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运应须宅八荒,男儿安在恋池隍。
君王自起新丰后,项羽何曾在故乡。
应当乘着有利的时势去统一八荒,大丈夫怎能够胸无大志贪恋故乡。
刘邦做君王仿家乡建立新丰之时,项羽的衣锦还乡早成了一枕黄梁。
诗人在游高祖太庙时,目睹一代帝王的伟业丰功,心绪高涨,也很想有一番作为,于是开篇便表达了这种志向和抱负:乘运应须宅八荒,男儿安在恋池隍。据《史记·始皇本纪》:“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句意为:是男儿就应该有远大的抱负,不该眷恋家园,而应以天下为家,建功立业。
“君王自起新丰后,项羽何曾在故乡。”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陈胜揭竿而起后,天下英雄群起而响应,刘邦等人在沛县起兵,项梁、项羽叔侄亦在江东举起反秦大旗。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率先驻军霸上。十一月中,项羽亦率诸侯征西,攻破函谷关;次年正月,自立西楚霸王。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战,淮阴侯以三十万兵马当之,最终使其大败垓下。句意为:高祖自新丰起兵后,项羽又何曾在故乡待过。虽然二人同时举兵反秦,但成败异变,功业相反。高祖建立了皇统大业,而项羽却战败自刎。
诗人在这里用了很鲜明的色调来赞誉高祖,并以项羽作衬突出了高祖建汉的气势恢弘。意即,刘邦和项羽虽然都同为反秦义军的领袖人物,可最后的胜利还是不可避免地归了刘邦,这是一种王者之风对霸者之风的胜利,项羽大败垓下是一种历史必然。诗人立志要效仿高祖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此诗起笔气势恢弘,视野辽阔,给整首诗添上了明快、激昂的色调。
此诗是作者早年间游历汉高祖故乡时有感而发的即兴之作。此诗作于大中四年(850年),时作者在徐州卢弘止幕府任节度判官。

泊秦淮雨霁,又镫火,送归船。正树拥云昏,星垂野阔,暝色浮天。芦边,夜潮骤起,晕波心、月影荡江圆。梦醒谁入楚些?冷冷霜激哀弦。
婵娟,不语对愁眠,往事恨难捐。看莽莽南徐,苍苍北固,如此山川。钩连,更无铁锁,任排空、樯橹自回旋。寂寞鱼龙睡稳,伤心付与秋烟。
吹箫凌极浦,日暮送夫君。
湖上一回首,青山卷白云。
一从弃鱼钓,十载干明王。
无由谒天阶,却欲归沧浪。
仲秋至东郡,遂见天雨霜。
昨夜梦故山,蕙草色已黄。
平明辞铁丘,薄暮游大梁。
仲秋萧条景,拔剌飞鹅鶬。
四郊阴气闭,万里无晶光。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故人南燕吏,籍籍名更香。
聊以玉壶赠,置之君子堂。
从教铁石,每见花开成惜惜。泪点难消,滴损苍烟玉一条。
怜伊大冷,添个纸窗疏竹影。记取相思,环佩归来月上时。
花界倾颓事已迁。浩歌遥望意茫然。江山王气空千劫,桃李春风又一年。
横翠嶂,架寒烟。野花平碧怨啼鹃。不知何限人间梦,并触沉思到酒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