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花渐凋疏不耐风

五代孙光宪

花渐凋疏不耐风。画帘垂地晚堂空。堕阶萦藓舞愁红。

腻粉半沾金靥子,残香犹暖绣熏笼。蕙心无处与人同。

白话译文

花朵渐渐凋零,再也经不起春风吹拂。画帘低垂在地上,傍晚的厅堂里空寂无人。落花飘舞着坠落在石阶上,落在青苔中。

被香粉污染了的金靥子半沾半脱,绣套熏笼里的残香还有一丝温暖。虽是独守迟暮,她那高洁纯美的心灵依然不与别人相同。

词句注释

  1. 浣溪沙:词牌名。本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
  2. 凋疏:零落稀疏。不耐风:经不住风吹。
  3. 画帘:有画饰的帘子。
  4. “堕阶”句:谓落花盘旋飘撒在长满青苔的石阶上。萦藓,指落花撒落在苔藓上。愁红,指落花。在伤情的女子眼中,自然为花落而愁。
  5. 腻粉:脂粉。金靥子,即黄星靥,古代妇女面部妆饰。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近代妆尚靥,如射月曰黄星靥。靥钿之名,盖自吴孙和邓夫人也。”又云:“今妇人面饰用花子,起自昭容上官氏所制,以掩点迹。”
  6. 残香:将要烧尽的香。熏笼:有笼覆盖的熏炉。可用以熏烤衣服。
  7. 蕙心:如蕙兰一样的心,喻芳洁。既指落花之心,又指闺人之心,一语双关。鲍照《芜城赋》:“东都妙姬,南国佳人,蕙心纨质,玉貌绛唇。”蕙,香草。

作品赏析

这首词描绘的是一个暮春时节自伤迟暮的美人形象,寓意颇深,炼字尤精。

上片写落花的景象,花影稀疏,风吹残片,纷坠阶庭。一个“垂”字,一个“空”字,写出了晚春庭院的寂寞。画帘成天不卷,说明主人公足不出户,是伤春、相思、怀远,或者是别的原因。而一个“空”字,说明绝无“香车宝马”和“酒朋诗侣”(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登门,是“蛾眉曾有人妒”(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还是孤傲不容于世;是情郎薄幸,还是红颜已老,含蓄不尽。“舞愁红”,写落花纷飞之状,带有感情色彩。此时,更觉空堂寂寞了。上片写花落春暮之景,皆由有情人眼中写出,故景语亦是情语,且为下片抒情构筑环境。

下片写观花之人,具有美人迟暮之感。她面饰不整,半着金靥,留着残妆,黄香尚暖。一个“半”字,将女子脸上涂点的靥钿要掉未掉的样子活画出来。她连美容关键的靥钿掉了一半都全然不知,或者毫不在乎,真是“芳心是事可可”(柳永《定风波·自春来惨绿愁红》)了。“残”字亦如是,炉香已残也不想添,随它去,其慵懒情貌可以想见。这种心灰意冷的情绪由末句得以概括和深化:女子的纯美之心无处倾诉,无人可以理解。词中虽不言伤春,然而其情当从一片衰暮春景而来,自春归花落之景生美人迟暮之感。然而此词不仅仅止于伤春,“蕙心”句寄慨颇深,虽生迟暮之感,犹特守蕙心,不污美质。至此可以明白,首句中的“风”字,不仅指风,而且陷女子于孤凄之中的诸多因素,都是摧花之风了。

这首词是一篇腻而不俗、密而不质的佳作。首先是它的用词避开了很多熟语,选字造词方面相当用心,景语不多,清朗又不至于滑顺;其次是景情交融浑化之间,主题暗暗转移,一个闺中美人的形象直到词末才慢慢呈现出来。这样的写法延展了阅读的空间,也调整了读者的想象方式,词境亦因之显得更加清婉沉郁。

创作背景

此词明写女子,或以为作者自喻,亦未可知。孙光宪仕南平三世,历任显宦,入宋亦授黄州刺史,未受大挫。然《十国春秋》又说他自视甚高,“恨居诸侯幕府,不足展其才力。每谓知交曰:‘宁知获麟之笔,反为倚马之用。’”则亦有深憾焉。近人刘毓盘《花庵绝妙词选笔记》认为此词当是未去扬州时作。“行密在位,李昪专权。……行密子杨渥嗣立,昪旋离间其旧臣,逼之禅于己,居渥于丹阳宫,以兵围守之。此词指杨氏无人为助,李氏不臣之心已见,而不能用己以预为之防也。‘残香’二字明指李昪,言昪自谓欲兴复唐室,不知唐已亡而欲复兴亦非易事也,‘蕙心’句言己欲助杨而杨不用。”

名家点评

  • 明代汤显祖评《花间集》:“不耐风”“湿春愁”,皆集中创语之秀句也。
  • 近代李冰若《花间集评注·栩庄漫记》:“蕙心无处与人同”,非深于情者不能道。
  • 近代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愁红”句字字锤炼。“蕙心”句甘孤秀之自馨,溯流风而独写,其寄慨深矣。
  • 中国古典文学教育家华钟彦《花间集注》:此时闺人之蕙心,“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猜你喜欢

鸳鸯草

唐代 • 薛涛

绿英满香砌,两两鸳鸯小。

但娱春日长,不管秋风早。

石竹咏

唐代 • 王绩

萋萋结绿枝,晔晔垂朱英。

常恐零露降,不得全其生。

叹息聊自思,此生岂我情。

昔我未生时,谁者令我萌。

弃置勿重陈,委化何足惊。

烟中一线来时路。极目送,归鸿去。第四阳关云不度。山胡新啭,子规言语,正在人愁处。

忧能损性休朝暮。忆我当年醉诗句,渡水穿云心已许。暮年光景,小轩南浦,同卷西山雨。

新植海石榴

唐代 • 柳宗元

弱植不盈尺,远意驻蓬瀛。

月寒空阶曙,幽梦彩云生。

粪壤擢珠树,莓苔插琼英。

芳根閟颜色,徂岁为谁荣。

梅花

唐代 • 崔道融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孙光宪
简介描述:

孙光宪(?~968年),字孟文,自号“葆光子”,陵州贵平(今四川省仁寿县)人。五代时期荆南大臣、文学家。

孙光宪家世务农。孙光宪读书好学,唐末为陵州判官,有名声。后唐庄宗灭前蜀,孙光宪于后唐天成初年,避地江陵。当时荆南节度使高季兴据有荆土,招致四方之士,由梁震推荐,孙光宪入选为节度使掌书记。高季兴大治战舰,欲与邻邦楚国交战。孙光宪认为应该休养生息,高季兴采纳其建议,停止罢兵。高从诲继立,梁震辞去官职,自此政事均委于孙光宪。孙光宪事荆南三世,皆处幕府之中,累官荆南节度副使、朝议郎、检校秘书少监,试御史中丞。后来宋朝派遣慕容延钊平定湖南,孙光宪教导高继冲开门迎纳慕容延钊,献上荆南三州之地。宋太祖嘉其功,授黄州刺史,政绩卓著。开宝元年(968年),孙光宪去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