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

宋代李清照

芳草池塘,绿阴庭院,晚晴寒透窗纱。玉钩金锁,管是客来唦。寂寞尊前席上,唯愁海角天涯。能留否?酴釄落尽,犹赖有梨花。

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极目犹龙骄马,流水轻车。不怕风狂雨骤,恰才称,煮酒笺花。如今也,不成怀抱,得似旧时那?

白话译文

池塘生春草,庭院有绿荫,夕阳透过纱窗照射进来却带着一丝寒意。有人扣响门上的金锁,那定是有客人来了。可是坐上无客,杯中无酒,只愁这临安非我的故乡。能留住什么?酴釄花已经落尽,幸好还有某某。(原文缺字,无法知道是什么)

想当年我也是赏会的风流人物,常常因为点香熏香了袖子,在火上煮茶然后注入到大家的盏中。什么龙骄马,对我来说是轻车熟路的事。当年曾尽情享受生活,也不在意如今的狂风暴雨,依旧煮我的酒看这风雨后的残花。眼下,心情十分沉重,与从前那种无忧无虚的光景,不可同日而语。

词句注释

  1. 芳草,香草,一种能散发芬芳香气的植物。 这里词人以芳草自喻,有忠贞贤德之意。
  2. 玉钩,新月。
  3. 管是,必定是;多半是。
  4. 唦,语气词,相当于现在的啊。
  5. 天涯海角,形容非常偏僻遥远的地方 。这里借指被沦陷金统治的宋都的大好河山。
  6. 酴醿,本是酒名,亦作“ 酴醾 ”,这里指花名。以花颜色似之,故取以为名。酴醿,属蔷薇科落叶小灌木,于暮春时(4-5月)开花,有香气。
  7. 胜,优美之意,一如今天的旅游胜地。
  8. 笺花,比喻美妙的词章。

作品赏析

词的上半阕采用实写的手法,“芳草池塘,绿阴庭院,晚晴寒透窗纱。”一个温馨的庭院,一缕夕阳斜照,一个孤独的老人,在这斜阳的下面隐藏一个去国怀乡的心。后蜀·毛熙震《浣溪沙》词:“花榭香红烟景迷,满庭芳草绿萋萋。”明·沉鲸《双珠记·家门始终》:“万古千愁人自老,春来依旧生芳草。”这里词人以芳草自喻,有忠贞贤德之意。

接下来是“□□金锁,管是客来唦。”可能是孤独的老人期待着有朋友的幻觉,如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这妮子慌忙则甚那?管是妈妈使来唦!”“寂寞尊前席上,惟愁海角天涯。能留否?”孔融有一句名言:“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吾之愿也。”这也是李清照的愿望,可见李清照如今的空虚。去国怀乡,身处异乡,连繁华的临安在李清照眼中也成为了遥不可及的海角天涯,留的住她的人,却留不住她的心。“酴醿落尽,犹赖有□□。”酴釄花落尽,幸亏有什么。写春去花落感伤时光的流逝是很多词人写词手法,李清照“犹赖”二字更显对流逝的无赖。

词的下半阕从回忆到现实的写作,“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龙骄马,流水轻车。”这是对曾经的回忆,在以前李清照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在朋友的集会上,那里燃着袅袅清香,煮着茶,李清照用茶匙从煮好的茶汤中舀出分饮众人。曾经的生活是那么多美好,正因为曾经的美好反衬出如今的寥寂。曾经的卞京,如经的临安,这种反差不仅仅是李清照的生活而是整个社会、国家的变化,对美好过去的回忆,对如今的只有憎恶。“不怕风狂雨骤,恰才称、煮酒残花。如今也,不成怀抱,得似旧时那?”那些狂风暴雨,世事变幻不可怕,虽然如今也一样的煮酒观花。但物事人非,国家的变更,亲人的逝去,朋友与自己的渐行渐远,虽然东西还是那些东西,但人却不在。

总之此首原有多处阙文,虽然影响到对词意的理解,但隐约可以看出这样两点:

一、所描写的是初夏杭州西湖一带的景物;

二、词中充满了深沉的家国之情,这除了体现在结拍的“如今也,不成怀抱,得似旧时那”三句中之外,从作者将其流寓之地称为“海角天涯”这一点上,她之所以谓之“海角天涯”、“晚晴寒透窗纱”,当属以下三种所指:

一则当指“心理”距离和感受,意类“甜言蜜语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之谓;

二则当指“时代政治”距离,李清照内心所向往和亲近的是故都汴京,今居杭州,远离汴梁,故谓之“海角天涯”;

三则当指“情感”距离,当时一班苟安之辈,称临安为“销金锅儿",此辈以临安为“安乐窝”极尽享乐之能事,而李清照面对半壁江山,为之不胜忧戚,备感寂寞,忧愁流年……

名家点评

  • 王学初在《李清照集校注》卷一:《转调满庭芳》,宋词常有于调名上加“转调”二字者,《满庭芳》调,据周邦彦《片玉集》卷四,乃“中吕”,李清照之《转调满庭芳》属何宫调,无可考。
  • 黄墨谷的《重辑李清照集·漱玉词卷三》:此词仅见《乐府雅词》,系怀京洛旧事之作。脱文较多,《四库全书》本《乐府雅词》妄为缀补,不可从。“晚晴寒透窗纱”句“晴”字;“恰才称煮酒残花”句“残”字;恐均系误文。
  • 徐北齐的《济南名士丛书·李清照全集评注》:此词著录于《乐府雅词》卷下,文有缺遗,亦无他本可校正。文津阁本《四库全书》之《乐府雅词》抄本,虽有补正,但颇不类,疑为馆臣妄增,王仲闻《校注》已指出,且不据之校补,甚是。故后无鉴赏。
  • 李春丽:清照既已在词中抒写个人纯粹之情,却并非溺于情,脱出“尘下”之弊。究其原因,乃在一个“韵”。韵即态也,在清照词中,韵是柔美的事物在动态中透出的风神,含而不露义摇曳多姿。《满庭芳》这正是清照为词所追求的胜境。
  • 王延梯:此外《满庭芳》(芳草池塘)、《永遇乐》(落日镕金)这样的词表现了诗人的故国之思和国破家亡之恨。
  • 马银成,曾居好:《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回忆当年的“胜赏”,都将过去的美好生活和今日的凄凉憔悴作对比,寄托了故国之思。

猜你喜欢

伏虎林应制

辽代 • 萧观音

威风万里压南邦,东去能翻鸭绿江。

灵怪大千俱破胆,那教猛虎不投降。

大鹏赋

唐代 • 李白

余昔于江陵,见天台司马子微,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因著大鹏遇希有鸟赋以自广。此赋已传于世,往往人间见之。悔其少作,未穷宏达之旨,中年弃之。及读晋书,睹阮宣子大鹏赞,鄙心陋之。遂更记忆,多将旧本不同。今复存手集,岂敢传诸作者?庶可示之子弟而已。其辞曰:

南华老仙,发天机于漆园。吐峥嵘之高论,开浩荡之奇言。徵至怪于齐谐,谈北溟之有鱼。吾不知其几千里,其名曰鲲。化成大鹏,质凝胚浑。脱鬐鬣于海岛,张羽毛于天门。刷渤澥之春流,晞扶桑之朝暾。燀赫乎宇宙,凭陵乎昆仑。一鼓一舞,烟朦沙昏。五岳为之震荡,百川为之崩奔。

尔乃蹶厚地,揭太清。亘层霄,突重溟。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而迅征。背嶪太山之崔嵬,翼举长云之纵横。左回右旋,倏阴忽明。历汗漫以夭矫,羾阊阖之峥嵘。簸鸿蒙,扇雷霆。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怒无所搏,雄无所争。固可想象其势,仿佛其形。

若乃足萦虹蜺,目耀日月。连轩沓拖,挥霍翕忽。喷气则六合生云,洒毛则千里飞雪。邈彼北荒,将穷南图。运逸翰以傍击,鼓奔飙而长驱。烛龙衔光以照物,列缺施鞭而启途。块视三山,杯观五湖。其动也神应,其行也道俱。任公见之而罢钓,有穷不敢以弯弧。莫不投竿失镞,仰之长吁。

尔其雄姿壮观,坱轧河汉。上摩苍苍,下覆漫漫。盘古开天而直视,羲和倚日以旁叹。缤纷乎八荒之间,掩映乎四海之半。当胸臆之掩昼,若混茫之未判。忽腾覆以回转,则霞廓而雾散。

然后六月一息,至于海湄。欻翳景以横翥,逆高天而下垂。憩乎泱漭之野,入乎汪湟之池。猛势所射,馀风所吹。溟涨沸渭,岩峦纷披。天吴为之怵栗,海若为之躨跜。巨鳌冠山而却走,长鲸腾海而下驰。缩壳挫鬣,莫之敢窥。吾亦不测其神怪之若此,盖乃造化之所为。

岂比夫蓬莱之黄鹄,夸金衣与菊裳?耻苍梧之玄凤,耀彩质与锦章。既服御于灵仙,久驯扰于池隍。精卫殷勤于衔木,鶢鶋悲愁乎荐觞。天鸡警晓于蟠桃,踆乌晰耀于太阳。不旷荡而纵适,何拘挛而守常?未若兹鹏之逍遥,无厥类乎比方。不矜大而暴猛,每顺时而行藏。参玄根以比寿,饮元气以充肠。戏旸谷而徘徊,冯炎洲而抑扬。

俄而希有鸟见谓之曰:伟哉鹏乎,此之乐也。吾右翼掩乎西极,左翼蔽乎东荒。跨蹑地络,周旋天纲。以恍惚为巢,以虚无为场。我呼尔游,尔同我翔。于是乎大鹏许之,欣然相随。此二禽已登于寥廓,而斥鷃之辈,空见笑于藩篱。

夜坐吟

唐代 • 李白

冬夜夜寒觉夜长,沉吟久坐坐北堂。

冰合井泉月入闺,金缸青凝照悲啼。

金缸灭,啼转多。

掩妾泪,听君歌。

歌有声,妾有情。

情声合,两无违。

一语不入意,从君万曲梁尘飞。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始得西山宴游记

唐代 • 柳宗元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李清照
简介描述: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去世。

李清照所作词,前期多写悠闲生活,后期悲叹身世,情调感伤。艺术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作品有《李易安集》《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辑有《漱玉集》《漱玉词》。今有《李清照集》辑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