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楼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这自古以来帝王居住的州城,郁郁葱葱气象万千。四百年的繁盛如今变成旧梦,晋代显赫一时的名士高官也早已入土作古。这历史的沧桑使人悲愁。
沿着水边尽情地漫步游赏,登上层层城台又登上高高的城楼。你不必去追问那悠悠往事的是非功过。回头眺望,那栏杆外的长江浩浩荡荡、独自奔流。
上片怀古,盛赞六朝古都金陵的繁华。唐代刘禹锡曾作《西塞山怀古》一诗:“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然而,王安石看到的与刘禹锡所见大不相同,这里是一片郁郁葱葱的王气正盛之地,佳气上浮。但那是晋代的事情,已经过去四百年了,晋代的白衣胜雪,衣冠之族,已经成为一座座古墓,回首往事的时候,这些是不堪回首的。末句借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的名句,表达的是同样的昔盛今衰的怅然之情。将自己的理想寄托在过去的时代里,这是诗歌中常用的写法,借此来表明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同时使诗歌具有一种“高古”的气象。
下片写登楼览胜,抒发往事似水的惆怅。作者登上高楼,极目远眺,心情难平。王安石追求的是推行新法,实现强民富国的愿望,然而由于守旧派的阻挠,他心愿未遂,又心有不甘。“绕水游”是排遣心中的愁绪或不平事的一种办法,在这里,作者借这种典型的动作来表现内心的无边愁绪。好在这种“绕水游”并不受外在任何事物的限制,可以“恣行”,随意地到处走走。但是,这是一种多么无奈的自由,王安石所追求的,是推行新法,实现强民富国的愿望,而现在,只能是“绕水游”而已,慨叹之声,达于纸上。“上尽层楼”含有中国古代的“登高怀远”“登高而愁”意思。从南北朝时期的王粲写《登楼赋》开始,这个动作就被赋予了思念故国之情。而唐代王之涣的一首《登鹳雀楼》则是从人生哲学意味上诠释了这一个典型的动作、典型的场景。通过上文的表面闲适与内心焦虑,可以看到他所思念的,正是重回故国,再造宏业;通过后文的回忆往事,又可以知道作者这时的心理是放弃思念故国的想法,而注重对往事的追寻,注意对往事从文化意义上进行思考;还可以认定,作者是想“登高望远”,而这里的“远”,不是空间上的,而是时间上的,表明作者独特的意趣和别具怀抱。“更上楼”,不是上到楼的顶端再往上走,而是不断地一次又一次地登楼。结句也是化用唐人诗句:王勃《滕王阁诗》:“槛外长江空自流。”作者在这里却别有怀抱:可以理解为,历史是无情的,就像东流之水,一直向前,或许人类所为的一切只是这水的片刻停留,没有太大的意义;也可以理解为,不论目前我的遭遇如何,但我所做的一切,都如长江水一般,是一种永恒的存在;或者联系《滕王阁诗》原文前一句:“阁中帝子今何在?”的反问,问当今的皇帝“今何在”,表达自己期待着重回朝廷的愿望。
这首小词允分体现王安石词的艺术特点。王安石以诗文大家著称,词作不多,但风格高峻,能“一洗五代习”(刘熙载《艺概》)。他在开拓词的题材和以诗入词这两个方面给后人以影响。王安石的以诗入词,不仅在于让词具有与诗同样的言志咏怀的内容,而且在词的创作上也借鉴了诗的某些方法,即以这首《南乡子》而言,其吊古咏怀的内容就是王安石诗中常见的题材。这首词下片结句两用唐人诗句入词,俨然己作,也正是王安石诗中常用的手法。由此可见,王安石的词在宋词发展史上也占据着一席地位。
王安石自从少年时期随任江宁府通判的父亲到金陵后,王安石便与金陵结下了不解之缘。即使踏上仕途离开金陵之后,他也时常思念虎踞龙盘的钟山,风光旖旎的江南。晚年当离开了风云变幻的政治舞台之后,他又把金陵作为自己的终老之地。金陵的山山水水留下了他的足迹,金陵的历史风云牵动起他的情思,他在这里写下了许多描绘山水风光、寄托兴亡之感的作品,这首《南乡子》就是其中著名的一首。关于此词的作年,高克勤《王安石诗文选评》定于治平四年(1067年)前后,李德身《王安石诗文系年》定于治平元年(1064年),皆在变法之前。
有一道学,高屐大履,长袖阔带,纲常之冠,人伦之衣,拾纸墨之一二,窃唇吻之三四,自谓真仲尼之徒焉。时遇刘谐。刘谐者,聪明士,见而哂曰:“是未知我仲尼兄也。”其人勃然作色而起曰:“‘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子何人者,敢呼仲尼而兄之?”刘谐曰:“怪得羲皇以上圣人尽日燃纸烛而行也!”其人默然自止。然安知其言之至哉!
李生闻而善曰:斯言也,简而当,约而有余,可以破疑网而昭中天矣。其言如此,其人可知也。盖虽出于一时调笑之语,然其至者百世不能易。
八十一年往事,四千里外无家。如今流落向天涯,梦到瑶池阙下。
玉殿五回命相,彤庭几度宣麻。止因贪此恋荣华,便有如今事也。
鸟道几登顿,马蹄无暂闲。
崎岖出长坂,合沓犹前山。
石激水流处,天寒松色间。
王程应未尽,且莫顾刀环。
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风叶下洞庭波。
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
徐邈能中酒圣贤,刘伶席地幕青天,潘郎白璧为谁连。
无可奈何新白发,不如归去旧青山,恨无人借买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