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子·愁怨

宋代周邦彦

枫林凋晚叶,关河迥,楚客惨将归。望一川暝霭,雁声哀怨;半规凉月,人影参差。酒醒后,泪花销凤蜡,风幕卷金泥。砧杵韵高,唤回残梦;绮罗香减,牵起馀悲。

亭皋分襟地,难拚处,偏是掩面牵衣。何况怨怀长结,重见无期。想寄恨书中,银钩空满;断肠声里,玉筯还垂。多少暗愁密意,唯有天知。

白话译文

深秋的傍晚,枫树林里的叶子在凋落。山川的路途是那样遥远。我怀着凄惨的心情,即将离别这客居的异地,回去了。举目远望,但见江面上笼罩着浓重的暮霭,宿雁的叫声是那样哀怨。在半规凉月的微光里,送行人们的参差身影,还依稀可辨。当一觉醒来,酒意消退了,陪伴我的只有半截残烛,一摊蜡泪。烫金的帘幕正在随风舒卷。户外,很响的捣衣声驱散了我最后一丝幻觉。我忽然发觉她那熟悉的衣香已经消失了,禁不住又悲从中来。

啊,水边的那块平地,我们最后分手的地方。还记得,当时我已是难舍难分,偏偏她还要牵着我的衣服,哀哀掩泣。更何况,此后我们只能永远怀着满腔的哀怨,却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可以预想,我们只能把深长的思念,密密麻麻地写在往来的书信中,或者去弹奏起一支愁肠欲断的曲子,让泪水默默她流下来。啊,这暗藏着的愁苦,这深密的感情怎样计量,只有老天才知道吧!

词句注释

  1. 风流子:词牌名。此词双调一百一十字,前段十二句四平韵,后段十句四平韵。
  2. 关河:关塞山河。 迥(jiǒng):辽远。
  3. 楚客:作者自称。楚辞《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僚傈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4. 暝(míng)霭(ǎi):傍晚的雾气。
  5. 半规:半圆形。此指上弦月或下弦月。
  6. 参(cēn)差(cī):散乱不齐貌。
  7. 泪花:指蜡泪。销:消减。凤蜡:凤凰形状的蜡烛。
  8. 金泥:以金粉饰物。
  9. 砧(zhēn)杵(chǔ):捣衣石与棒槌,指捣衣。韵:声音。
  10. 残梦:酒醒后的迷惘状态。
  11. 绮(qǐ)罗:素地花纹和有椒眼纹的丝织品,指女子衣裙。香减:衣香减弱,指恋人不在身边。
  12. 馀(yú)悲:不尽伤感。馀:不尽,未完。
  13. 亭皋(gāo):水边平地,即“楚客”与恋人分襟地。亭,平;皋,水旁地。 分襟:与分袂同义,表示别离。
  14. 难拚(pàn):难于割舍。
  15. 偏:偏偏,助词。 掩面牵衣:指昨夜恋人掩面而泣,牵衣惜别。
  16. 长结:长期郁结不散。
  17. 书:书信。
  18. 银钩:字迹,指书法笔势遒劲。
  19. 玉筯(zhù):玉石筷子,喻美人眼泪。
  20. 暗愁密意:无法言传的浓郁愁情。

作品赏析

此词写别离时的情景,开篇从首途前夕饯宴之后写起。“枫林凋晚叶,关河迥,楚客惨将归”,表现“楚客”离开客居之地归去的凄然情怀。这三句的情景、意念及“楚客”“将归”等字面,都有意无意从楚辞《九辩》一段虚拟送别的文字化出。紧接着写“楚客”在苍茫暮色中之闻见:“望一川暝蔼,雁声哀怨;半规凉月,人影参差。”前两句烘托离别忧伤的情绪,连雁的鸣声都显得有些悲伤。后两句由景写至人本身,半月意谓着无法圆满,恰应了离人心中的真切感受。离别的人在月下话别,离情依依的感觉亦随着文字的铺陈而散发出来。“酒醒后”以下到上片煞拍,当是写“楚客”在离开送别者以后独居旅舍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处的时间、空间都来了个大转换。“泪花销凤蜡,风幕卷金泥。”烛泪都快销尽了,印有金泥图案的帘幕,随风舒卷,飘曳不定,在搅动“楚客”的情怀。好不容易才进入梦境,和“她”相逢,正欲互诉离情,偏偏又被响亮的砧杵捣衣声惊醒。“她”的绮罗香泽闻不到了,“她”的形象消失了,只留下梦回之后的“馀悲”。“馀悲”照应前文,可想到他的饯别之前、送别之后,梦境之中的深切悲苦。同时还能引起下片的追忆与推想,乃上串下连,前后呼应的关键词语。这段由不寐到入梦,由梦境到梦回,层层铺叙,有实有虚,深情婉转,从而更强化了“楚客”旅夜独居的孤寂感。

下片用倒叙法追忆昨宵饯别、分襟时彼此的种种不堪,在手法上属于逆挽。这一大段文字如剥笋抽丝,层层深入。在他们分手时,“难拚处,偏是掩面牵衣”,这情景已足使人禁受不了,这是第一层悲愁。如果这次分襟只是暂别,后会有期,那也可于悲愁中聊以自慰。然而这次分别是“怨怀长结,重见无期”,生离等于死别,这悲愁非比一般,这是第二层悲愁,较前推进了一层。“想寄恨书中,银钩空满”,“想”字领起,用自己的推想使词境展开到一个新境界。虽然后会无期,如果能时通鱼雁,以寄相思,那也可略慰离怀,但这毫无用处。即使将银钩小字写满信笺,也是空写,终难解相思之苦。“断鸿声里,玉筯还垂”,想到恋人也在断鸿声里至今还流着伤心的眼泪,这里第三层悲愁。结构层层推进,抒情步步转进,曲折回环,愈转愈深,“楚客”的感情也推向了最高点。可谓层层加深写尽“暗愁密意”。这种暗密的相思之情,本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而此结云“多少暗愁密意,唯有天知”,一发痴迷沉痛,所谓愈朴愈厚。

这首词表情达意,除借景言情外,结构上的腾挪跳荡也使别情的表达在曲折中愈加浑厚凝重。诗词典故的灵活运用、语言的富艳精工又为此词增添了一分绚丽和醇雅。

创作背景

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年)至七年(1092年),周邦彦曾客居荆州近四年,其间,他同当地的一位女郎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元祐七年(1092年)秋天,周邦彦将赴任溧水县令,与此女分别,因作此词。

名家点评

  • 明代卓人月《古今词统》引徐士俊评:“‘砧杵’、‘银钩’,扇对,魂芳魄艳。兼金石绮采之美,长篇不易。”

猜你喜欢

一丛花·咏并蒂莲

清代 • 纳兰性德

阑珊玉佩罢霓裳,相对绾红妆。藕丝风送凌波去,又低头、软语商量。一种情深,十分心苦,脉脉背斜阳。

色香空尽转生香,明月小银塘。桃根桃叶终相守,伴殷勤、双宿鸳鸯。菰米漂残,沈云乍黑,同梦寄潇湘。

怎知他、春归何处?相逢且尽尊酒。少年袅袅天涯恨,长结西湖烟柳。休回首,但细雨断桥,憔悴人归后。东风似旧。问前度桃花,刘郎能记,花复认郎否?

君且住,草草留君翦韭。前宵更恁时候。深杯欲共歌声滑,翻湿春衫半袖。空眉皱,看白发尊前,已似人人有。临分把手。叹一笑论文,清狂顾曲,此会几时又?

青山湿遍·瑶簪堕也

清代 • 周之琦

瑶簪堕也,谁知此恨,只在今生。怕说香心易折,又争堪、烬落残灯。忆兼旬、病枕惯懵腾。看宵来、一样恹恹睡,尚猜他、梦去还醒。泪急翻嫌错莫,魂销直恐分明。

回首并禽栖处,书帏镜槛,怜我怜卿。暂别常忧道远,况凄然、泉路深扃。有银笺、愁写瘗花铭。漫商量、身在情长在,纵无身、那便忘情。最苦梅霖夜怨,虚窗递入秋声。

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

宋代 • 欧阳修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周昉画美人歌

宋代 • 苏辙

深宫美人百不知,饮酒食肉事游嬉。

弹丝吹竹舞罗衣,曲终对镜理鬓眉。

岌然高髻玉钗垂,双鬟窈窕萼叶微。

宛转踯躅从婴儿,倚楹俯槛皆有姿。

拥扇执拂知从谁,瘦者飞燕肥玉妃。

俯仰向背乐且悲,九重深远安得窥。

周生执笔心坐驰,流传人间眩心脾。

飞琼小玉云雾帏,长风吹开忽见之。

梦魂清夜那复追,老人衰朽百事非。

展卷一笑亦胡为,持付少年良所宜。

周邦彦
简介描述:

周邦彦(1056年-1121年或1058年-1123年),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文学家、音乐家、官员,宋词“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之一。

周邦彦自少性格疏散,但勤于读书。宋神宗时成为太学生,撰《汴都赋》,歌颂新法,受到神宗赏识,升任太学正。此后十余年间,在外漂流,历任庐州教授、溧水县令等职。宋哲宗亲政后,周邦彦回到开封,任国子监主簿、校书郎等职。宋徽宗时一度提举大晟府,负责谱制词曲,供奉朝廷。后又外调顺昌府、处州等地。后在南京应天府逝世,享年六十六岁。获赠宣奉大夫。

周邦彦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词派词人所宗,其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近人王国维称其为“词中老杜”,是公认“负一代词名”的词人,在宋代影响甚大。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