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人阮元瑜早亡,伤其妻孤寡,为作此诗。
霜露纷兮交下,木叶落兮凄凄。
候雁叫兮云中,归燕翩兮徘徊。
妾心感兮惆怅,白日急兮西颓。
守长夜兮思君,魂一夕兮九乖。
怅延伫兮仰视,星月随兮天回。
徒引领兮入房,窃自怜兮孤栖。
愿从君兮终没,愁何可兮久怀。
我的友人阮瑀早早去世,因为哀伤他的妻子孤寡,所以作了此诗。
秋霜秋露相继降纷纷,树叶凋零凄声不堪闻。
大雁南征已在云中叫,小燕飞出却又返回门。
秋景观半日我心惆怅,太阳不忍看急忙西沉。
愁得我只能扬脖远望,直到星月出天黑地昏。
空望一场无奈回屋里,独守长夜痛苦我思君。
一个晚上九次惊魂走,最后偷自劝莫怪独身。
既然想与他白头到老,怎能将忧愁久放在心?
这首诗乃代阮瑀寡妻抒发亡夫后的孤独悲痛之情。全诗按内容可分上下两个部分。
开头四句写景:“霜露纷兮交下,木叶落兮凄凄。候雁叫兮云中,归燕翩兮徘徊。”霜露纷下,树叶黄落。云中传来大雁的哀叫,群燕辞巢南归,翩然徘徊。这四句描绘出深秋的萧瑟景象,渲染出一片凄凉气氛。接下来二句:“妾心感兮惆怅,白日急兮西颓,”感于节物,惆怅伤怀,眼见白日很快就又西沉。这六句为上部分,写女主人公在白日的所见所感。
上部分末句“白日急兮西颓”承上启下,束白日情景,引出下部分的长夜难眠。“守长夜兮思君,魂一夕兮九乖”,“长夜”一语双关,一方面说明秋天夜晚渐长,另一方面说明思念亡夫,尤觉夜长难熬。白日的“急”与夜晚的“长”相对,见出白日虽然也感物伤怀,但还能够忍受,容易度过;而晚上孤栖,尤觉长夜漫漫难熬。这里体贴入微地描绘出了寡妇的特殊心理。下句形容因忆念亡夫而精神恍惚,心魂迷离。“帐延伫兮仰视,星月随兮天翅”二句是说,心情惆怅,长久地等立在屋前,仰视天空,直到星月西下,长夜将晓。这里通过寡妇久立房外的行动,表现了她“心怯空房不忍归”的心理。“徒引领兮入房,窃自怜兮孤栖”二句说,尽管殷殷远望,其夫再也盼不回来,只得入房安歌,暗自可怜自己的孤栖无伴。结尾两句:“从君兮终没,愁何可兮久怀”愁苦萦怀,不堪长久忍受,还不如随亡夫而去,最终结束这一切痛苦。封建礼教要求妇女从一而终,所以寡妇“孤栖”的愁苦,最终只能暴死来解脱。这是寡妇发自心灵深处的痛苦呼声,读来惨怛感人。
这首诗从一个特殊的侧面——寡妇的生活情景,反映了古代的婚姻爱情生活,并在客观上揭露了封建礼教给妇女造成的不幸。诗歌虽是代人而作,完全出于虚拟,却写得情真意切,描寡妇的生活情状和心理活动,细致入微,十分生动逼肖。
《魏书·阮瑀传》:“瑀以十七年卒。”《文选》卷十六潘岳《寡·妇赋》李善注引曹丕《寡妇赋序》云:“陈留阮元瑜与余有旧,薄命早亡,故作斯赋以叙其妻子悲苦之情,命王粲等并作之。”且据《三国志·王粲传》裴松之注,阮瑀卒于建安十七年(212年)。此诗或亦当时之作。
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游女带香偎伴笑,争窈窕,竞折团荷遮晚照。
寒夜寝甚甘,夜分而寤,神度爽然,弗能复寐。乃披衣坐起,一灯荧然相对,案上书数帙,漫取一编读之;稍倦,置书束手危坐,久雨新霁,月色淡淡映窗户,四听阒然。盖觉清耿之久,渐有所闻。
闻风声撼竹木号号鸣,使人起特立不回之志;闻犬声狺狺而苦,使人起闲邪御寇之志;闻小大鼓声,小者薄而大者渊渊不绝,起幽忧不平之思;官鼓甚近,由三挝以至四至五,渐急以趋晓,俄东北声钟,钟得雨霁,音极清越,闻之有待旦兴作之思,不能已焉。
余兴喜夜坐,每摊书灯下,反复之,迨二更以为当。然人喧未息而又心在文字间,未尝得外静而内定。而于今夕者,凡诸声色,盖以定静得之,故足以澄人心神情而发其志意如此。且他时非无是声色也,非不接于人耳目中也,然形为物役而心趣随之,聪隐于铿訇,明隐于文华,是故物之益于人者寡而损人者多。
有若今之声色不异于彼,而一触耳目,犂然与我妙合,则其为铿訇文华者,未始不为吾进修之资,而物足以役人也已。声绝色泯,而吾之志冲然特存,则所谓志者果内乎外乎,其有于物乎,得因物以发乎?是必有以辨矣。于乎吾于是而辨焉。夜坐之力宏矣哉!嗣当齐心孤坐,于更长明烛之下,因以求事物之理,心体之妙,以为修己应物之地,将必有所得也。作《夜坐记》。
弘治壬子秋七月既望,长洲沈周。
月化五白龙,翻飞凌九天。
胡沙惊北海,电扫洛阳川。
虏箭雨宫阙,皇舆成播迁。
英王受庙略,秉钺清南边。
云旗卷海雪,金戟罗江烟。
聚散百万人,弛张在一贤。
霜台降群彦,水国奉戎旃。
绣服开宴语,天人借楼船。
如登黄金台,遥谒紫霞仙。
卷身编蓬下,冥机四十年。
宁知草间人,腰下有龙泉?
浮云在一决,誓欲清幽燕。
愿与四座公,静谈金匮篇。
齐心戴朝恩,不惜微躯捐。
所冀旄头灭,功成追鲁连。
满宫明月梨花白,故人万里关山隔。金雁一双飞,泪痕沾绣衣。
小园芳草绿,家住越溪曲。杨柳色依依,燕归君不归。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