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次韵辛克清先生

宋代姜夔

我与先生,夙期已久,人间无此。不学杨郎,南山种豆,十一征微利。云霄直上,诸公衮衮,乃作道边苦李。五千言、老来受用,肯教造物儿戏?

东冈记得,同来胥宇,岁月几何难计。柳老悲桓,松高对阮,未办为邻地。长干白下,青楼朱阁,往往梦中槐蚁。却不如、洼尊放满,老夫未醉。

白话译文

我与先生交往已久,人间没有我们这样的深厚的友谊。不学杨恽那样谋求钱财,在南山种豆,以求获得十分之一的微利。也不学衮衮诸公青云直上,而作道路边的酸苦李子。五千言的《道德经》让我一生受用不尽,任其自然,因缘自适,哪能受造化的戏弄?

还记得我们当年曾一同到山冈间相宅卜邻,欲求结邻定居,哪年哪月已难计算。如今正像桓温对老柳兴悲,犹如阮籍抚高松述怀,岁月蹉跎,卜邻之计未能办成。长干白下,青楼朱阁,无非是南柯梦中的槐树蚁穴。还不如斟满酒杯,放怀一醉,来得潇洒雅洁。

词句注释

  1. 永遇乐:词牌名。又名“消息”。此体双调一百〇四字,上下片各十一句四仄韵。
  2. 辛克清:名泌,汉阳诗人,姜夔居汉沔时的友人。
  3. 夙(sù)期:旧谊。宇文逌《庾信集序》:“予与子山,夙期款密。”夙,平素,过去。
  4. 杨郎:指西汉杨恽,字子幼,华阴(今属陕西)人,丞相杨敞子,司马迁外孙,曾因告发霍氏(霍光子孙)谋反封平通侯,后被人检举“以主上为戏”,废为庶人,又被诬告处死。
  5. “南山种豆”二句:杨恽免职废退后,在家大治产业,广结宾客,受到朝臣非议。朋友孙会宗为之不安,写信劝告,杨恽在《报孙会宗书》中发牢骚:“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倾豆,落而为萁。”又云:“辛有余禄,方籴贱贩贵,逐什一之利。”十一,十分之一。征,征收,求取。
  6. 诸公衮衮:言官宦众多。衮衮,相继不绝貌,言人数多。杜甫《醉歌行》:“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
  7. 道边苦李:用王戎幼不折道边李事典。《晋书》载:(王戎)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兢趣之,戎独不往。或问其故,其曰:“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取之信然。苏轼《次韵王定国南迁回见寄》:“君知先竭是甘井,我愿得全如苦李。”
  8. 五千言:指《老子》(《道德经》)一书。《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
  9. 造物:即天地造化,或自然造化,指创造万物的天地宇宙。语出《庄子》。儿戏:犹戏弄。《新唐书·杜审言传》:“审言病甚,宋之问、武平一等省候何如,答曰:‘甚为造化小儿相苦。’”
  10. 东冈:泛指山冈。
  11. 胥宇:察看选择居所。语出《诗经·大雅·緜》:“爰及姜女,聿来胥宇。”《毛传》:“胥,相;宇,居也。”
  12. 柳老悲桓:桓指桓温。《世说新语·言语》:“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13. 松高对阮:阮指阮籍。阮籍等常在嵇康处竹林清谈,其《咏怀》有“瞻仰景山松,可以慰吾情”之句。杜甫《绝句四首》之一:“梅熟喜同朱老吃,松高拟对阮生论。”
  14. 长干:古代金陵(今南京)有长干里。白下:故址在今南京市北,唐武德年间改金陵为白下。
  15. 梦中槐蚁:谓荣华富贵无常。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淳于棼饮槐下,醉后梦入槐安国,被国王招为驸马,任南柯太守三十年。醒后,见槐下有一大蚁穴,即为梦中之槐安国国都;南枝上有一小蚁穴,即为梦中之南柯郡。
  16. 洼(wā)尊:指酒器。唐开元中李适之登岘山,因山上有石窦如酒尊,乃建洼尊亭。后颜真卿为郡守,登亭宴饮,其《登山观李左相石尊联句》云:“李公登饮处,因石为洼尊。”又元结为道州刺史,发现东湖小山上石多坑洼如酒尊,于是建亭其上,作《窊尊铭》。又有《窊尊诗》,结句云:“此尊可常满,谁是陶渊明!”洼,同“窊”。

作品赏析

这首和作潇洒中含悲慨,情谊深浓,堪称名篇。首三句叙友谊,用散文句,笔致颇奇,情义不凡,动人心魄。以下写辛之志行。“不学杨郎”,表明辛不逐物利;“云霄”三句,说辛不慕名位。“云霄直上”形容“诸公衮衮”,“道边苦李”与“云霄直上”相对。“乃作”有自作、当作二义,皆可通;说者多从苏轼诗句“我愿得全如苦李”出发,解为自愿学作道边苦李。其实将“云霄直上,诸公衮衮”当作(乃作)“道旁苦李”,才是语句的直接意思。“五千言”明其性情学养来历。人生之真正“受用”,受用其平生学养性情而已。有此,造物不能戏弄。即是说,不逐名利,就无所谓损辱。辛克清这样的品性,确可受“国士”之称。过片遥承开篇“夙期”之谊,说二人曾经计划结邻而居,但岁月流逝,终未实现。下以典故就此意再铺写一笔以表强调:“柳老悲桓”抒岁月流逝之悲,“松高对阮”明结邻对谈之期。这样“东冈”结邻的生活无法实现,追逐势利奢华的人生又如南柯一梦虚幻不实,所以不如满杯饮酒,豪放此生。“长干”三句也可有二解:一者作者认为长干白下、青楼朱阁只是梦中槐蚁;二者作者历年漂流长干白下,经历了青楼朱阁的风流浪漫,回首往往梦中槐蚁而已。“青楼朱阁”,美姬所居,所以第二种解释也是可通的。

这首词用了不少典故,语句又多散文体,写来放笔驰骋,语句精警动人,意旨清旷高迈,与辛弃疾词风颇有相近之处。其中虽微含悲慨,但不似辛弃疾每于悲慨中著顿挫不平。姜夔往往总是悲慨而不失其雅致。此词的风格在白石词中是独特的。可以说它朴老,也可以说是朴老放逸。朴老是基调。这可以看作是姜夔的功底。词论家公认姜夔是先专学黄庭坚,后来由江西诗派引入晚唐,主要是学陆龟蒙。于是转以这支妙笔写词,词又独具一格,影响词坛近一千年。他的底子只是个朴老,能朴老便可以弃绝纤巧轻奇,便可以写人之所不能写,不写人之所能写。元好问论江西诗派说:“古雅谁将子美亲?精纯全失义山真。论诗宁下涪翁拜,不作江西社里人。”姜夔之所以可上接杜甫,只看他的朴老的风致,自是杜甫亲血脉。宋翔凤便说过:“词中之有姜白石(姜夔),犹诗中之有杜少陵(杜甫)。继往开来,文中关键。其流落江湖不忘君国,皆寄托比兴,于长短句寄之。”(《乐府馀论》)但姜夔的性情让他自己的词变为清空超妙一路。他是在朴老放逸的基础上深思积学,自证妙境的。这和杨万里、范成大的影响有关系。有人说姜夔从辛弃疾来,其实转似较远。

此词虽不是姜夔的代表作,但它能表明一点:惟性情深厚的人才可以写出朴老的词。由此积学深思,才可以证入圣境。从浮华新巧入手只能成就小家小派。白石道人姜夔不应被说成江湖游士。游士或清客,是绝无这样深厚的性情的。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姜夔客居汉沔时期。辛克清是汉阳诗人。姜夔曾作有《以长歌意无极好为老夫听为韵奉别沔鄂亲友》一诗,诗中写道:“诗人辛国士,句法似阿驹。别墅沧浪曲,绿阴禽鸟呼。颇参金粟眼,渐造文字无。”(金粟,佛名。《文选·王中〈头陀寺碑文〉》“金粟来仪”李善注引《发迹经》:“净名大士是往古金粟如来。”)自注:“辛泌,克清。”由此可以推断:辛克清是一位品德高洁的文人。此词是姜夔写给好友辛克清的次韵词,辛克清原作已失传。

名家点评

  • 近代词学家夏承焘《姜白石词校注》:此词首三句写二人交情,既深且久。“不学杨郎”六 句,谓克清其人,不求闻达,自甘淡泊。“五千言、老来受用”二句,谓其人精研《老子》学说,懂得“为天下溪”,“复归于婴儿”的道理。下片追忆二人往年曾有东冈卜邻之计,结果没有实现。末数语白石自谓多年来湖海飘零,犹如一梦。不如满引洼樽,放怀一醉。

猜你喜欢

彭蠡湖中望庐山

唐代 • 孟浩然

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

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

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

黤黕容霁色,峥嵘当曙空。

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

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

我来限于役,未暇息微躬。

淮海途将半,星霜岁欲穷。

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

好事近·浙江楼闻笛

宋代 • 汪元量

独依浙江楼,满耳怨笳哀笛。犹有梨园声在,念那人天北。

海棠憔悴怯春寒,风雨怎禁得。回首华清池畔,渺露芜烟荻。

运命论

魏晋 • 李康

夫治乱,运也;穷达,命也;贵贱,时也。故运之将隆,必生圣明之君。圣明之君,必有忠贤之臣。其所以相遇也,不求而自合;其所以相亲也,不介而自亲。唱之而必和,谋之而必从,道德玄同,曲折合符,得失不能疑其志,谗构不能离其交,然后得成功也。其所以得然者,岂徒人事哉?授之者天也,告之者神也,成之者运也。

夫黄河清而圣人生,里社鸣而圣人出,群龙见而圣人用。故伊尹,有莘氏之媵臣也,而阿衡于商。太公,渭滨之贱老也,而尚父于周。百里奚在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非不才于虞而才于秦也。张良受黄石之符,诵三略之说,以游于群雄,其言也,如以水投石,莫之受也;及其遭汉祖,其言也,如以石投水,莫之逆也。非张良之拙说于陈项,而巧言于沛公也。然则张良之言一也,不识其所以合离?合离之由,神明之道也。故彼四贤者,名载于箓图,事应乎天人,其可格之贤愚哉?孔子曰:“清明在躬,气志如神。嗜欲将至,有开必先。天降时雨,山川出云。”诗云:“惟岳降神,生甫及申;惟申及甫,惟周之翰。”运命之谓也。

岂惟兴主,乱亡者亦如之焉。幽王之惑褒女也,祅始于夏庭。曹伯阳之获公孙强也,征发于社宫。叔孙豹之昵竖牛也,祸成于庚宗。吉凶成败,各以数至。咸皆不求而自合,不介而自亲矣。昔者,圣人受命河洛曰:以文命者,七九而衰;以武兴者,六八而谋。及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故自幽厉之间,周道大坏,二霸之后,礼乐陵迟。文薄之弊,渐于灵景;辩诈之伪,成于七国。酷烈之极,积于亡秦;文章之贵,弃于汉祖。虽仲尼至圣,颜冉大贤,揖让于规矩之内,訚訚于洙、泗之上,不能遏其端;孟轲、孙卿体二希圣,从容正道,不能维其末,天下卒至于溺而不可援。

夫以仲尼之才也,而器不周于鲁卫;以仲尼之辩也,而言不行于定哀;以仲尼之谦也,而见忌于子西;以仲尼之仁也,而取仇于桓魋;以仲尼之智也,而屈厄于陈蔡;以仲尼之行也,而招毁于叔孙。夫道足以济天下,而不得贵于人;言足以经万世,而不见信于时;行足以应神明,而不能弥纶于俗;应聘七十国,而不一获其主;驱骤于蛮夏之域,屈辱于公卿之门,其不遇也如此。及其孙子思,希圣备体,而未之至,封己养高,势动人主。其所游历诸侯,莫不结驷而造门;虽造门犹有不得宾者焉。其徒子夏,升堂而未入于室者也。退老于家,魏文候师之,西河之人肃然归德,比之于夫子而莫敢间其言。故曰:治乱,运也;穷达,命也;贵贱,时也。而后之君子,区区于一主,叹息于一朝。屈原以之沈湘,贾谊以之发愤,不亦过乎!

然则圣人所以为圣者,盖在乎乐天知命矣。故遇之而不怨,居之而不疑也。其身可抑,而道不可屈;其位可排,而名不可夺。譬如水也,通之斯为川焉,塞之斯为渊焉,升之于云则雨施,沈之于地则土润。体清以洗物,不乱于浊;受浊以济物,不伤于清。是以圣人处穷达如一也。夫忠直之迕于主,独立之负于俗,理势然也。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前监不远,覆车继轨。然而志士仁人,犹蹈之而弗悔,操之而弗失,何哉?将以遂志而成名也。求遂其志,而冒风波于险涂;求成其名,而历谤议于当时。彼所以处之,盖有算矣。子夏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故道之将行也,命之将贵也,则伊尹吕尚之兴于商周,百里子房之用于秦汉,不求而自得,不徼而自遇矣。道之将废也,命之将贱也,岂独君子耻之而弗为乎?盖亦知为之而弗得矣。

凡希世苟合之士,蘧蒢戚施之人,俛仰尊贵之颜,逶迤势利之间,意无是非,赞之如流;言无可否,应之如响。以窥看为精神,以向背为变通。势之所集,从之如归市;势之所去,弃之如脱遗。其言曰:名与身孰亲也?得与失孰贤也?荣与辱孰珍也?故遂絜其衣服,矜其车徒,冒其货贿,淫其声色,脉脉然自以为得矣。盖见龙逢、比干之亡其身,而不惟飞廉、恶来之灭其族也。盖知伍子胥之属镂于吴,而不戒费无忌之诛夷于楚也。盖讥汲黯之白首于主爵,而不惩张汤牛车之祸也。盖笑萧望之跋踬于前,而不惧石显之绞缢于后也。故夫达者之筭也,亦各有尽矣。

曰:凡人之所以奔竞于富贵,何为者哉?若夫立德必须贵乎?则幽厉之为天子,不如仲尼之为陪臣也。必须势乎?则王莽、董贤之为三公,不如杨雄、仲舒之阒其门也。必须富乎?则齐景之千驷,不如颜回、原宪之约其身也。其为实乎?则执杓而饮河者,不过满腹;弃室而洒雨者,不过濡身;过此以往,弗能受也。其为名乎?则善恶书于史册,毁誉流于千载;赏罚悬于天道,吉凶灼乎鬼神,固可畏也。将以娱耳目、乐心意乎?譬命驾而游五都之市,则天下之货毕陈矣。褰裳而涉汶阳之丘,则天下之稼如云矣。椎紒而守敖庾、海陵之仓,则山坻之积在前矣。扱衽而登钟山、蓝田之上,则夜光玙璠之珍可观矣。夫如是也,为物甚众,为己甚寡,不爱其身,而啬其神。风惊尘起,散而不止。六疾待其前,五刑随其后。利害生其左,攻夺出其右,而自以为见身名之亲疏,分荣辱之客主哉。

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正人曰义。故古之王者,盖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也。古之仕者,盖以官行其义,不以利冒其官也。古之君子,盖耻得之而弗能治也,不耻能治而弗得也。原乎天人之性,核乎邪正之分,权乎祸福之门,终乎荣辱之算,其昭然矣。故君子舍彼取此。若夫出处不违其时,默语不失其人,天动星回而辰极犹居其所,玑旋轮转,而衡轴犹执其中,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贻厥孙谋,以燕翼子者,昔吾先友,尝从事于斯矣。

眼儿媚·迟迟春日弄轻柔

宋代 • 朱淑真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西塞山下作

唐代 • 韦庄

西塞山前水似蓝,乱云如絮满澄潭。

孤峰渐映湓城北,片月斜生梦泽南。

爨动晓烟烹紫蕨,露和香蒂摘黄柑。

他年却棹扁舟去,终傍芦花结一庵。

姜夔
简介描述:

姜夔(约1155年—约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一说南宋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另一说江西德兴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被誉为中国古代十大音乐家之一。

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姜夔词题材广泛,有感时、抒怀、咏物、恋情、写景、记游、节序、交游、酬赠等。他在词中抒发了自己虽然流落江湖,但不忘君国的感时伤世的思想,描写了自己漂泊的羁旅生活,抒发自己不得用世及情场失意的苦闷心情,以及超凡脱俗、飘然不群,有如孤云野鹤般的个性。姜夔晚居杭州西湖,卒葬西马塍。

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绛帖平》等书传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