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到家

清代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白话译文

爱子之心是没有穷尽的,最高兴的事莫过于游子及时归来。

缝制寒衣的针脚密密麻麻的,家书里的字迹墨痕像新的一样。

看见儿子瘦了母亲心疼,呼叫着我的名字细问旅途的艰难。

母亲啊,儿子已经愧对您了,不会忍心诉说漂泊在外所受的风尘。

词句注释

  1. 及辰:及时,正赶上时候。这里指过年之前能够返家。
  2. 寒衣针线密:用唐孟郊《游子吟》诗意:“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 低徊:迟疑徘徊,指惭愧不安的心情。愧人子:有愧于自己作儿子的未能尽到孝养父母的责任,反而惹得父母为自己操心。
  4. 风尘:这里指的是旅途的劳累苦辛。

作品赏析

母亲对子女的爱心如天地般宽阔,与岁月一样悠长。游子在外,时时牵动着母亲的心;游子归家,又往往使母亲倍生爱怜之情。“无尽”是对母亲爱心的集中概括和极度赞美。母子之间的情丝,是任时间流逝、地域交换也撕扯不断的,而诗人初踏人生旅途,乍感世态炎凉,回味那纯真的母爱,自然更会发出“无尽”之叹。游子车马困顿、四处奔波了一年,终于在旧年新岁交替之时,回归家中与亲人团聚。能让疲乏的身心,重被母受的温馨,怎不令人“喜”出望外。“及辰”道出诗人如期到家、得偿归愿后的欣慰心情。首两句直抒胸臆,以母亲之“爱”、归家之“喜”作为全诗感情发展的开端。

这首诗着意表现的母子情,并没有停留在单纯、抽象的叙写上,而更借助衣物、语言、行为和心理活动等使之具体化、形象化。颔联中“寒衣”和“家信”都凝结着母亲的温存和思念,是真挚母爱的实物见证。慈母缝就之衣,可使儿挡风御寒以暖身,更可使儿沐浴三春之晖以暖心,针线密密,缝入了母亲多少关怀和祈盼,及时化解着游子的羁愁和外界的风寒。上句取孟郊《游子吟》之意,写诗人客游生活之实,合情切时。“家信”是传递母爱的媒介,“翦烛看家书,风尘百感除。”(蒋土铨《接家信》)封封家信,抚慰了诗人孤寂的心灵,给予了诗人克服旅程艰辛的动力。“新”字明指家信为近期所接,暗寓母亲频频寄书给诗人,诗人亦将母亲嘱咐常记在心。这二句不仅演示母亲对儿子的感情寄托,同时也表现出儿子不忘母恩的心迹。

母子多日未见,当诗人归家,其母最易觉察到的便是儿子面容的异样。这“清瘦”的容貌,正是一次次颠簸于风霜留下的印痕,“瘦”在儿身,疼在母心。母亲急于要知晓的是客游生涯“苦辛”,儿子却似欲回避,更不愿主动诉说,因而引出了一“呼”一“问”。诗人用极简略的问话形式突出母亲又爱又怜的神态。至此,岁暮到家之喜,已经掺进了些许悲情。

诗人在母亲的追问下,排徊嗫嚅,难以启齿。满面清瘦颜,本已够使母亲生忧了,如再实言“风尘”苦,岂不更伤慈母之心了。这“愧”就在作为儿子,不能于新年将临之际,以健容英姿去告慰母亲。据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云:“铨生二十有二年(按蒋二十二岁那年,即乾隆十一年),未尝去母前。以应童子试归铅山,母路无离别可怜之色。母子分别时,母亲强忍离别之愁;相见时,儿子自然也“不敢”言出游之苦了。诗人没有强化回家的欣喜心情,更没有渲染考中秀才的志得意满,情感重心由喜转向了忧,流露出骨肉之间相互体贴的至性。所用字词,都十分传神地刻划了游子爱母怜母的行为和心理特征。

《岁暮到家》作于诗人奔走力名之时,却淡化了追求仕的名利思想,去刻意描叙母子真情,是蒋士铨“篇篇本色,语语根心”(张维屏《国朝诗人征略》)的诗歌特点的有力明证。

创作背景

蒋士铨于清高宗乾隆十一年(1746年)春出游,登匡庐及饶、赣诸山,还铅山应童子试,又过庐陵、抚州、建昌等地,风尘仆仆,于岁暮赶回江西居地鄱阳。这首诗写的是蒋士铨到家与其母亲团圆时惊喜中含伤感的真实场景。

名家点评

  • 西北大学文学院原院长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亦写慈母之爱抚,春晖之无尽者,可参观而三复之焉。”

猜你喜欢

富平少侯

唐代 • 李商隐

七国三边未到忧,十三身袭富平侯。

不收金弹抛林外,却惜银床在井头。

彩树转灯珠错落,绣檀回枕玉雕锼。

当关不报侵晨客,新得佳人字莫愁。

清江风帆甚快,作此,与客剧饮,歌之。

千古东流,声卷地,云涛如屋。横浩渺、樯竿十丈,不胜帆腹。夜雨翻江春浦涨,船头鼓急风初熟。似当年、呼禹乱黄川,飞梭速。

击楫誓、空警俗。休拊髀,都生肉。任炎天冰海,一杯相属。荻笋蒌芽新入馔,弦凤吹能翻曲。笑人间、何处似尊前,添银烛。

赠别

唐代 • 许浑

眼前迎送不曾休,相续轮蹄似水流。

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

苏秦六印归何日,潘岳双毛去值秋。

莫怪分襟衔泪语,十年耕钓忆沧洲。

酒泉子·罗带惹香

唐代 • 温庭筠

罗带惹香,犹系别时红豆。泪痕新,金缕旧,断离肠。

一双娇燕语雕梁,还是去年时节。绿杨浓,芳草歇,柳花狂。

孤桐

宋代 •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蒋士铨
简介描述:

蒋士铨(1725年—1785年),字心余、心馀、苕生,号藏园、清容居士,晚年号定甫,江西铅山人,清代戏曲家、文学家。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辞官后主持蕺山、崇文、安定三书院讲席。

精通戏曲,工诗古文,少与汪轫、杨垕、赵由仪并称“江西四才子”。诗与袁枚、赵翼合称“江右三大家”。横出锐入,苍苍莽莽,不主故常,盖受黄庭坚影响,讲究骨力;又工古文辞,雅正有法;其词笔墨恣肆,自是奇才;戏曲亦为清代大家。所著《忠雅堂诗集》存诗二千五百六十九首,存于稿本的未刊诗达数千首,其戏曲创作存《红雪楼九种曲》等四十九种。

蒋士铨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