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咏白海棠

清代顾太清

洞户深深掩。笑世间、浓脂腻粉,那般妆点。认取朦胧明月下,不许东风偷飐。偏触动、词人系念。昨日微阴今日雨,好春光有限无馀欠。肯为我,一时暂。

冰绡雾縠谁烘染?爱依依、柔条照水,靓妆清艳。墙角绿阴栏外影,印上芸窗冰簟。隔一片、清阴暗澹。不是封姨情太薄,是盈盈树底魂难忏。春欲暮,易生感。

词句注释

  1. 飐:吹动。
  2. 系念:挂念。
  3. 好春光有限无馀欠:意思是春光虽是有限的,但现在,它却尽情表现出来了。
  4. 暂:停下脚步。
  5. 冰绡:透明如冰的绡纱。绡,生丝织成的薄纱。
  6. 雾縠,阵阵的雾气。縠是一种纱皱形状,此处形容雾。
  7. 爱依依:依依可爱。
  8. 柔条:嫩枝,柔软的枝条。
  9. 靓妆:秀丽的装扮,光彩照人。
  10. 芸窗:即窗子。芸是形容它有香气。
  11. 冰簟:竹席。
  12. 澹:同“淡”。
  13. 封姨:古代神话中的风神。
  14. 盈盈:满。
  15. 魂难忏:魂系梦绕地留恋春光。忏,悔。

作品赏析

上片开首,作者采用用对比的手法说:“洞户深深掩。笑世间、浓脂腻粉,那般妆点。”描写那白海棠的可爱,说它素洁的淡妆,是不以浓妆艳抹为美的。此处特点是词人用了拟人化的口吻,同时这里也映射、批评了世俗的审美。随即词人又赞美白海棠“认取朦胧明月下,不许东风偷飐”。说它不欲白日中在东风拨动下搔首弄姿,招惹狂蜂浪蝶。在朦胧明月下,尤其展示了它的美。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它“偏触动、词人系念”。词中对白海棠的赞美,表现了词人与世俗的审美倾向的不同。词人又感叹如观赏到白海棠的开放一样,“好春光”是不多的。而“昨日微阴今日雨”,是词人希望天公能够为自己多留一些明媚的时光,哪怕是仅如片刻的“一时暂”,这是词人对春的留恋。

下片,词境又进一步扩展,而以“冰绡雾縠”句为过渡。这里词人用丝绸织品的美丽,来比喻白海棠开放时的美丽春光,衬托白海棠。问“谁烘染”,实际是用疑问来赞叹花被烘染得更美。这春光如一副画一般。下面就是这画面的描述:“爱依依、柔条照水,靓妆清艳。”水边的柳条,依依映照,一片光彩美丽。还有“墙角绿阴栏外影”,这影子照射在芸窗上,照射到床席上。中间,还有被什么隔开的一片“清阴暗澹”,等等。这里词人解答了自己过片所提出的“谁烘染”的疑问。词人对于“烘染”着白海棠的一片春花,作了尽情的渲染。当然,这些都是词人审美欣赏的表现。作为同时也擅长绘画的词人,在整首作品中,也表现着词中有画的特点。最后,词人又未免感伤地说:“不是封姨情太薄,是盈盈树底魂难忏。”白海棠开在晚春,这时,树木已盈盈茂盛,花魂却难以挽留了,而不能怪是封姨鼓风,吹折了它。对于词主人公来说,也触景生情,故发出了“春欲暮,易生感”的喟叹。

猜你喜欢

秋夜月·当初聚散

宋代 • 柳永

当初聚散,便唤作、无由再逢伊面。近日来、不期而会重欢宴。 向尊前、闲暇里,敛著眉儿长叹。惹起旧愁无限。

盈盈泪眼。漫向我耳边,作万般幽怨。 奈你自家心下,有事难见。待信真个,恁别无萦绊。不免收心,共伊长远。

寄宇文判官

唐代 • 岑参

西行殊未已,东望何时还。

终日风与雪,连天沙复山。

二年领公事,两度过阳关。

相忆不可见,别来头已斑。

十七日观潮

宋代 • 陈师道

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

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

西江月·平山堂

宋代 • 苏轼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蝶恋花·几度凤楼同饮宴

五代 • 冯延巳

几度凤楼同饮宴,此夕相逢,却胜当时见。低语前欢频转面,双眉敛恨春山远。

蜡烛泪流羌笛怨,偷整罗衣,欲唱情犹懒。醉里不辞金爵满,阳关一曲肠千断。

顾太清
简介描述:

顾太清(1799年2月9日-1877年12月7日),原姓西林觉罗氏,名春,字子春,一字梅光,号太清,亦称西林太清。满洲镶蓝旗人,清代著名女词人。常自署名太清春,晚年或署名云槎外史、太清老人椿。

幼喜文学,少时出入荣府,后与奕绘婚。奕绘酷爱文学,著有词集。他们夫妻唱和之作甚多,有人将他俩与元代名家赵松雪、管仲姬夫妇相比。道光十八年(1838),奕绘谢世,根据清代宗室规制及与婆不睦,被迫析产,携子女出府邸“移居西城养马营,赁屋数间暂居”,坚持诗词创作。晚年生活凄楚。精于词学,尤重周邦彦、姜夔之作。其观花、游景、咏怀、抒情、题画之作甚富。且情直意切、浑然一体,笔端豪迈,不落窠臼。

顾太清与纳兰性德(即成容若)齐名,有“满洲词人,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之谓,为满洲女词人之冠,被誉为“清代的李易安”。亦能书善画,其“书法秀丽超逸,与其词、画并称三绝”。作品有《东海渔歌》、《天游阁诗集》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