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妇言

唐代罗隐

买臣之贵也,不忍其去妻,筑室以居之,分衣食以活之,亦仁者之心也。

一旦,去妻言于买臣之近侍曰:“吾秉箕帚于翁子左右者,有年矣。每念饥寒勤苦时节,见翁子之志,何尝不言通达后以匡国致君为己任,以安民济物为心期。而吾不幸离翁子左右者,亦有年矣,翁子果通达矣。天子疏爵以命之,衣锦以昼之,斯亦极矣。而向所言者,蔑然无闻。岂四方无事使之然耶?岂急于富贵未假度者耶?以吾观之,矜于一妇人,则可矣,其他未之见也。又安可食其食!”乃闭气而死。

白话译文

朱买臣地位变高的时候,没有痛恨他的前妻,建房子让她居住,分衣服食物让她生存,这也是仁爱之人的心意啊!

一天,前妻对朱买臣的身边侍从说:“我在朱买臣的跟前做这做那,好多年了。每次想到忍饥挨冻勤勉苦读的时候,看见买臣的志向,何尝不曾说过官运亨通以后,把匡正国家、辅助国君作为自己的使命,把安抚平民救济百姓作为心愿。而我不幸离开买臣也好多年了,买臣果然官运亨通了。天子赐给爵位,任用他,让他衣锦还乡,这也达到顶点了。但他从前所说的话,了无声息再也听不到了。难道是天下没有处理的事情使他这样吗?抑或是急于求富贵而没有时间考虑呢?依我看来,他只是在一个妇人面前夸耀就满足了,其他的没有发现能做什么。又怎能吃他的食物呢?”于是自缢而死。

词句注释

  1. 越妇,指汉武帝时朱买臣的前妻,因朱买臣的家乡,春秋时属越国,故称越妇。
  2. 买臣:朱买臣(?一前115),西汉人,武帝时曾任会稽太守。
  3. 去妻:前妻。
  4. 居之:让她居住。居,此处为使动用法。
  5. 活:养活。
  6. 一旦:一天。
  7. 近侍:身边的侍从。
  8. 秉箕帚:拿着扫帚、簸箕,指做洒扫庭除之事。意思是为人妻。翁子:古代妇女称丈夫的父亲为翁,翁子是对丈夫的委婉称呼。
  9. 有年矣:有些年了,好多年了。
  10. 通达:做高官。
  11. 匡国:匡正国家。致君:使君尊贵,即辅佐国君,使其成为圣明的君主。致,使。
  12. 济物:救济百姓。物,这里指人。心期:心愿,志愿。
  13. 疏爵:赐给爵位。疏,分、赐。命:任用。
  14. 衣锦以昼之:意思是让他衣锦还乡。《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烧毁秦宫室后,意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朱买臣拜为会稽太守后,汉武帝也对他说了这句话。衣,穿。锦和绣同指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即官服。昼之,使他白天行走,比喻荣归故里。
  15. 斯亦极矣:这也达到顶点了。
  16. 向:过去,以前。
  17. 蔑然:泯灭、消失的样子。无闻:指没有听到实现。
  18. 未假:不暇,没空闲。假,通“暇”。度(duó):思考。
  19. 矜于一妇人:在一个女人面前夸耀自己。矜(jīn),夸耀。
  20. 又安可食其食:又怎么能吃他的食物呢?
  21. 闭气而死:自缢而死。

作品赏析

朱买臣的故事在《汉书·朱买臣传》中是这样写的:朱买臣未得志时家中贫穷,不治产业,砍柴为生,讴歌道中,他的妻子感到没有面子,多次劝他,他更加高唱不止。他的妻子就离开他,改嫁别人。其后,朱买臣独自行歌道中,在山坟担柴。前妻与夫家上坟时看见买臣饥寒,给他饭吃。后来,朱买臣当上会稽太守,衣锦还乡,官府为迎接他差遣人打扫道路,他的前妻和她现在的丈夫也在其中。朱买臣收养了他们,一个月后,他的前妻上吊而死。在《汉书》中,这个故事是用赞美朱买臣不计前嫌、不忘旧情、感恩图报的笔调来叙述的;而他的前妻也只是一个见识短浅、不能吃苦的普通妇女。她是在惭愧悔恨中自杀的。罗隐在这篇短文中却反其意而用之,引申发挥,虚拟了朱买臣妻的表白,朱买臣成了被讽刺的对象,讽刺他一旦得到富贵就只贪图享受,不思匡国安民了;而他的前妻却是一个有见识、有气节的妇女。她不但敢于对近侍批判朱买臣,揭露他通达后不思“安民济物”,却“急于富贵”的虚伪本质;并且表现了不“食其食”“闭气而死”的可贵气节,从而揭露批判了晚唐时期的封建士大夫借口“匡国”“安民”,实则热衷功名利禄、言行不一的虚伪本质。

这篇文章一事一议,借古讽今,具有很强的批判精神。作者善于运用委婉的判断语气和反问语气加强讽刺意味。文章短小精悍,文笔生动,言辞犀利,发人深思,正如鲁迅先生在《南腔北调集·小品文的危机》中所说的那样,“几乎全部是抗争和愤激之谈。”这正是罗隐小品文的主要特点。

猜你喜欢

读李翱文

宋代 • 欧阳修

予始读翱《复性书》三篇,曰:此《中庸》之义疏尔。智者诚其性,当读《中庸》;愚者虽读此不晓也,不作可焉。又读《与韩侍郎荐贤书》,以谓翱特穷时愤世无荐己者,故丁宁如此;使其得志,亦未必。以韩为秦汉间好侠行义之一豪俊,亦善论人者也。最后读《幽怀赋》,然后置书而叹,叹已复读,不自休。恨,翱不生于今,不得与之交;又恨予不得生翱时,与翱上下其论也删。

凡昔翱一时人,有道而能文者,莫若韩愈。愈尝有赋矣,不过羡二鸟之光荣,叹一饱之无时尔。此其心使光荣而饱,则不复云矣。若翱独不然,其赋曰:“众嚣嚣而杂处兮,成叹老而嗟卑;视予心之不然兮,虑行道之犹非。”又怪神尧以一旅取天下,后世子孙不能以天下取河北,以为忧必。呜呼!使当时君子皆易其叹老嗟卑之心为翱所忧之心,则唐之天下岂有乱与亡哉?

然翱幸不生今时,见今之事,则其忧又甚矣。奈何今之人不忧也?余行天下,见人多矣,脱有一人能如翱忧者,又皆贱远,与翱无异;其余光荣而饱者,一闻忧世之言,不以为狂人,则以为病痴子,不怒则笑之矣。呜呼,在位而不肯自忧,又禁他人使皆不得忧,可叹也夫!

景祐三年十月十七日,欧阳修书。

清平乐·黄金殿里

宋代 • 王观

黄金殿里,烛影双龙戏。劝得官家真个醉,进酒犹呼万岁。

折旋舞彻《伊州》,君恩与整搔头。一夜御前宣住,六宫多少人愁。

初月

唐代 • 李白

玉蟾离海上,白露湿花时。

云畔风生爪,沙头水浸眉。

乐哉弦管客,愁杀战征儿。

因绝西园赏,临风一咏诗。

芳丛翳湘竹,零露凝清华。

复此雪山客,晨朝掇灵芽。

蒸烟俯石濑,咫尺凌丹崖。

圆方丽奇色,圭璧无纤瑕。

呼儿爨金鼎,馀馥延幽遐。

涤虑发真照,还源荡昏邪。

犹同甘露饭,佛事薰毗耶。

咄此蓬瀛侣,无乃贵流霞。

广陵赠别

唐代 • 李白

玉瓶沽美酒,数里送君还。

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间。

天边看渌水,海上见青山。

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

罗隐
简介描述:

罗隐(833年2月16日-909年1月26日),本名横,字昭谏,自号江东生,杭州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中国唐末五代时文学家、诗人、辞赋家。

罗隐出生于寒儒之家,少时苦学,聪慧能文,但科举之途坎坷,在二十八年间十举进士,终未登第。咸通十二年(871年),入湖南观察使于瑰幕府,任衡阳主簿。后任淮、润诸镇从事,皆不得意。广明年间,局势动乱,罗隐北上受阻,遂隐居于池州九华山。光启三年(887年),投靠杭州刺史钱镠,在吴越势力历任钱塘县令、镇海军节度掌书记、镇海军节度判官、谏议大夫、给事中及盐铁发运使(一作副使)等职。后梁开平三年(909年),罗隐去世,享年七十七岁。

罗隐生当变乱之际,大半生流落不遇,因而愤世嫉俗,好为谐谑讽刺。他擅作文章,尤精于小品。其诗多抒怀才不遇之感,间有刺时讥世者。诗风浅易流畅,尤善于提炼口头语,如“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采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为谁甜”等,成为后人格言,影响及于宋理学家诗一派。他的诗文誉满天下,在唐末与罗虬、罗邺并称“三罗”。又能书法,《宣和书谱》称其“虽不以书显名,作行书尤有唐人典型”。著有《江东甲乙集》《谗书》《太平两同书》《淮海寓言》《广陵妖乱志》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