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泥坂词

宋代苏轼

出临皋而东骛兮,并丛祠而北转。

走雪堂之陂陀兮,历黄泥之长坂。

大江汹以左缭兮,渺云涛之舒卷。

草木层累而右附兮,蔚柯丘之葱蒨。

余旦往而夕还兮,步徙倚而盘桓。

虽信美而不可居兮,苟娱余于一眄。

余幼好此奇服兮,袭前人之诡幻。

老更变而自哂兮,悟惊俗之来患。

释宝璐而被缯絮兮,杂市人而无辨。

路悠悠其莫往来兮,守一席而穷年。

时游步而远览兮,路穷尽而旋反。

朝嬉黄泥之白云兮,暮宿雪堂之青烟。

喜鱼鸟之莫余惊兮,幸樵苏之我嫚。

初被酒以行歌兮,忽放杖而醉偃。

草为茵而块为枕兮,穆华堂之清宴。

纷坠露之湿衣兮,升素月之团团。

感父老之呼觉兮,恐牛羊之予践。

于是蹶然而起,起而歌曰:

月明兮星稀,迎余往兮饯余归。

岁既宴兮草木腓,归来归来兮,黄泥不可以久嬉。

白话译文

步出临皋向东疾行啊,再通过神庙而朝北走。

走进雪堂的不平山岗啊,要经过长长的黄泥巴山坡。

汹涌的长江从它的左边绕过啊,茫茫云一般的波涛是多么舒展和卷缩。

重叠不齐的草木依傍在它的右边啊,茂密的柯山完全呈现着一片青绿色。

我早晨到雪堂而晚上回临皋啊,步履时而徘徊回顾,时而逗留不前。

虽然景色美丽而又不可停息啊,暂且让我看一眼,欢快身心吧!

我年幼时好穿这种奇服啊,沿袭前辈怪诞的服饰。

老来改变服饰而自我嘲笑啊,觉醒后使世俗震惊带来忧虑。

脱掉贵重服而穿上厚帛丝棉啊,与闲杂市人没有区别。

路遥远不要过多来来往往啊,守住一席之地而终老。

时时随意走走而又朝远方看看啊,路途止境而只好回归。

早晨游戏在白云般的黄泥坂上,夜晚归宿于青烟缭绕的雪堂茅庐里。

最高兴的是鱼鸟不因我嬉戏而受惊啊,荣幸结交一位执我见而倨傲的打柴人。

开始被酒所醉,边行走边歌唱啊,迅速放下手杖而醉仰卧了。

草作褥子而土块作枕头啊,肃静美丽的雪堂清净明朗。

纷纷垂挂的雾气打湿了我的衣裳啊,圆圆的皎洁明月从天边升腾起来。

感谢父老呼唤我觉醒啊,怕的是牛羊践踏了我的身体。

这样就突然站立起来,边起步边歌唱。

月色明亮啊,星光稀朗,迎接我往来啊宴我回归。

年岁已到终境啊草木枯萎啊,归来临皋啊,黄泥坂不可以久久游玩了。

词语注释

  1. 黄泥坂:地名,在黄州。
  2. 临皋:指临皋亭。骛:驰行。
  3. 陂陀:宫殿的台阶。《楚辞·招魂》:“文异豹饰,侍陂陀些。”
  4. 层累:重叠。
  5. 葱蒨:草木青翠茂盛貌。
  6. 徙倚:徘徊,《楚辞·远游》:“步徙倚而遥思兮。”
  7. 眄:斜视。
  8. 缯絮:指缯帛丝绵所制衣服。《楚辞·九章》:“被明月兮佩宝璐。”白居易诗:“缯絮足御寒。何必锦绣文。”
  9. 樵苏:打柴割草的人。妓:迟缓,懈怠。
  10. 茵:褥子,衬垫。此句言以草为席,以土块为枕。
  11. 蹶然:疾起貌。
  12. 腓:枯萎。

作品赏析

开头写出游沿途的自然美景。先写路线:“出临皋”——“历黄泥之长坂”——“走雪堂”;再写景色:“大江”“左缭”,“云涛”“舒卷”,“草木层累”,“柯丘”“葱蓓”。可谓草木含情,江山多娇。

第二层,写路途上“徙倚”“盘桓”的悠然心态。“旦往”“夕还”,时而徘徊,时而不前,景色虽美,不可停息,“娱余于一眄”就算满足。可谓无拘无束,悠哉游哉。

第三层,写此次游时的潇洒风姿。“幼好”“奇服”,“老更变”“自哂”,“惊俗”“来患”;“释宝璐”而“被缯絮”,与“杂市人”“无辨”。可谓奇装异服,一道独特风景。

第四层,以双关语写路途上的艰辛、喜悦与旷达胸怀。路远“莫往来”,守一席之地“而穷年”,我只好随意迈步“而远览”。走啊走啊,路走到了尽头而“旋反”。值得欣慰的是: “朝嬉黄泥”“白云”,“暮宿雪堂”“青烟”;鱼鸟不惊,樵夫倨傲。可谓天人合一,物我相忘。

第五层,写黄泥坂上狂醉及其超然的浪漫情调。词人在进退维艰之际,只好歇脚黄泥坂,对酒当歌。初饮时,“被酒”所醉,边走边唱;继而烂醉, “放杖”仰卧;再则身不由己,便以“草为茵”,“块为枕”,进入梦乡,享受“华堂”“清宴”之清净美;进而“坠露”“湿衣”,映衬着“团团”“素月”。待到乡亲父老唤醒,险些被牛羊践踏。可谓一醉忘百忧,非常浪漫。

最后一层,抒发游黄泥坂之幽情,表达自己回朝无望的意愿。东坡精神一振,起而高歌:月明星稀,迎余饯归。年岁已终,草木枯萎。归来归来啊,“黄泥不可以久嬉”。言外之意,怀古伤今:昔日孟德,雄风何存?归来渊明,是我前生。

这首词系词人出游高峰年的纪游的得意之作,充满了悠然、潇洒、旷达、超然的浪漫主义情调。

创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岁末,东坡忆与诸友往来临皋雪堂间,途经黄泥坂,大醉于道旁,衣服全被露湿,于是写下这首纪游“行唱”之作。

名家点评

  • 中国文化学院中文系教授曹树铭《东坡词》注:按“天真”二字,与其所谓“且陶陶乐尽天真”是一贯的。而与此天真有密切关系的,厥为野性。可见携壶藉草即系野性之表现。黄泥坂词引云:朝嬉黄泥之白云兮,暮宿雪堂之青烟……感父老之呼觉兮,恐牛羊之予践”。按此文与集西江月“照野猕潞浅浪”同为发挥野性之杰作。若单就野性而言此文不在前后赤壁赋之下。

猜你喜欢

梁甫吟

明代 • 刘基

谁谓秋月明?蔽之不必一尺翳。

谁谓江水清?淆之不必一斗泥。

人情旦暮有翻覆,平地倏忽成山溪。

君不见桓公相仲父,竖刁终乱齐;

秦穆信逢孙,遂违百里奚。

赤符天子明见万里外,乃以薏苡为文犀。

停婚仆碑何震怒,青天白日生虹蜺。

明良际会有如此,而况童角不辨粟与稊。

外间皇父中艳妻,马角突兀连牝鸡。

以聪为聋狂作圣,颠倒衣裳行蒺藜。

屈原怀沙子胥弃,魑魅叫啸风凄凄。

梁甫吟,悲以凄。

岐山竹实日稀少,凤凰憔悴将安栖!

剑阁赋

唐代 • 李白

咸阳之南,直望五千里,见云峰之崔嵬。前有剑阁横断,倚青天而中开。上则松风萧飒瑟飓,有巴猿兮相哀。旁则飞湍走壑,洒石喷阁,汹涌而惊雷。

送佳人兮此去,复何时兮归来?望夫君兮安极,我沉吟兮叹息。视沧波之东注,悲白日之西匿。鸿别燕兮秋声,云愁秦而暝色。若明月出于剑阁兮,与君两乡对酒而相忆!

书摩崖碑后

宋代 • 黄庭坚

春风吹船著浯溪,扶藜上读《中兴碑》。

平生半世看墨本,摩挲石刻鬓成丝。

明皇不作苞桑计,颠倒四海由禄儿。

九庙不守乘舆西,万官已作鸟择栖。

抚军监国太子事,何乃趣取大物为?

事有至难天幸耳,上皇蹰蹐还京师。

内间张后色可否?外间李父颐指挥。

南内凄凉几苟活,高将军去事尤危。

臣结春秋二三策,臣甫杜鹃再拜诗。

安知忠臣痛至骨,世上但赏琼琚词。

同来野僧六七辈,亦有文士相追随。

断崖苍藓对立久,冻雨为洗前朝悲。

好事近·雨后晓寒轻

宋代 • 魏玩

雨后晓寒轻,花外早莺啼歇。愁听隔溪残漏,正一声凄咽。

不堪西望去程赊,离肠万回结。不似海棠阴下,按《凉州》时节。

惆怅梦余山月斜,孤灯照壁背窗纱。小楼高阁谢娘家。

暗想玉容何所似?一枝春雪冻梅花,满身香雾簇朝霞。

苏轼
简介描述: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与父苏洵、弟苏辙三人并称“三苏”。

嘉祐二年(1057年),参加殿试中乙科,赐进士及第(一说赐进士出身)。嘉祐六年(1061年),参加制科考试,授大理评事、佥书凤翔府判官。宋神宗时,曾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出任兵部尚书、礼部尚书等职,外放治理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随着新党执政,又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赦北还,病逝于常州。南宋时期,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文著述宏富,纵横恣肆,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善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宋四家”;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寒食帖》《潇湘竹石图》《枯木怪石图》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