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前欢·爱山亭上

元代张可久

小阑干,又添新竹两三竿。倒持手版支颐看,容我偷闲。松风古砚寒,藓土白石烂,蕉雨疏花绽。青山爱我,我爱青山。

白话译文

小阑干外一片生机盎然,竹林里又新长出了两三竿竹子。倒拿着手版,支着脸颊欣赏着眼前的美景,且容许我偷得半日闲。静听松涛,不觉古砚也生寒意,长满苔藓的石头上,颜色鲜艳,雨打芭蕉,疏花悄然绽放。青山爱我,我也爱这美好的青山。

词句注释

  1. 殿前欢:曲牌名。句式为三七七四五三五四四,共九句。
  2. 爱山亭:在浙江德清县。
  3. 倒持:不是上朝的时候,不必双手合抱。手版:笏板,古时官员上朝时双手合抱礼拜,上面写着要奏呈事项的提要。颐:以手托腮的动作。
  4. 松风古砚寒:风吹松涛,山石生寒。古砚:比喻江南青黑光滑的山石。
  5. 藓上白石烂:石上的苔藓也显得松软。烂:松软。
  6. 蕉雨:芭蕉经雨水洗打。绽:开放。

作品赏析

“小阑干,又添新竹两三竿。倒持手版揞颐看,容我偷闲。”曲子开头就写得颇有趣味,作者倚着阑干欣赏美景,发现山林里又新长出了两三竿竹子,这一细致的观察描写说明了作者经常来到这里游玩,而且心情悠然闲适,以至于对林子里长出两三竿新竹如此细微的变化都能发现。接着作者又写自己倒拿着手版、支着脸颊,欣赏亭外景色。“倒持”两字写得很细致,“手版”是官员用来记事的物品,而倒持手版这一动作,意味着这时的自己不是作为一个官员,而是像一个普通人一样自由自在地观览美景。这正是对自己忙里偷闲、身心愉悦状态的活脱脱写照。

接下来的三句是对爱山亭上迷人景色的细致描绘。“松风古砚寒,藓土白石烂,蕉雨疏花绽”,这三句从动、静、远、近的各个角度来写青山景物的可爱。清凉的山风吹过松林,静静聆听松林发出的声响,不觉古砚也似乎生出一丝寒意。砚台象征着作者作为文人的本色,这里从松风联想到古砚,从动到静,从外到内,写得很有趣。白石上长满了青苔,色彩烂漫,也衬托得很自然。至于雨打芭蕉、疏花初放,则又别有一番情趣了。

曲子末尾,作者不禁感叹道:“青山爱我,我爱青山。”青山给了作者这么多美景,足以见“青山爱我”;作者为青山流连忘返,可见“我爱青山”。在郁郁不得志的仕途之路上,有这样一片清静幽雅的游赏之地,作者得以发出这样很自然的心声。

创作背景

作者在德清县任属吏期间,闲暇之余常常前往爱山亭游览休憩。作者曾在《木兰花慢·德清县圃爱山亭》写道:“就岩阿深处,结层屋,上空蒙。” 可推断此曲是作者游玩于爱山亭,一时兴起而写。

名家点评

  • 南京大学文学博士张根云(《元曲精华》):在作者笔下的苔痕、白石、蕉雨、疏花,在色调上相互衬托,动静与远近关系又极其恰当,因而充满了跃动的生命力。此外,“寒”“烂”“绽”几个色彩鲜明的词语,与景物搭配得恰到好处,体现了作者融铸词语的功力。

猜你喜欢

上行杯·草草离亭鞍马

五代 • 孙光宪

草草离亭鞍马,从远道此地分襟,燕宋秦吴千万里。

无辞一醉。野棠开,江草湿。伫立,沾泣,征骑骎骎。

折桂令·荆溪即事

元代 • 乔吉

问荆溪溪上人家,为甚人家,不种梅花?老树支门,荒蒲绕岸,苦竹圈笆。寺无僧狐狸样瓦,官无事乌鼠当衙。白水黄沙,倚遍栏干,数尽啼鸦。

阿那曲·罗袖动香香不已

唐代 • 杨玉环

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袅袅秋烟里。

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塘初拂水。

游小盘谷记

清代 • 梅曾亮

江宁府城,其西北包卢龙山而止。余尝求小盘谷,至其地,土人或曰无有。唯大竹蔽天,多歧路,曲折广狭如一,探之不可穷。闻犬声,乃急赴之,卒不见人。

熟五斗米顷,行抵寺,曰归云堂。土田宽舒,居民以桂为业。寺傍有草径甚微,南出之,乃坠大谷。四山皆大桂树,随山陂陀。其状若仰大盂,空响内贮,謦欬不得他逸;寂寥无声,而耳听常满。渊水积焉,尽山麓而止。

由寺北行,至卢龙山,其中阬谷洼隆,若井灶龈腭之状。或曰:“遗老所避兵者,三十六茅庵,七十二团瓢,皆当其地。”

日且暮,乃登山循城而归。瞑色下积,月光布其上。俯视万影摩荡,若鱼龙起伏波浪中。诸人皆曰:“此万竹蔽天处也。所谓小盘谷,殆近之矣。”

同游者,侯振廷舅氏、管君异之、马君湘帆、欧生岳庵、弟念勤,凡六人。

岁暮归南山

唐代 • 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张可久
简介描述:

张可久(约1270年~约1350年),字小山;一说名伯远,字可久,号小山;一说名可久,字伯远,号小山;又一说字仲远,号小山,庆元(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州区)人,元朝著名散曲家、剧作家,与乔吉并称“双壁”,与张养浩合为“二张”。

现存小令800余首,为元曲作家最多者,数量之冠。他仕途失意,诗酒消磨,徜徉山水,作品大多记游怀古、赠答唱和。擅长写景状物,刻意于炼字断句。讲求对仗协律,使他的作品形成了一种清丽典雅的风格。可以说,元曲到张可久,已经完成了文人化的历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