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当涂赵少府赴长芦

唐代李白

我来扬都市,送客回轻舠。

因夸楚太子,便观广陵涛。

仙尉赵家玉,英风凌四豪。

维舟至长芦,目送烟云高。

摇扇对酒楼,持袂把蟹螯。

前途倘相思,登岳一长谣。

白话译文

我这次的建康之行,是为送朋友溯江返回归程。

他是像当年楚公子听人夸健广陵潮水,专程来听涛声。

你像汉代仙尉梅福一样,是赵家的宝玉,有出息,英风凌驾于平原君等四豪之上。

令人难忘的是停船在长芦,你乘舟到了长芦,尽目之处,烟云辽阔。

手把蒲扇,一边摇扇,一边喝金陵美酒,食长江蟹鲜,话离别之情。

当你想起我之时,就登高长歌来抒发思念之情。

词句注释

  1. 赵少府:即赵炎。河北人,天宝(唐玄宗年号,742年~756年)中任当涂县尉,后任六合县尉。少府,一作“明府”。长芦:唐时在淮南道扬州之六合县南二十五里,即今江苏南京市大厂区长芦镇。
  2. 扬都市:南北朝时期人们对六朝都城的并称。这里指的是“建康”(今南京)。
  3. 舠(dāo):刀形小船。
  4. “因夸”二句:典出汉枚乘《七发》:“楚太子有疾,吴客往问之,客曰:‘将以八月之望,与诸侯远方交游兄弟并往观涛乎广陵之曲江。’”
  5. 仙尉:典出《汉书·梅福传》。梅福,字子真,九江寿春人。“少学长安,明《尚书》、《谷梁春秋》,为郡文学,补南昌尉。”元始(汉平帝年号,1年~5年)年间,王莽专政,梅福“一朝弃妻子,去九江,至今传以为仙。其后,人有见福于会稽者,变名姓,为吴市门卒云。”故后世称品德高尚、公正廉洁,深受人民爱戴的县佐为“仙尉”。赵家玉:即指赵少府。
  6. 四豪:指春秋战国时期的四公子,即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齐国的孟尝君田文、楚国的春申君黄歇,他们以收养宾客,招致人才著称。
  7. 维舟:大绳以系船。
  8. 持袂:握住或卷起衣袖。
  9. 把蟹螯(áo):拿着螃蟹的大鳌。
  10. 岳:高山。谣:有章之曲称为“歌”,无章之曲称为“谣”。

作品赏析

从诗的题目和诗的首联可以看出,李白是从南京市内一直将赵炎送到长芦渡口的。但从地理上看两地相距还是很远的,可见李白殷殷之意、依依之情。同时也说明长芦渡口在当时是沟通长江南北和长江航道上的一个重要的渡口。

从第二联开始,李白连用三个典故,隐讳地表达了他欲起沉疴、救危世的想法,以及对赵炎的赞赏。第二联中“楚太子”、“广陵涛”,典出《七发》,李白用这个典故来说明现在的唐朝政治就像楚太子一样,身缠重病,需要像吴客这样的人来指出它的病根,唤起统治者的觉悟,才能从根本上挽救。李白曾被谗逼迫离开长安,流放夜郎,他生活上能够接触民众,政治上遭受失败挫折,精神上倍受痛苦打击,使他清楚地认识到社会的问题所在,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现实,让他非常无奈。楚太子因吴客的叙说幸亏而愈,而眼前的状况却没有谁能改变。李白在平静的引用中,寄寓了深刻的思考和希望。

第三联连用两个典故“仙尉”、“四豪”表达了对好友的称赞。“仙尉”典出《汉书·梅福传》。李白借此称赞赵炎在当涂任上的政绩。“英风凌四豪”一句是赞扬赵炎风流倜傥、风采英姿和礼贤下士的形象和气质。贾谊《过秦论》说“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重士。”李白说他超过了“四豪”,可见对他的评价是很高的。这里李白轻松地引用了两个典故,盛赞了友人的才情,同时也隐含了自己怀才不遇,难展宏图的愤懑。

第四联交待了送别的地点和天气情况。在秋高气爽的时节,在长江边的长芦古镇,李白将船系在岸边,看着烟高云淡的天空,浩淼荡荡的长江,面对好友,有说不尽的话语,割不断的愁思。从短短的诗句中,读者可以想象李白挽着赵炎的手,抬首翘望天水一色的远方,心中充满惆怅的送别场面。

第五联“摇扇对酒楼,持袂把蟹螯”,意犹未尽的李白拉着朋友的衣袖,欢快地来到长芦街市的酒楼,炎热的天气就像他们的感情一样火热,他们手把蒲扇,一边摇扇,一边喝金陵美酒,食长江蟹鲜,话离别之情。“摇扇”的动作不禁又让人想起三国时期的诸葛亮“羽扇纶巾”的儒雅形象,他们谈论的话题除了知己家事之外,肯定还有政治国事。“蟹螯就金液”(李白《月下独酌》)是李白最喜欢的美事,“酒仙”和朋友一起吃着“蟹螯”美味,赋诗吟唱是美好的“快事”。

诗的最后一联集中体现李白对告别友人的殷殷之情和豪放气质。他们这一分别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再次见面,前途顺逆难以预料,但思念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什么时候想起了老朋友,就登上高处,向远方吟歌一首,遥寄幽思。十分深情,十分豪放,十分浪漫,“诗仙”的本色表现无遗。

从全诗整体上看,李白虽是信笔写来,但落笔还是错落有致的。他的描写由远及近,从南京写到长芦;再由近及远,从当前写到未来,一气呵成,体现了他驾御文字的非凡能力。

创作背景

此诗是作者在长芦送别当涂县尉赵炎时所作。据马鞍山市当涂县地方志办公室编《李白与当涂》一书认为,他们送别的时间在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夏秋之交,正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时,那一年安史之乱爆发了,唐朝开始由盛极而走向衰败,社会矛盾不断出现。慷慨自负的李白虽然年届垂暮,但壮心不已,仍想振国颓、安民生。这在此诗中也有暗示。

名家评价

  • 清·王琦《李太白》:太白引用,取义又异于此,可窥古人用事之法。

猜你喜欢

宗武生日

唐代 • 杜甫

小子何时见,高秋此日生。

自从都邑语,已伴老夫名。

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

熟精文选理,休觅彩衣轻。

凋瘵筵初秩,欹斜坐不成。

流霞分片片,涓滴就徐倾。

淡妆人更婵娟,晚奁净洗铅华腻。泠泠月色,萧萧风度,娇红敛避。太液池空,霓裳舞倦,不堪重记。叹冰魂犹在,翠舆难驻,玉簪为谁轻坠。

别有凌空一叶,泛清寒、素波千里。珠房泪湿,明珰恨远,旧游梦里。羽扇生秋,琼楼不夜,尚遗仙意。奈香云易散,绡衣半脱,露凉如水。

凄凉犯·重台水仙

宋代 • 吴文英

空江浪阔。清尘凝、层层刻碎冰叶。水边照影,华裾曳翠,露搔泪湿。湘烟暮合。□尘袜、凌波半涉。怕临风、□欺瘦骨,护冷素衣叠。

樊姊玉奴恨,小钿疏唇,洗妆轻怯。汜人最苦,纷痕深、几重愁靥。花隘香浓,猛熏透、霜绡细摺。倚瑶台,十二金钱晕半掐。

宋定伯捉鬼

魏晋 • 干宝

南阳宋定伯年少时,夜行逢鬼。问曰:“谁?”鬼言:“鬼也。”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言:“我亦鬼。”鬼问:“欲至何所?”答曰:“欲至宛市。”鬼言:“我亦欲至宛市。”遂行数里。

鬼言:“步行太亟(说明:有的版本中“亟”作“迟”,“迟”为“缓慢”之意),可共递相担也。”定伯曰:“大善。”鬼便先担定伯数里。鬼言:“卿太重,将非鬼也?”定伯言:“我新鬼,故身重耳。”定伯因复担鬼,鬼略无重。如是再三。

定伯复言:“我新鬼,不知有何所畏忌?”鬼答言:“惟不喜人唾。”于是共行。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听之,了然无声音。定伯自渡,漕漼作声。鬼复言:“何以作声?”定伯曰:“新鬼,不习渡水故耳,勿怪吾也。”

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担鬼著肩上,急持之。鬼大呼,声咋咋然,索下,不复听之。径至宛市中。下著地,化为一羊,便卖之。恐其变化,唾之。得钱千五百,乃去。于时石崇言:“定伯卖鬼,得钱千五百文。”

南乡子·为亡妇题照

清代 • 纳兰性德

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

李白
简介描述: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 。

为人爽朗大方,乐于交友,爱好饮酒作诗,名列“酒中八仙”。曾经得到唐玄宗李隆基赏识,担任翰林供奉,赐金放还,游历全国,先后迎娶宰相许圉师、宗楚客的孙女。唐肃宗李亨即位后,卷入永王之乱,流放夜郎,辗转到达当涂县令李阳冰家。上元二年,去世,时年六十二。

著有《李太白集》,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李白所作词赋,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后世誉为“诗仙”,与诗圣杜甫并称“李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