沉扑人,阴飔一动,虽当烈火流金之候,使人翛翛有挟纩意,君复为构“清高亭”;庵之正南又若干步,地明迥爽洁,东西北诸峰,皆竞秀献状,令人爱玩忘倦,兼可琴、可奕,可挈尊罍而饮,无不宜者,君复为构“环中亭”。

君诗书之暇,被鹤氅衣,支九节筇,历游四亭中,退坐庵庐,回睇髯松,如元夫巨人拱揖左右。君注视之久,精神凝合,物我两忘,恍若与古豪杰共语千载之上。君乐甚,起穿谢公屐,日歌吟万松间,屐声锵然合节,与歌声相答和。髯松似解君意,亦微微作笙箫音以相娱。君唶曰:“此予得看松之趣者也。”遂以名其庵庐云。

龙泉之人士,闻而疑之曰:“章君负济世长才,当闽寇压境,尝树旗鼓,砺戈矛,帅众而捣退之,盖有意植勋业以自见者。今乃以‘看松’名庵,若隐居者之为,将鄙世之胶扰而不之狎耶,抑以斯人不足与而有取于松也?”金华宋濂窃不谓然。夫植物之中,禀贞刚之气者,唯松为独多。尝昧昧思之:一气方伸,根而蕴者, 荄而敛者,莫不振翘舒荣以逞妍于一时;及夫秋高气清,霜露既降,则皆黄陨而无余矣。其能凌岁寒而不易行改度者,非松也耶?是故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厉,求君之志,盖亦若斯而已。君之处也,与松为伍,则嶷然有以自立;及其为时而出,刚贞自持,不为物议之所移夺,卒能立事功而泽生民,初亦未尝与松柏相悖也。或者不知,强谓君忘世,而致疑于出处间,可不可乎?

濂家青萝山之阳,山西老松如戟,度与君所居无大相远。第兵燹之余,峦光水色,颇失故态,栖栖于道路中,未尝不慨然兴怀。君何时归,濂当持石鼎相随,采黄精、茯苓,烹之于洞云间,亦一乐也。不知君能余从否乎?虽然,匡山之灵其亦迟君久矣。

寓意

宋代 • 晏殊

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中。

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陆游
简介描述: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时期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陆游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遭到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陆游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陆游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被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享年八十五岁,留下绝笔诗《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陆游著有《剑南诗稿》传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