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曾共君侯历聘来

宋代姜夔

予与张平甫自南昌同游西山玉隆宫,止宿而返,盖乙卯三月十四日也。是日即平甫初度,因买酒茅舍,并坐古枫下。古枫,旌阳在时物也。旌阳尝以草屦悬其上,土人谓屦为屐,因名曰挂屐枫。苍山四围,平野尽绿,隔涧野花红白,照影可喜,使人采撷,以藤纠缠著枫上。少焉月出,大于黄金盆。逸兴横生,遂成痛饮,午夜乃寝。明年,平甫初度,欲治舟往封禺松竹间,念此游之不可再也,歌以寿之。

曾共君侯历聘来。去年今日踏莓苔。旌阳宅里疏疏磬。挂屩枫前草草杯。

呼煮酒,摘青梅。今年官事莫徘徊。移家径入蓝田县,急急船头打鼓催。

白话译文

我和张平甫从南昌一同去游览了西山玉隆宫,在那里住了一晚就返回了,那天是乙卯年三月十四日。那天正好是张平甫的生日,所以我们就在茅屋里买了酒,一起坐在一棵古老的枫树下喝酒。这棵古枫,是当年旌阳真人还在世时的树。据说旌阳真人曾经把他的草鞋挂在树上,当地人把草鞋叫做屐,所以这棵树就被称为“挂屐枫”。四周是苍翠的山峦,平原上绿草如茵,隔着山涧的野花红白相间,影子倒映在水中,非常美丽,我们让人采了一些野花,用藤条缠在枫树上。不久,月亮升起来了,大得就像金色的盘子。我们兴致高涨,开始畅饮,直到半夜才睡觉。第二年,张平甫的生日,我们打算乘船去封禺的松竹间游玩,但想到去年的西山之行可能再也不会有了,我就写了这首歌来为他祝寿。

我们曾经一同出游,走过很多地方。去年的今天,我们踏着红、绿漫步。在旌阳真人的故居里,听到了稀疏的钟声,而在那棵旌阳真人挂过草鞋的古枫前,我们草草地举杯畅饮。

当时我们叫来酒,摘下了新鲜的青梅一起品尝。但是今年的公务繁忙,我们不能再像去年那样悠闲地徘徊。我提议不如直接搬到蓝田县去居住,让船头的人快点打鼓催行,让我们能尽快到达那里享受宁静快乐的生活。

词句注释

  1. 平甫:张鉴,字平甫,张俊之孙,张镃(功父)之弟。
  2. 乙卯:宋宁宗庆元元年(1195年)。
  3. 旌阳:指曾任旌阳令的许逊。
  4. 屦:麻、葛制成的草鞋。
  5. 少焉:不久,不一会儿。
  6. 封禺:封山、禺山的合称,在浙江湖州武康,相传禺山为禹十二代孙帝禺所居。此处代指湖州。
  7. 君侯:指张鉴。
  8. 历聘:多次游访。
  9. 磬: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以玉或石制成。
  10. 屩:草鞋。
  11. 煮酒:烫酒。
  12. 蓝田县:属今陕西,古代以出产美玉闻名,境内有蓝田山,因产美玉被称之为玉山。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与好友张鉴同游南昌西山玉隆观的纪游词。因游玩时正是张鉴生目,所以词中也暗带祝寿之意。词前小序写得楚楚有致,纪游、述古、写景、兴情,造语古雅而有韵致。开篇逆笔倒叙“去年今日”,故言“曾其”“历聘”。“旌阳”二句语气似过去时,可看作去年所历。“疏疏磬”切合宫观之乐的特点(非急管繁弦),“草草杯”实述山野饮食的简朴(“草草”不是马虎)。过片接到今年。三月青梅出,取其“煮酒”可以开胃,故成为风俗,晏殊有“青梅煮酒斗时新”,诗词中此类语句甚多。一个“呼”字,可见兴致之高,即序中“逸兴横生”表现之一。“官事莫徘徊”,因张鉴有职在身,所以勉励他进取有为,不必在山林江湖与仕途官守之间徘徊不定。结拍以蓝田代张鉴在封禺的别墅,并暗以食玉长生的古典为张鉴祝寿--此夏承焘等言之甚详。纪游抒怀,此词平平无奇;但作为与好友生日同游的祝寿词,却有道家老祖“大音希声”不言而喻的风格。以记共游兼带祝寿,看来是写寿词比较高明的办法,《阮郎归》二首也是这种写法。

夏承焘、吴无闻《姜白石词校注》:此词寿张平甫初度。全首以记游占绝大篇幅,而差无祝寿俗套。所用两个典故:一个是许真君逊,他合家成仙,仙人是长生不老的。另一个是蓝田山,杜甫《去矣行》:“未试囊中餐玉法,明朝且入蓝田山。”蓝田山产美玉,古人有炼玉法,李白诗:“仙人炼玉处,羽化留遗踪。”亦有餐玉法,认为“玉是阳精之纯者,食之以御水气”,见《周礼·天官·玉府》“王齐,则供食玉”句注。《后魏书》载,李预居长安,羡古人餐玉之法,“乃采访蓝田,掘得若环壁杂器者,大小百余……预乃椎七十枚为屑食之。”综此两典,其隐寓祝愿平甫长寿之意甚明。

创作背景

此词是宋宁宗庆元元年(1195年)姜夔和张鉴游冶南昌西山所写的一首记游词。当年三月十四这天正是张鉴的生日,因此此词在记游的同时,也寄寓了祝愿友人长寿之意。

猜你喜欢

舟中立秋

清代 • 施闰章

垂老畏闻秋,年光逐水流。

阴云沉岸草,急雨乱滩舟。

时事诗书拙,军储岭海愁。

洊饥今有岁,倚棹望西畴。

河传·同伴

唐代 • 温庭筠

同伴,相唤。杏花稀,梦里每愁依违。仙客一去燕已飞,不归,泪痕空满衣。

天际云鸟引晴远,春已晚,烟霭渡南苑。雪梅香,柳带长,小娘,转令人意伤。

宿湖中

唐代 • 白居易

水天向晚碧沉沉,树影霞光重叠深。

浸月冷波千顷练,苞霜新橘万株金。

幸无案牍何妨醉,纵有笙歌不废吟。

十只画船何处宿,洞庭山脚太湖心。

采莲曲

唐代 • 李白

若耶溪边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喜迁莺·街鼓动

唐代 • 韦庄

街鼓动,禁城开,天上探人回。凤衔金榜出云来,平地一声雷。

莺已迁,龙已化,一夜满城车马。家家楼上簇神仙,争看鹤冲天。

姜夔
简介描述:

姜夔(约1155年—约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一说南宋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另一说江西德兴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被誉为中国古代十大音乐家之一。

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姜夔词题材广泛,有感时、抒怀、咏物、恋情、写景、记游、节序、交游、酬赠等。他在词中抒发了自己虽然流落江湖,但不忘君国的感时伤世的思想,描写了自己漂泊的羁旅生活,抒发自己不得用世及情场失意的苦闷心情,以及超凡脱俗、飘然不群,有如孤云野鹤般的个性。姜夔晚居杭州西湖,卒葬西马塍。

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绛帖平》等书传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