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坛内有柏树焉,封植营护,几乎二纪。枝干扶疏,不过数尺,笼于众草之中,覆乎丛棘之下,虽磊落节目,不改本性,然而翳荟蒙茏,莫能自申达也。惜其不生高峰,临绝壑,笼日月,带云霞,而与夫拥肿之徒,杂糅兹地,此岂所谓方以类聚,物以群分者哉?有感于怀,喟然而赋。其词曰:
览大钧之播化,察草木之殊类。雨露清而并荣,霜雪沾而俱悴。唯丸丸之庭柏,禀自然而醇粹。涉青阳不增其华,历元英不减其翠。
原斯木之攸挺,植新甫之高岑。干霄汉以上秀,绝无地而下临。笼日月以散彩,俯云霞而结阴。迈千祀而逾茂,秉四时而一心。
灵根再徒,兹庭爰植。高节未彰,贞心谁识。既杂沓乎众草,又芜没乎丛棘。匪王孙之见知,志耿介其何极?若乃春风起于蘋末,美景丽乎中园。水含苔于曲浦,草铺露于平原。成蹊花乱,幽谷莺喧。徒耿然而自抚,谢桃李而无言。至于日穷于纪,岁云暮止。飘蓬乱惊,愁云叠起。冰凝无际,雪飞千里。
顾众类之飒然,郁亭亭而孤峙。贵不移于本性,方有俪乎君子。聊染翰以寄怀,庶无亏于善始。
斋坛内有棵柏树,壅土培植,经营管理,已有二十多年了。它的枝干稀疏,高不过数尺,笼罩在杂草之中,覆盖在荆棘之下。虽然它的枝干与荆棘杂沓纠缠在一起,但没有改变挺拔耐寒的本性。不过因为杂树的遮蔽覆盖,它毕竟不能自由地伸展生长。我真惋惜它没有生长在高高的山峰上,下临深谷,笼罩日月,映带云霞,而与杂草恶树混杂在这里。这难道是人们所说的事以类聚、物以群分的道理吗?我心中有所感慨,一边叹息,一边就写下这篇赋。它的文辞是:
观察大自然的播植生长,察看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都是在雨露滋润的时候长得繁茂,在霜雪侵袭后变得憔悴衰败。只有庭院中亭亭玉立的柏树,接受大自然的灵气,精纯不变,经过春天它没有增加光彩,经过冬天它又不减少青翠。原来这株柏树初始时高大挺拔,当初根植在高山上,高耸入云,树冠茂密秀丽,下临深谷,笼罩着日月,分散了光彩,俯视着云霞,形成了大片树荫,经过千年后越显得茂盛,乘受一年四季的精气,坚贞之心没有变化。
树根长出新苗,移植到这座庭院里来,高高的树千还没有长成,无人赏识它的贤贞之心。它与杂草荆棘杂处在一起,没有王孙公子的知遇,虽志向正直忠贞,何时才能出头?到了春风吹起,花园里出现美丽的景象,水边长出青苔,平原上铺满平平的青草,道路两旁开满了野花,黄莺在深谷中清脆鸣叫的时候,只能够抚摸着不平静的心口自我安慰,辞谢桃花李花默默无言。到了年终月尽的时候,蓬草在狂风中飘零,愁云从天空涌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环顾周围的杂草树木都衰飒凋零,只有这株浓郁的柏树孤傲地亭亭玉立。忠贞傲寒的高贵品格没有改变,这时才并列于君子之列。姑且提笔写下这篇赋来寄托我的情怀,也许可以不亏损柏树当初的美妤品格
这是一篇咏物骈体赋,行文通俗易懂,朴素自然,没有华丽的辞藻,文中的柏树形象其实就是作者崇高人格、远大抱负的写照。
此赋托物喻人、借柏寄怀。“原斯木之攸挺,植新甫之高岑”,“灵根再徙,兹庭爰植”,既写庭柏的来历,也表现了作者坎坷的身世经历。“唯丸丸之庭柏,禀自然而醇粹”,“迈千祀而愈茂,秉四时而一心”,“郁亭亭而孤峙。贵不移于本性,方有俪乎君子”,既写庭柏坚贞傲寒的品格,也表现了作者忠贞正直的性格。“高节未彰,贞心谁识”,“徒耿然而自抚,谢桃李而无言”,既写庭柏被人冷落的情景,又表现了作者怀才不遇,心中块垒不平的愤懑之情。“匪王孙之见知,志耿介其何极”,既写庭柏的希冀,也表现了作者希望有人提携、有人知遇的愿望。句句写柏,亦句句喻人,亦物亦人,浑化无迹。
《道观内柏树赋》当是魏徵早年的作品。从文中“灵根再徙”“芜没乎丛棘”等语意来看,这篇赋是唐高祖武德二年(619)魏徵归唐后尚未知名时所作。
弊庐隔尘喧,惟先养恬素。
卜邻近三径,植果盈千树。
粤余任推迁,三十犹未遇。
书剑时将晚,丘园日已暮。
晨兴自多怀,昼坐常寡悟。
冲天羡鸿鹄,争食羞鸡鹜。
望断金马门,劳歌采樵路。
乡曲无知己,朝端乏亲故。
谁能为扬雄,一荐甘泉赋。
河外孤城枕草莱,绝边风雨送愁来。
一秋穿堑兵多死,十月烧荒将未回。
往事空馀元昊骨,壮心思上李陵台。
朝庭遣使吾何补,白面渐非济世才。
明神司过岂令冤,暗室由来有祸门。
莫为无人欺一物,他时须虑石能言。
不占龙头选,不入名贤传。时时酒圣,处处诗禅。烟霞状元,江湖醉仙。笑谈便是编修院。留连,批风抹月四十年。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