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睡起流莺语

宋代叶梦得

睡起流莺语,掩苍苔房栊向晚,乱红无数。吹尽残花无人见,惟有垂杨自舞。渐暖霭、初回轻暑,宝扇重寻明月影,暗尘侵、上有乘鸾女。惊旧恨,遽如许。

江南梦断横江渚,浪粘天、葡萄涨绿,半空烟雨。无限楼前沧波意,谁采蘋花寄取?但怅望、兰舟容与,万里云帆何时到?送孤鸿、目断千山阻。谁为我,唱金缕。

白话译文

午睡醒来,听流莺娇声软语,天色渐渐向晚,房门外,苍苔满地,落红片片堆砌。没人看见残花已被吹尽,只有垂杨迎风自舞,庭院幽静空寂。暮霭中渐渐带着暖意,我感到了初夏的暑气。寻找从前用过的那把明月般圆圆的宝扇,它已经灰尘沽满,扇子上画着骑凤的仙女,那久已沉积的离愁别怨,猛然将我的心强烈震撼。

江南美好的旧梦已断,洲诸横靠着她的小舟,碧绿的清水涨满,像一江新酿的葡萄酒。波浪粘连着远天,化半空烟雨苍茫。她楼前绿水悠悠,是否也在把我深深想望,准备采一束蘋花寄上?我怅然地遥望,她的木兰舟不知浮游何方。云帆在万里以外,几时才能来到我的近旁?我久久地目送着天边孤鸿,视线尽头,只见千山阻挡,有谁为我把《金缕》曲歌唱?

词语注释

  1. 贺新郎:词牌名,原名《贺新凉》,又名《金缕曲》等,双调一百十六字,上下片各十句六仄韵。
  2. 房栊:窗户。向晚:傍晚。
  3. 乱红:零落的花朵。
  4. 暖霭:天气日暖。轻暑:初夏的暑气。
  5. 宝扇:指团扇。此扇形状如明月。明月影:此指团扇的影子。
  6. 乘鸾女:指扇上所绘的仕女图画。
  7. 旧恨:指与恋人的别恨。
  8. 遽如许:如此强烈。遽,急迫。
  9. 渚:水中小块陆地。
  10. 葡萄涨绿:绿水新涨,如葡萄初酿之色。
  11. 半空烟雨:形容浪花向空中飞溅,像雨雾一般。
  12. 沧波意:指楼前的悠悠江水,别意无穷。
  13. 采蘋花寄取:古诗文中常用,采蘋花寄赠故人来表示作者的相思之情。
  14. 兰舟:舟船的美称。容与:徘徊。
  15. 金缕:即《金缕曲》,古曲名,或认为这里指此首《贺新郎》。

作品赏析

关德在《题石林词》一文中,对叶梦得词下了这样的评语:“味其词婉丽,绰有温、李之风。晚岁落其华而实之,能于简淡时出雄杰。”此篇正体现其早期词作的特点。这首词借暮春景色抒发怅恨失意的无限相思、青春虚掷的无限感慨,写景清新明快,词风婉丽,抒情深婉,情深意长。

上片是静景,并在静景中体现出作者的内心幽情。起首三句描绘自己午睡乍醒,已是傍晚时分,忽闻莺声婉转,“流莺语”以细聆莺啭来突出环境的幽寂,也即“鸟鸣山更幽”之意。环顾四周,但见地上点点青苔,片片落花,说明春光已尽,令人不胜惋惜。“吹尽”两句,进一层描写庭院景象,长调写景不似小令,并非勾勒点染,抓取景物特点即可,而是需要细致地铺展开来,工笔描绘。这两句将“残花”与“垂杨”并提,表现春末特有的景色;由花开到花落,都是悄悄地没人注意,只有柳条还在随风轻摆,这是静中见动;一“自”字写出四周无人的寂寥况味,用来衬托作者徘徊四顾的孤独心情。

“渐暖霭”三句,光从时节转移写起,春去夏来,暖风带来初夏的暑热,由于想到消暑而引出了宝扇;这是一把布满尘灰的扇子,但它上面那隐约可见的那位月宫“乘鸾女”却使他陷入沉思。关于“乘鸾女”,原来有着一个月中仙女的传说,据说唐明皇在九月十五日游月宫,“见素娥千余人,皆皓衣乘白鸾”(《龙城录》),那扇面上模糊的素衣仙女画像,引起他的联想,勾起了他隐藏于内心深处的“旧恨”,使他自己也感到惊讶的是那“旧恨”,竟会如此猛烈地涌上心头,这里极其隐晦地表现出作者对宋朝衰落的遗恨。

下片为想象,承上“旧恨”展示心头感情波涛。“江南”三句,是说昔年乐事已成而今“旧恨”,伊人远去,犹如乘鸾仙女,无由再见,只有在梦中来到她所在的江南:江上碧浪连天,远望如同正在泼醅上涨的葡萄绿酒。李白就曾有诗赞道:“遥看江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泼醅。”(《襄阳歌》)这连天江浪,再加上弥漫空中的烟雨,真好似一幅水墨画。这里先写景,然后引出下面景中之人。

“无限楼前沧波意”,“沧波”照应前句江景,描绘出一幅想象中的画面:情人在江边高楼倚栏怅望,却只见细浪粘天,烟波浩渺。作者想象情人遥对沧波的情怀,不禁道出“谁采蘋花寄与?”采蘋花有寄托相思的用意,二人相隔万里,虽想采蘋花寄给对方以托相思,但作者却言“谁采”,透露出“梦断”之恨。“但怅望”三句,更深一层,写两人之间隔着千山万水,舟船难通,只能隔着遥远的距离相互“怅望”,但无论如何相望,视线也会被“千山”所阻。问“万里云帆何时到?”即含有“不能到”的意思,因此只能与“孤鸿”相伴,在这种凄清的景况中独自品尝离愁别恨。柳永《玉蝴蝶》词末几句境界与此相似:“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结末两句深恨无人为自己唱起《金缕曲》,由曲及人,兴起对美好往日的怀念。又着一“谁”字,进一步表现作者失去情人之后的孤苦。“金缕”曲词中有劝人珍惜年华的句子,作者借此叹息往日美好不再,而自己如今无人相伴,年华也只是虚度,将对远方伊人的惓惓深情蕴藏于短短六字中,显得曲致深长。

创作背景

宋人卢宪《嘉定镇江志》记有一个故事:叶梦得“初登第润州丹徒尉,郡守器重之,俾检察征税之出人。务亭在西津上,叶尝以休日往,与监官并栏杆立,望江中有彩舫依亭而南,满载皆妇女。诣亭上,见叶,再拜致词曰:‘学士隽声满江表,妾辈乃真州妓也。今日太守私忌,故相约绝江此来。不度鄙贱,敢以一杯为公寿,愿得公妙语持归,夸示淮人,为无穷光荣。’酒数行,其魁捧花笺以请,叶命笔立成,即今所传《贺新郎》词也。”可知这首词是作者早期作品,宋人刘昌诗以为“赋此词时年方十八”。

名家评价

  • 宋·张侃《拙轩集》:叶石林“睡起流莺语”词,平日得意之作也。名震一时,虽游女亦知爱重。帅颍日,其侣乞词,石林书此词赠之。后人亦取‘“金缕”二字名词。虽然豪逸而迫近人情,纤丽而摇动闺思;二公之名俱不朽,识者盍深考焉。
  • 宋·黄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石林叶少蕴“睡起流莺语”词,人人能道之,集中未有胜此者。盖得意之作也。
  • 宋·周密《浩然斋雅谈》:石林词“谁采蘋花寄与”,又“怅望兰舟容与”,或以为重押韵,遂改为“寄取”,殊无义理。盖“容与”之“与”自音“预”,乃去声也。
  • 明·杨慎《词品》:《贺新郎》“睡起流莺语”、《虞美人》“落花已作风前舞”,皆其词之入选者也。
  • 明·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一意一机,自语自话。草木花鸟字面叠来,不见质实,受知于蔡元长,宜也。
  • 清·黄苏《蓼园词选》:梦得理学名臣,晚年致政家居而作。此词自有所指,可细玩之。《文选》:“裁为合欢扇,团圆似明月。”《龙城录》:“八月望日,明皇游月宫,见素娥千余人,皆皓衣,乘白莺。”李太白诗:“离恨满沧波。”柳子厚诗:“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采蘋花”,即《离骚》撷芳草之意也。
  • 清·陈廷焯《词则·别调集》:低回哀怨,寄托遥深。
  • 近代·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残花”二句喻无限离怀,只堪独喻。下阕“楼前”五句写临江望远之神,寄情绵远,笔复空灵。词有以真气为尚者,如明镜中不著尘沙一点也。
  • 近代·余嘉锡《四库提要辨正》:宋人之词,本是歌曲,妓女不甚通文义,以“啼莺语”词中少见,遂随意改之,犹之改“寄与”为“寄取”,彼恶知所谓《禽经》《汉志》者耶。观词中“江南梦断横江清”以下,明是叙真州过江相见之事,洪迈所记,盖得其实。叶筠乃力谓详味句意,全不相干,殆由年幼不知本事,故曲为之说云尔。
  • 近代·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纤丽而豪逸。上片,幽境幽情。起三句,言睡起时间与睡起见闻。向晚房栊,莺语花飞,是幽静之境。“吹尽”两句,更言庭院无人,惟有垂杨自舞。“渐暖霭”数句,言因暖而寻扇,因扇有乘鸯女,遂引起旧恨。下片,另从对面推论,人去远,无由重见。“江南”三句,写江天空阔之景。“无限”二句,写人远路远,深意难寄。“但怅望”三句,写千山阻隔,望亦徒然。末句,怅无人歌唱,振起全篇。

猜你喜欢

最高楼·旧时心事

宋代 • 程垓

旧时心事,说着两眉羞。长记得、凭肩游。缃裙罗袜桃花岸,薄衫轻扇杏花楼。几番行,几番醉,几番留。

也谁料、春风吹已断。又谁料、朝云飞亦散。天易老,恨难酬。蜂儿不解知人苦,燕儿不解说人愁。旧情怀,消不尽,几时休。

虞美人·黄昏又听城头角

清代 • 纳兰性德

黄昏又听城头角,病起心情恶。药炉初沸短檠青,无那残香半缕恼多情。

多情自古原多病,清镜怜清影。一声弹指泪如丝,央及东风休遣玉人知。

念奴娇·留别辛稼轩

宋代 • 刘过

知音者少,算乾坤许大,著身何处。直待功成方肯退,何日可寻归路。多景楼前,垂虹亭下,一枕眠秋雨。虚名相误,十年枉费辛苦。

不是奏赋明光,上书北阙,无惊人之语。我自匆忙天未许,赢得衣裾尘土。白璧追欢,黄金买笑,付与君为主。莼鲈江上,浩然明日归去。

杜甫画像

宋代 • 王安石

吾观少陵诗,为与元气侔。

力能排天斡九地,壮颜毅色不可求。

浩荡八极中,生物岂不稠。

丑妍巨细千万殊,竟莫见以何雕锼。

惜哉命之穷,颠倒不见收。

青衫老更斥,饿走半九州。

瘦妻僵前子仆後,攘攘盗贼森戈矛。

吟哦当此时,不废朝廷忧。

常愿天子圣,大臣各伊周。

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寒飕飗。

伤屯悼屈止一身,嗟时之人死所羞。

所以见公像,再拜涕泗流。

惟公之心古亦少,愿起公死从之游。

泛南湖至石帆

南北朝 • 谢惠连

轨息陆途初,枻鼓川路始。

涟漪繁波漾,参差层峰峙。

萧疏野趣生,逶迤白云起。

登陟苦跋涉,䁹盼乐心耳。

即玩玩有竭,在兴兴无已。

叶梦得
简介描述:

叶梦得(1077年-1148年8月17日),字少蕴,苏州长洲人。宋代词人。绍圣四年(1097年)登进士第,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绍兴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赠检校少保。

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词风变异过程中,叶梦得是起到先导和枢纽作用的重要词人。作为南渡词人中年辈较长的一位,叶梦得开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气”入词的词坛新路。叶词中的气主要表现在英雄气、狂气、逸气三方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