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风雨撼庭芭,唤起新愁乱似麻。
梦觉尚疑身似蝶,病苏方悟影非蛇。
浇肠竹叶频生晕,照眼银釭自结花。
我在故乡非逆旅,不须杜宇唤归家。
夜色深沉,风吹雨打着庭院中的芭蕉,惊人睡梦,唤起满腹新愁,纷乱如麻。
梦醒以后仍怀疑身在梦中,恰如庄周梦蝶;病愈才明白所疑虑的一切都是真实的,并非杯弓蛇影。
欲借酒浇愁而自斟自饮竹叶青,但愁未解却人先醉,脸颊上阵阵涌起酒晕;一盏明灯映照着朦胧醉眼,灯芯上自己结出灯花。
一声杜鹃的悲啼,仿佛在呼唤游子还乡,但我是郁郁居乡的失意者,并非客居他乡的游子,不须杜宇唤我归家。
此诗是一首述怀诗。此时作者身在故乡,大病方苏,家事国事,萦绕心际,乃作此诗。
首句的景物描写便寓托着作者的心境。雨打芭蕉,正是当时时代情况的写照。一个“撼”字,点出狂风之势,犹如风雨飘飘中的国家时局。于是唤起作者“乱似麻”的新愁。其实,这“新愁”也是“旧愁”,只不过愁上加愁,方觉得不是往日之愁。
第三句引庄生梦蝶之典,表达作者内心的苦闷以及意欲超脱这种苦闷的愿望。第四句用,杯弓蛇影的典故,表现作者对国事的忧虑。此句与上句对仗颇工而巧,从两个方面写出一种心境。
第五句写借酒浇愁而难以解脱。第六句灯花自结是一种喜事的征兆,这句倘与第六句结合分析,可见作者对国势与自身前途尚怀有一线希望。杯弓蛇影的典故表达的是一场虚惊,朦胧中还存着希望。
最后两句表达思想较为委曲。借杜宇之叫声收尾,给人一种声音的实感。杜鹃所叫“不如归去”,是最能撼动他乡沦落人之心的,而作者身在家乡,何须唤归?这句话似乎并无实在意义,但结合宋室南渡之后,千家万户流离失所的现实,不难看出此时作者想的不是自身,而是国家的患难与人民的艰辛。这一点从思想性说是难能可贵的,从艺术性说也是一种委婉的曲笔。这里表达了作者以疲病之身而不忘匡扶社稷的一种积极用世精神。
王十朋在县学和江心攻读多年,含辛茹苦,欲通过科举走上为国效忠之路。这是他探讨多年的一条报效国家的道路,也是当时世人报国的必经之路。应试前,王十朋满怀信心和希望,无奈庚申落第,回归左原。
王十朋首次体味到落第失意的痛苦,回家不久,即生了一场病。恰逢此时,金人破坏和议,又举兵南侵,高宗和秦松决意乞和,以“莫须有”罪名杀害岳飞,国事日非,王十朋很是苦闷。一个风雨交加的深夜,他愁思如麻,写了《夜雨述怀》诗,记述了他当时的不快心境。

曾宴桃源深洞,一曲清歌舞凤。长记欲别时,和泪出门相送。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
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
连袂度危桥,萦回出林杪。
西岑极远目,毫末皆可了。
重叠九疑高,微茫洞庭小。
迥穷两仪际,高出万象表。
驰景泛颓波,遥风递寒篠。
谪居安所习,稍厌从纷扰。
生同胥靡遗,寿比彭铿夭。
蹇连困颠踣,愚蒙怯幽眇。
非令亲爱疏,谁使心神悄。
偶兹遁山水,得以观鱼鸟。
吾子幸淹留,缓我愁肠绕。
谪去君无恨,闽中我旧过。
大都秋雁少,只是夜猿多。
东路云山合,南天瘴疠和。
自当逢雨露,行矣慎风波。
越中山之大者,若禹穴、香炉、蛾眉、秦望之属,以十数,而小者至不可计。至于湖,则总之称鉴湖,而支流之别出者,益不可胜计矣。郡城隍祠,在卧龙山之臂,其西有堂,当湖山环会处。语其似,大约缭青萦白,髻峙带澄。而近俯雉堞,远问村落。其间林莽田隰之布错,人禽宫室之亏蔽,稻黍菱蒲莲芡之产,畊渔犁楫之具,纷披于坻洼;烟云雪月之变,倏忽于昏旦。数十百里间,巨丽纤华,无不毕集人衿带上。或至游舫冶尊,歌笑互答,若当时龟龄所称“莲女”“渔郎”者,时亦点缀其中。
于是登斯堂,不问其人,即有外感中攻、抑郁无聊之事,每一流瞩,烦虑顿消。而官斯土者,每当宴集过客,亦往往寓庖于此。独规制无法,四蒙以辟,西面凿牖,仅容两躯。客主座必东,而既背湖山,起座一观,还则随失。是为坐斥旷明,而自取晦塞。予病其然,悉取西南牖之,直辟其东一面,令客座东而西向,倚几以临即湖山,终席不去。而后向之所云诸景,若舍塞而就旷,却晦而即明。工既讫,拟其名,以为莫“豁然”宜。
既名矣,复思其义曰:“嗟乎,人之心一耳!当其为私所障时,仅仅知我有七尺躯,即同室之亲,痛痒当前,而盲然若一无所见者,不犹向之湖山,虽近在目前,而蒙以辟者耶?及其所障既彻,即四海之疏,痛痒未必当吾前也,而灿然若无一而不婴于吾之见者;不犹今之湖山,虽远在百里,而通以牖者耶?由此观之,其豁与不豁,一间耳。而私一己、公万物之几系焉。此名斯堂者与登斯堂者,不可不交相勉者也,而直为一湖山也哉?既以名于是义,将以共于人也,次而为之记。
江皋闻曙钟,轻枻理还舼。
海潮夜约约,川露晨溶溶。
始见沙上鸟,犹埋云外峰。
故乡杳无际,明发怀朋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