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城赋

魏晋曹丕

孟春之月,惟岁权舆。和风初畅,有穆其舒。驾言东道,陟彼城楼。逍遥远望,乃欣以娱。平原博敞,中田辟除。嘉麦被垄,缘路带衢。流茎散叶,列绮相扶。水幡幡其长流,鱼裔裔而东驰。风飘颻而既臻,日暗暧而西移。望旧馆而言旋,永优游而无为。

白话译文

这春天的头一月,是新年的良好开端。柔和的风已经吹起,令人身心温暖舒畅。驾车向着东方行进,然后再到城楼之上。随意地向远处观望,心里充满欣悦喜欢。平原广阔而又敞亮,田中春耕春种正忙。麦苗长满丘垄原野,还分散在道路两旁。茎叶茁壮自由舒展,茂密排列相互依傍。长流的水渠翻卷浪花,鱼而顺水游向东方。微风轻拂迎面而来,日影昏沉移向西方。眼望旧居准备回返,优游无为永远希望。

词句注释

  1. 孟春:春季的第一个月,农历正月。古人用伯(孟)、仲、叔、季表示顺序排行,四季的头一个月都可用“孟”表示。《礼记·月令》:“孟春之月。”
  2. 惟:句首语气词,无义。权舆:本指草木的萌芽状态,后泛指事物的开始。《尔雅·释诂上》:“权舆,始也。”《诗经·秦风·权舆》:“今也每食无余,于嗟乎!不承权舆。”朱熹《集传》:“权舆,始也。”
  3. 和风:温和的风。畅:盛。
  4. 有:助词,无义。这里作形容词词头。穆:温和。《诗经·大雅·烝民》:“吉甫作诵,穆如清风。”郑玄笺:“穆,和也。”其,助词,无义。这里作形容词词头。舒:舒展。
  5. 驾言:《诗经·邶风·泉水》:“驾言出游,以写我忧。”驾,指驾车。言,语助词,无义。道:一作“迈”。
  6. 陟:由低处向高处走,与“降”相对。
  7. 逍遥:安闲自得的样子。
  8. 乃:于是,用作副词。以:而,用作连词。
  9. 博敞:宽广,宽敞。王延寿《鲁灵光殿赋》:“迢峣倜傥,丰丽博敞。”
  10. 中田:田中,田间。《诗经·小雅·信南山》:“中田有庐,疆埸有瓜。”郑玄笺:“中田,田中也。”辟除:扫除。《管子·心术上》:“故馆不辟除,则贵人不舍焉。”
  11. 嘉麦:长势很好的麦子。被垄:盖住了田埂。垄,田埂。
  12. 缘路带衢:路衢两边都长满了麦子。衢,四通八达的道路。
  13. 流茎散叶:树木枝条疏落,树叶披散。
  14. 列绮相扶:或相并,或相倚,或相互扶持。
  15. 幡幡:水流动翻滚的样子。《诗经·小雅·巷伯》:“捷捷幡幡。”
  16. 裔裔:轻盈自如的样子。司马相如《子虚赋》:“缅乎淫淫,般乎裔裔。”
  17. 飘颻:飘荡,一作“飘摇”。臻:到,来。
  18. 暗暧:昏暗模糊。
  19. 旧馆:一向居住的地方,这里指宫中。旋:回。
  20. 永:永远。优游:随意自得的样子。《诗经·小雅·白驹》:“慎尔优游,勉而遁思。”无为:不入世,自由自在,自得其乐。《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作品赏析

此赋生动明快地描写了作者从春天驾车出游登城到返回的整个过程,描述了一幅“平原博敞,中田辟除,嘉麦被垄,缘路带衢”的田畴繁荣景象,流露了“乃欣以娱”的欢快情绪。

全赋可分作三个层次。第一层写初春的特征及作者的感受。在初春时节,作者乘车东行,登上城楼,心情十分欢娱。第二层具体描写了作者眼中的初眷美景。“嘉麦被垄,缘路带衢”,既写麦苗的长势喜人,又写麦田的广阔无际。并接着以“水幡幡”、“鱼裔裔”、“风飘飘”及“日掩茇”进一步衬托麦田之美。最后一层正话反说,发出“永优游而无为”的感叹,表现积极进取的追求,从而与所描绘美景和谐统一。

全赋语言质朴流畅,文辞清新淡逸,描摹简洁自然,句式整齐而富有变化,由四言而六言,且多偶对,节调优美,音韵和谐,通过一系列动词和摹状词呈现出一幅幅初春动态美景,仅九十二个字便包含了叙事、写景和有抒情,见景生情,情入景中,但不虚拟铺饰,故真切、自然、形象,准确而细腻地传达出作者游览观赏的真实感情。叙事简单点题,作者的笔墨主要运用于登城所见春天美景的描摹:这里是麦田的海洋,水在长流,鱼儿东游,风儿轻拂,太阳西移。一幅迷人的画面,触景生情,自然而然地发出不能沉醉于自然美景的欣赏,希望有所作为的感慨。

名家点评

  • 山东大学教授龚克昌等:这篇《登城赋》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后代田园作品的先声。(《全三国赋评注》)

猜你喜欢

杜位宅守岁

唐代 • 杜甫

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

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

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

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

贺六浑来,主三军队,壶关王气曾分。人说当年。离宫筑向云根。烧烟一片氤氲,想香姜古瓦犹存。琵琶何处?听残剌勒,销尽英魂。

霜应自去,青雀空飞,画楼十二,冰井无痕。春风袅娜,依然芳草罗裙。驱马斜阳,到鸣钟佛火黄昏。伴残僧千山万山,凉月松门。

朝中措·蜀弦秦柱不关情

清代 • 纳兰性德

蜀弦秦柱不关情,尽日掩云屏。己惜轻翎退粉,更嫌弱絮为萍。

东风多事,余寒吹散,烘暖微酲。看尽一帘红雨,为谁亲系花铃。

雨馀小步

明代 • 王夫之

莲花莲叶柳塘西,疏雨疏风斜照低。

竹箨冠轻容雪鬓,桃枝杖滑困春泥。

垂虹疑饮双溪水,砌草新添一寸荑。

不拟孤山閒放鹤,鹁鸠恰恰向人啼。

浮槎山水记

宋代 • 欧阳修

浮槎山,在慎县南三十五里,或曰浮巢山,或曰浮巢二山,其事出于浮图、老子之徒荒怪诞幻之说。其上有泉,自前世论水者皆弗道。余尝读《茶经》,爱陆羽善言水。后得张又新《水记》,载刘伯刍、李季卿所列水次第,以为得之于羽,然以《茶经》考之,皆不合。又新妄狂险谲之士,其言难信,颇疑非羽之说。及得浮槎山水,然后益以羽为知水者。浮槎与龙池山,皆在庐州界中,较其水味,不及浮槎远甚。而又新所记,以龙池为第十,浮槎之水,弃而不录,以此知其所失多矣。羽则不然,其论曰:“山水上,江次之,井为下。山水,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言虽简,而于论水尽矣。

浮槎之水,发自李侯。嘉祐二年,李侯以镇东军留后出守庐州,因游金陵,登蒋山,饮其水。既又登浮槎,至其山,上有石池,涓涓可爱,盖羽所谓乳泉、石池漫流者也。饮之而甘,乃考图记,问于故老,得其事迹,因以其水遗余于京师。余报之曰:李侯可谓贤矣。 夫穷天下之物无不得其欲者,富贵者之乐也。至于荫长松,藉丰草,听山流之潺湲,饮石泉之滴沥,此山林者之乐也。而山林之士视天下之乐,不一动其心。或有欲于心,顾力不可得而止者,乃能退而获乐于斯。彼富贵者之能致物矣,而其不可兼者,惟山林之乐尔。惟富贵者而不可得兼,然后贫贱之士有以自足而高世。其不能两得,亦其理与势之然欤。今李侯生长富贵,厌于耳目,又知山林之乐,至于攀缘上下,幽隐穷绝,人所不及者皆能得之,其兼取于物者可谓多矣。

今李侯折节好学,喜交贤士,敏于为政,所至有能名。凡物不能自见而待人以彰者,有矣;凡物未必可贵而因人以重者,亦有矣。故余为志其事,俾世知斯泉发自李侯始也。三年二月二十有四日,庐陵欧阳修记。

曹丕
简介描述:

魏文帝曹丕(187年—226年6月29日),字子桓,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220年12月11日—226年6月29日在位)。魏武帝曹操之子,母为武宣皇后卞夫人。

文武双全,博览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累迁五官中郎将。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成为魏国世子。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去世后,继任丞相、魏王。同年代汉称帝,建立曹魏。在位期间,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意见,制定实施九品中正制,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平定了青州、徐州一带的割据势力,最终完成了北方地区的统一。对外平定边患,击退鲜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复在西域的建置。

黄初七年五月丁巳日(226年6月29日),曹丕病逝于洛阳,时年四十岁,谥号文皇帝,庙号高祖,安葬于首阳陵。曹丕于诗、赋、文学皆有成就,擅长于五言诗,与其父曹操和弟曹植并称“建安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著有《典论》,当中的《论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的文学批评专论作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