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张衡作《定情赋》,蔡邕作《静情赋》,检逸辞而宗澹泊,始则荡以思虑,而终归闲正。将以抑流宕之邪心,谅有助于讽谏。缀文之士,奕代继作,并因触类。广其辞义。余园闾多暇,复染翰为之。虽文妙不足。庶不谬作者之意乎!
夫何瑰逸之令姿,独旷世以秀群;表倾城之艳色,期有德于传闻。佩鸣玉以比洁,齐幽兰以争芬;淡柔情于俗内,负雅志于高云。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长勤。同一尽于百年,何欢寡而愁殷!褰朱帏而正坐,泛清瑟以自欣。送纤指之余好,攘皓袖之缤纷。瞬美目以流眄,含言笑而不分。曲调将半,景落西轩。悲商叩林,白云依山。仰睇天路,俯促鸣弦。神仪妩媚,举止详妍。
激清音以感余,愿接膝以交言。欲自往以结誓,惧冒礼之为諐,待凤鸟以致辞,恐他人之我先。意惶惑而靡宁,魂须臾而九迁。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嗟温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愿在发而为泽,刷玄鬓于颓肩;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以枯煎。愿在眉而为黛,随瞻视以闲扬;悲脂粉之尚鲜,或取毁于华妆。愿在莞而为席,安弱体于三秋;悲文茵之代御,方经年而见求。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愿在昼而为影,常依形而西东;悲高树之多荫,慨有时而不同。愿在夜而为烛,照玉容于两楹;悲扶桑之舒光,奄灭景而藏明。愿在竹而为扇,含凄飙于柔握;悲白露之晨零,顾襟袖以缅邈。愿在木而为桐,作膝上之鸣琴;悲乐极以哀来,终推我而辍音。
考所愿而必违,徒契契以苦心。拥劳情而罔诉,步容与于南林。栖木兰之遗露,翳青松之余阴。傥行行之有觌,交欣惧于中襟。竟寂寞而无见,独悁想以空寻。敛轻裾以复路,瞻夕阳而流叹。步徙倚以忘趣,色惨惨而矜颜。叶燮燮以去条,气凄凄而就寒。日负影以偕没,月媚景于云端。鸟凄声以孤归,兽索偶而不还。悼当年之晚暮,恨兹岁之欲殚。思宵梦以从之,神飘颻而不安。若凭舟之失棹,譬缘崖而无攀。于时毕昴盈轩,北风凄凄。恫恫不寐,众念徘徊。起摄带以伺晨,繁霜粲于素阶。鸡敛翅而未鸣,笛流远以清哀。始妙密以闲和,终寥亮而藏摧。意夫人之在兹,托行云以送怀。行云逝而无语,时奄冉而就过。徒勤思以自悲,终阻山而带河。迎清风以祛累,寄弱志于归波。尤《蔓草》之为会,诵《邵南》之余歌。坦万虑以存诚,憩遥情于八遐。
当初张衡写《定情赋》,蔡邕写《静情赋》,他们收敛放荡的文辞而崇尚恬淡澹寡欲,开始还放荡情思,而最后归于雅正。这样来抑制流于歪邪低鄙的不正当心念,想来也有助于讽喻时弊、劝谏君主。作文的才士,一代接一代地继续撰作,并且感触于相同的情思,推广他们的辞义。我在田舍多有空暇,复又吮墨摇笔写了一篇;虽然文字婉妙不足,或许不违背先前作者的意旨吧!
那人的风姿多么艳丽俊逸,旷绝一世而独特超群;显出人人倾倒的艳美,期望情操为人传闻。心志和佩带的玉璧一样纯洁,品行等同幽兰而相互争芬;淡薄世俗的柔情,抱负雅志如白云。悲惜晨光容易迟暮,感慨人生常多辛劳;同样都百年而尽,为何欢少而愁多。揭开红色帷幕端坐室中,抚清瑟而聊取欢欣。纤指划动而清音袅袅不绝,伸腕抚奏白色衣袖灼灼闪耀;美目闪动而秋波流转,含言带笑而不可分辨。曲调弹到将半,夕阳斜落西窗。凉风吹林,白云依山。仰视天边,俯身急弹。仪态妩媚,举止娴雅。
琴音清幽撩拨人,祈愿近前以交谈。想找她以表心,怕背礼而失当。等凤凰以传情,恐他人为我先。心恍惚而不宁,魂霎时而屡荡。愿成为她衣上的领,接粉面之飘香;绵衣而夜脱,忽秋夜之漫长。愿成为她裙上的带,缠苗条之细腰;叹冷暖有变化,有时脱旧而换新。愿成为她润发的油,擦黑发于削肩;悲佳人常洗沐,经清水而枯焦。愿成为她画眉的青黛,随美目而清扬;悲脂粉太浓鲜,又见毁于艳妆。愿成为她凉席中的蒲叶,卧弱身在夏季;悲华海又代用,到明年才被求。愿成为她鞋上一缕丝,挨白脚以往来;悲行走而有限,白扔弃在床前。愿成为她白天的身影,常依身而随后;悲高树多浓荫,叹有时不能随。愿成为晚上点亮的蜡烛,照玉容在柱间;悲旭日放光芒,忽然灭烛不相见。愿成为扇子上的竹片,摇凉风在纤手;悲白露而晨落,回看襟袖太遥远。愿成为树中的梧桐,作膝上之鸣琴,悲乐极而哀来;终又推我一旁而停弹。
细想十愿不能达,白白忧愁以苦心。怀苦情而无处诉,漫步徘徊在南林,休息于木兰芳洁地,小憩于青松之浓阴;或许踯躅道中能相见,欢欣紧张聚腹心。竟然寂寞无一遇,独自愁想而空寻。整束衣襟而返路,凝视夕阳而兴叹;缓步流连不欲行,容色凄惨而苦颜。秋叶飒飒而离枝,天气凄凄而近寒;夕阳带着余晖同消失,明月清光映云端。鸟声凄厉独自归,野兽求伴而不还;哀今年已晚暮,恨此岁而将完。思夜梦能相从,神飘荡而不安;如乘船而无桨,像登山而无所攀。此时群星满窗,北风凄凄,炯炯不眠,思绪萦绕。起床穿衣等天亮,浓霜耀目在石阶。鸡缩翅而未叫,笛声飘来清且哀,起初悠柔而雅畅,最后嘹亮而凄怆。料想那人在这儿,托行云以传递情愫,行云飘去而不语,时光逐渐而消失。空愁思而自悲,到底阻山又隔河;迎清风以扫除忧虑,寄弱情于东流逝波,咎责《蔓草》的男女私会,吟诵《召南》的理想情歌,丢开种种思虑以保持纯静,让幽情寄托在遥远的八方。
此赋可以分三段:先写所期望的美人丰姿仪态秀逸高雅和心洁志高,次言冀与其人交言结好,末写好事难成的怅惘忧闷。次段首句“激清音以感余”,挽上美人泛瑟,启下若许幻思;段尾化鸣琴以近之,则遥应首段之末的“俯促鸣弦”;而其末句“推我(琴)辍音”。自然带出第三段开端的“考所愿而必违”,复用美人哀笛与前续成一片。美人和“我”都置于“景落”“夕阳”同一时间,整篇则由己之此时所处而思其人此时之所在,即把两个不同空间连接一起;清琴哀笛缭绕首尾,使之弥合无间。
最引人瞩目的是中间幻构的“十愿”,倾慕其人丰姿高志,流宕其辞,愿变作她的衣领、裙带、发油、眉黛、鞋子,从头想到脚,如痴如迷,真是每况愈下;还要成为她的昼影、夜烛、秋席、夏扇以及经常弹奏的鸣琴。无论起坐行卧、黑天白日、春夏秋冬,总之一时都不愿离开她。凡是能和她接触的一切,想象的触须都委曲光顾。宋人姚宽曾指出这些想象出自张衡的《同声歌》,但一经此作“广其辞义”,张作岂止于矮了半截。这些“胡思乱想的自白”,“大胆的”(鲁迅语)到了神魂颠倒的地步。“十愿”交错“十悲”,每次都是乐起悲终,一念息止复又滋生一想,不歇气地起伏不止地平空卷来,赋家恣意酣畅的铺排,得到自由尽情的表现;富有诗人气质的想象力饱和到淋漓尽致的程度。在这里,“十悲”比“十愿”更富有创造力。这不仅是正面之想易生,反面之思难成,而在于后者是前者透过一层的创造,是幻中生幻,思中起思。倘若不能透过一层,“十愿”就显得堆积冗长,乃至腔浮调滑、底气不足而弊病丛生,所以每一“悲”的转动有推波时澜的作用,促使滋生的下一“愿”活力弥满而充斥进取力。亦复如此,情感的波起云涌形成审美感的协调,哀乐相反而相成。天真有趣“须臾而九迁”的“十愿”,正是和顾虑重重的“意惶惑而无宁”的“十悲”,在相灭相生的碰撞中,闪现庄敬、执着、企慕而难以遏止的神圣火花。作者借着这种相摩相荡的感情驱使,深入到“充满美妙的幻想的文学世界的形象和环境中去,艺术的魔力动人心弦,唤起想象,创造爱情的审美气氛。”(瓦西列夫《情爱论》)
末段文字也很精致。“傥行行之有觌”二句设想偶然和那人路遇时骤生的欢欣和紧张,逼真写出奢想痴望的心理,和首段的“含言笑而不分”都是极为传神的佳句。以下不断转换景物,画面续接,用夕阳、落叶、秋风写黄昏,复用明月、孤鸟、独兽、群星、夜风、繁霜、哀笛、白云写夜晚。使夹杂其间的“流叹”“色惨矜颜”“神飘飖”,以及“悼”“恨”“思”和“恫惘不寐,众念徘徊”的竟夜相思的种种心理,在带有浓厚情绪的凄寂景物的烘托中,更显得细致入微。
此赋通篇清新淡雅,给典重富丽辞赋传统带入一股活力,开了六朝赋的先声。对于此赋主旨,明、清论者多以为是“眷怀故主”,或者“思同调之人不得”(明人张自烈转述语),今人多持“爱情说”。此赋情思热烈流宕,似非晚年之作。作者五十六岁才碰上刘裕篡晋的年头,因而还谈不上怀不怀“故主”。何况政权是姓司马还是姓刘,在他晚年也谈不上有多关心。然而要说是纯情之作,但他在其他作品里没说过一句情话,就是那篇情不自禁的《归去来兮辞》也没有让妻子露脸。至于有些读者说要用“讽谏”作幌子而表现被视为“非法”的爱情,即以情而论,自宋玉始,继之司马相如、张衡、蔡邕、陈琳、阮瑀、王粲、应玚、曹植、张华,谁也没有以“非法”目之。像陶渊明把讨饭都写进诗里的人,是不会因写爱情而扭捏地扯起“幌子”。他固然爱讲些别人不屑于说的真话,但有时也弄些“小聪明”:辞彭泽令的原因之一,是因妹丧,而《归去来兮辞》却没一点奔丧的意思,看来一说到不做官,虽然有许多真率的话,而总有一些忌讳。联系他身历乱身,五官三休的仕宦经历,此赋所言的一次又一次追求的失败,和他屡官屡休的政治理想的幻灭,很有吻合之处。赋尾二句和他作于休官后之“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情致颇近。
这篇赋作的写作时间,一说是陶渊明年轻时的作品,一说大约完成于作者任职或归隐期间。据袁行霈考证《闲情赋》是陶渊明十九岁时所作,而郭维森、包景诚《陶渊明年谱》认为作于晋太元十六年(391年)陶渊明二十七岁时。还有一种说法,陶渊明辞州主薄不受后,在家闲居了六七年。闲居的第二年,即晋太元十九年(394年),陶渊明三十岁时,他的妻子去世,续娶翟氏。翟氏是一个贤良女子,据《南史》本传说:“其妻翟氏,志趣亦同,能安苦节,夫耕于前,妻锄于后。”大约在诗人丧妻、再娶这一段时间内他写了《闲情赋》。
小阁倚秋空,下临江渚。漠漠孤云未成雨。数声新雁,回首杜陵何处。壮心空万里,人谁许!
黄阁紫枢,筑坛开府。莫怕功名欠人做。如今熟计,只有故乡归路。石帆山脚下,菱三亩。
淮南小寿山谨使东峰金衣双鹤,衔飞云锦书於维扬孟公足下曰:“仆包大块之气,生洪荒之间,连翼轸之分野,控荆衡之远势。盘薄万古,邈然星河,凭天霓以结峰,倚斗极而横嶂。颇能攒吸霞雨,隐居灵仙,产隋侯之明珠,蓄卞氏之光宝,罄宇宙之美,殚造化之奇。方与昆仑抗行,阆风接境,何人间巫、庐、台、霍之足陈耶?
昨於山人李白处,见吾子移白,责仆以多奇,叱仆以特秀,而盛谈三山五岳之美,谓仆小山无名无德而称焉。观乎斯言,何太谬之甚也?吾子岂不闻乎?无名为天地之始,有名为万物之母。假令登封禋祀,曷足以大道讥耶?然皆损人费物,庖杀致祭,暴殄草木,镌刻金石,使载图典,亦未足为贵乎?且达人庄生,常有馀论,以为斥鷃不羡於鹏鸟,秋毫可并於太山。由斯而谈,何小大之殊也?
又怪於诸山藏国宝,隐国贤,使吾君榜道烧山,披访不获,非通谈也。夫皇王登极,瑞物昭至,蒲萄翡翠以纳贡,河图洛书以应符。设天纲而掩贤,穷月竁以率职。天不秘宝,地不藏珍,风威百蛮,春养万物。王道无外,何英贤珍玉而能伏匿於岩穴耶?所谓榜道烧山,此则王者之德未广矣。昔太公大贤,傅说明德,栖渭川之水,藏虞虢之岩,卒能形诸兆联,感乎梦想。此则天道闇合,岂劳乎搜访哉?果投竿诣麾,舍筑作相,佐周文,赞武丁,总而论之,山亦何罪?乃知岩穴为养贤之域,林泉非秘宝之区,则仆之诸山,亦何负於国家矣?
近者逸人李白自峨眉而来,尔其天为容,道为貌,不屈己,不干人,巢由以来,一人而已。乃虬蟠龟息,遁乎此山。仆尝弄之以绿绮,卧之以碧云,嗽之以琼液,饵之以金砂。既而童颜益春,真气愈茂,将欲倚剑天外,挂弓扶桑。浮四海,横八荒,出宇宙之寥廓,登云天之渺茫。俄而李公仰天长吁,谓其友人曰:“吾未可去也。吾与尔,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一身,安能飡君紫霞,荫君青松,乘君鸾鹤,驾君虬龙?一朝飞腾,为方丈、蓬莱之人耳,此则未可也。”乃相与卷其丹书,匣其瑶琴,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然后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洲,不足为难矣。即仆林下之所隐容,岂不大哉!必能资其聪明,辅以正气,借之以物色,发之以文章,虽烟花中贫,没齿无恨。其有山精木魅,雄虺猛兽,以驱之四荒,磔裂原野,使影迹绝灭,不干户庭。亦遣清风扫门,明月侍坐。此乃养贤之心,实亦勤矣。
孟子孟子,无见深责耶!明年青春,求我於此岩也。
韩仲止判院山中见访,席上用前韵
听我三章约。有谈功、谈名者舞,谈经深酌。作赋相如亲涤器,识字子云投阁。算枉把、精神费却。此会不如公荣者,莫呼来、政尔妨人乐。医俗士,苦无药。
当年众鸟看孤鹗。意飘然、横空直把,曹吞刘攫。老我山中谁来伴,须信穷愁有脚。似剪尽、还生僧发。自断此生天休问,倩何人、说与乘轩鹤。吾有志,在沟壑。
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⒀,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玉漏迢迢尽,银潢淡淡横。梦回宿酒未全醒,已被邻鸡催起怕天明。
臂上妆犹在,襟间泪尚盈。水边灯火渐人行,天外一钩残月带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