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城赋

魏晋曹丕

孟春之月,惟岁权舆。和风初畅,有穆其舒。驾言东道,陟彼城楼。逍遥远望,乃欣以娱。平原博敞,中田辟除。嘉麦被垄,缘路带衢。流茎散叶,列绮相扶。水幡幡其长流,鱼裔裔而东驰。风飘颻而既臻,日暗暧而西移。望旧馆而言旋,永优游而无为。

白话译文

这春天的头一月,是新年的良好开端。柔和的风已经吹起,令人身心温暖舒畅。驾车向着东方行进,然后再到城楼之上。随意地向远处观望,心里充满欣悦喜欢。平原广阔而又敞亮,田中春耕春种正忙。麦苗长满丘垄原野,还分散在道路两旁。茎叶茁壮自由舒展,茂密排列相互依傍。长流的水渠翻卷浪花,鱼而顺水游向东方。微风轻拂迎面而来,日影昏沉移向西方。眼望旧居准备回返,优游无为永远希望。

词句注释

  1. 孟春:春季的第一个月,农历正月。古人用伯(孟)、仲、叔、季表示顺序排行,四季的头一个月都可用“孟”表示。《礼记·月令》:“孟春之月。”
  2. 惟:句首语气词,无义。权舆:本指草木的萌芽状态,后泛指事物的开始。《尔雅·释诂上》:“权舆,始也。”《诗经·秦风·权舆》:“今也每食无余,于嗟乎!不承权舆。”朱熹《集传》:“权舆,始也。”
  3. 和风:温和的风。畅:盛。
  4. 有:助词,无义。这里作形容词词头。穆:温和。《诗经·大雅·烝民》:“吉甫作诵,穆如清风。”郑玄笺:“穆,和也。”其,助词,无义。这里作形容词词头。舒:舒展。
  5. 驾言:《诗经·邶风·泉水》:“驾言出游,以写我忧。”驾,指驾车。言,语助词,无义。道:一作“迈”。
  6. 陟:由低处向高处走,与“降”相对。
  7. 逍遥:安闲自得的样子。
  8. 乃:于是,用作副词。以:而,用作连词。
  9. 博敞:宽广,宽敞。王延寿《鲁灵光殿赋》:“迢峣倜傥,丰丽博敞。”
  10. 中田:田中,田间。《诗经·小雅·信南山》:“中田有庐,疆埸有瓜。”郑玄笺:“中田,田中也。”辟除:扫除。《管子·心术上》:“故馆不辟除,则贵人不舍焉。”
  11. 嘉麦:长势很好的麦子。被垄:盖住了田埂。垄,田埂。
  12. 缘路带衢:路衢两边都长满了麦子。衢,四通八达的道路。
  13. 流茎散叶:树木枝条疏落,树叶披散。
  14. 列绮相扶:或相并,或相倚,或相互扶持。
  15. 幡幡:水流动翻滚的样子。《诗经·小雅·巷伯》:“捷捷幡幡。”
  16. 裔裔:轻盈自如的样子。司马相如《子虚赋》:“缅乎淫淫,般乎裔裔。”
  17. 飘颻:飘荡,一作“飘摇”。臻:到,来。
  18. 暗暧:昏暗模糊。
  19. 旧馆:一向居住的地方,这里指宫中。旋:回。
  20. 永:永远。优游:随意自得的样子。《诗经·小雅·白驹》:“慎尔优游,勉而遁思。”无为:不入世,自由自在,自得其乐。《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作品赏析

此赋生动明快地描写了作者从春天驾车出游登城到返回的整个过程,描述了一幅“平原博敞,中田辟除,嘉麦被垄,缘路带衢”的田畴繁荣景象,流露了“乃欣以娱”的欢快情绪。

全赋可分作三个层次。第一层写初春的特征及作者的感受。在初春时节,作者乘车东行,登上城楼,心情十分欢娱。第二层具体描写了作者眼中的初眷美景。“嘉麦被垄,缘路带衢”,既写麦苗的长势喜人,又写麦田的广阔无际。并接着以“水幡幡”、“鱼裔裔”、“风飘飘”及“日掩茇”进一步衬托麦田之美。最后一层正话反说,发出“永优游而无为”的感叹,表现积极进取的追求,从而与所描绘美景和谐统一。

全赋语言质朴流畅,文辞清新淡逸,描摹简洁自然,句式整齐而富有变化,由四言而六言,且多偶对,节调优美,音韵和谐,通过一系列动词和摹状词呈现出一幅幅初春动态美景,仅九十二个字便包含了叙事、写景和有抒情,见景生情,情入景中,但不虚拟铺饰,故真切、自然、形象,准确而细腻地传达出作者游览观赏的真实感情。叙事简单点题,作者的笔墨主要运用于登城所见春天美景的描摹:这里是麦田的海洋,水在长流,鱼儿东游,风儿轻拂,太阳西移。一幅迷人的画面,触景生情,自然而然地发出不能沉醉于自然美景的欣赏,希望有所作为的感慨。

名家点评

  • 山东大学教授龚克昌等:这篇《登城赋》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后代田园作品的先声。(《全三国赋评注》)

猜你喜欢

蓦山溪·湖平春水

宋代 • 周邦彦

湖平春水,菱荇萦船尾。空翠入衣襟,拊轻桹、游鱼惊避。晚来潮上,迤逦没沙痕,山四倚。云渐起。鸟度屏风里。

周郎逸兴,黄帽侵云水。落日媚沧洲,泛一棹、夷犹未已。玉箫金管,不共美人游,因个甚,烟雾底。独爱莼羹美。

瑞鹤仙·湿云粘雁影

宋代 • 陆叡

湿云粘雁影,望征路,愁迷离绪难整。千金买光景,但疏钟催晓,乱鸦啼暝。花悰暗省,许多情,相逢梦境。便行云都不归来,也合寄将音信。

孤迥,盟鸾心在,跨鹤程高,后期无准。情丝待剪,翻惹得旧时恨。怕天教何处,参差双燕,还染残朱剩粉。对菱花与说相思,看谁瘦损?

沧浪亭记

宋代 • 苏舜钦

予以罪废,无所归。扁舟吴中,始僦舍以处。时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

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祐之池馆也。坳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号“沧浪” 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

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噫!人固动物耳。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寓久则溺,以为当然;非胜是而易之,则悲而不开。惟仕宦溺人为至深。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予既废而获斯境,安于冲旷,不与众驱,因之复能乎内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闵万古。尚未能忘其所寓目,用是以为胜焉!

阮郎归·美人消息隔重关

近现代 • 王国维

美人消息隔重关,川途弯复弯。沉沉空翠厌征鞍,马前山复山。

浓泼黛,缓拖鬟,当年看复看。只余眉样在人间,相逢艰复艰。

送韩子师侍郎序

宋代 • 陈亮

秘阁修撰韩公知婺之明年,以“恣行酷政,民冤无告”劾去。

去之日,百姓遮府门愿留者,顷刻合数千人,手持牒以告摄郡事。摄郡事振手止之,辄直前不顾;则受其牒,不敢以闻。

明日出府,相与拥车下,道中至不可顿足。则冒禁行城上,累累不绝。拜且泣下,至有锁其喉自誓于公之前者。里巷小儿数十百辈罗马前,且泣下。君为之抆泪,告以君命决不应留;辄柴其关如不闻。

日且暮,度不可止,则夺剌史车置道旁,以民间小舆舁至梵严精舍,燃火风雪中围守之。其挟舟走行阙告丞相御史者,盖千数百人而未止。

又明日,回泊通波亭,乘间欲以舟去,百姓又相与拥之不置,溪流亦复堰断不可通。乡士大夫惧蚁蝼之微不足以回天听,委曲谕之,且却且行。久乃曰:“愿公徐行,天子且有诏矣。”公首肯之。道稍开,公疾驰径去。后来者咎其徒之不合舍去,责诮怒骂,不啻仇敌。

呜呼!大官,所尊也;民,所信也。所尊之劾如彼,而所信之情如此,吾亦不知公之政何如也,将从智者而问之。

曹丕
简介描述:

魏文帝曹丕(187年—226年6月29日),字子桓,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220年12月11日—226年6月29日在位)。魏武帝曹操之子,母为武宣皇后卞夫人。

文武双全,博览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累迁五官中郎将。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成为魏国世子。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去世后,继任丞相、魏王。同年代汉称帝,建立曹魏。在位期间,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意见,制定实施九品中正制,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平定了青州、徐州一带的割据势力,最终完成了北方地区的统一。对外平定边患,击退鲜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复在西域的建置。

黄初七年五月丁巳日(226年6月29日),曹丕病逝于洛阳,时年四十岁,谥号文皇帝,庙号高祖,安葬于首阳陵。曹丕于诗、赋、文学皆有成就,擅长于五言诗,与其父曹操和弟曹植并称“建安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著有《典论》,当中的《论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的文学批评专论作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