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叶飞·题君善祝发图

明代沈宜修

闷怀难表。西风弄,愁人踪迹颠倒。笑弃华发付凄凉,露泣芙蓉老。梦破柳烟胡蝶晓。沈吟掷镜寒云扫。世事总休休,但倩取幽窗月影,夜半留照。

憔悴,动处非狂,愁时易醉,画里人应知道。绕崖黄叶正纷纷,好共哀猿啸。落蕊楚江君莫恼。芳洲处处悲秋早。自有闲云飞伴,松月山空,桂丛烟渺。

白话译文

苦闷的心怀难以表达,偏偏西风捉弄人,愁闷的人心神错乱,必然踪迹颠倒。豁出去将满头白发,付之凄凉的一笑,像衰老的芙蓉,露水如泪珠滚掉。好比庄子化成蝴蝶,飞绕烟柳的梦刚醒,便久久地沉吟,然后将镜子一扔,把白发如寒云般扫掉。人间万事总要丢开,只请月光穿过幽静的窗,半夜里将愁闷的人照耀。

画中人是多么憔悴!心动时非要致狂,愁闷时容易醉酒,这些都是憔悴的原因,画里人应该知道。黄叶正绕着山崖纷纷飘落,秋风正好与哀猿一起长啸。花落楚江你不要烦恼,芳洲到处都是令人悲秋的草。自然有闲云飞来相伴,明月照松空山静寂,更有桂花丛里烟雾缥缈。

词句注释

  1. 华发:花白头发。
  2. 沈吟:深思。寒云:寒天的云。
  3. 芳洲:芳草丛生的小洲。悲秋:对萧瑟秋景而伤惑。
  4. 闲云:悠然飘浮的云。
  5. 松月:松间明月。多用以渲染幽然情景。
  6. 桂丛:桂树林。多指隐居之地。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词,画的内容是作者的哥哥沈自继正要正削发出家。这是一个很少有人触及的题材,作者敢于此处落墨,足见其才识不凡。作者入手抓住一闷字大做文章,描写了君善因对现实失望而勘破世俗的经历。他满腹愁怨苦闷难以表达,在寒冷的西风下东奔西走,踪迹无定,衣食无着,揽镜自照,但见白雪满头,凄然一笑里,饱含无限辛酸,坎坷的人生,使他对前途丧失信心,感到人世间的一切,犹如幻梦破灭,展转反思。词中通过"沉吟"、"掷镜"两个动作的描写,细致入微地刻画了他削发为僧经历的痛苦思想斗争,以及他最终割断尘缘的决绝。于是,抛弃一切尘念,如风卷残云般将头发剃净,万事皆休,一无所求。幽窗残月,独伴古佛青灯,长夜绵绵,万念俱灭。接着作者惋惜地评论了画中人之所以憔悴的原因,那是你因而心底躁动而产生的狂态,欲望不遂而借酒浇愁以至愁苦万端的结果啊。最后作者把眼光放在了画的背景,那一片凄凉秋景上,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摭取画面上有代表性的景物,将肃杀的秋天与凄惋的情怀融为一体,以简洁的语言加以描述,绕崖黄叶,哀猿啸鸣,落蕊楚江,芳洲秋草,构成了萧瑟悲凉的幽暗意境,暗示人生无处不存在苦恼,而遁入空门,反倒怡然自得。作者最后也是用画境表示了跳出尘世的快乐,与自在闲云为友,与青松明月为侣,伴寂寂空山,看桂香袅袅生烟,置身如此美境,乐而忘忧,还会再记挂凡尘的苦恼吗?

猜你喜欢

墨云拖雨过西楼。水东流,晚烟收。柳外残阳,回照动帘钩。今夜巫山真个好,花未落,酒新篘。

美人微笑转星眸。月华羞,捧金瓯。歌扇萦风,吹散一春愁。试问江南诸伴侣,谁似我,醉扬州。

酒泉子·雨渍花零

五代 • 李珣

雨渍花零,红散香凋池两岸。别情遥,春歌断,掩银屏。

孤帆早晚离三楚,闲理铀筝愁几许。曲中情,弦上语,不堪听!

水龙吟·听兮清佩琼瑶些

宋代 • 辛弃疾

用“些语”再题瓢泉,歌以饮客,声韵甚谐,客皆为之釂。

听兮清佩琼瑶些。明兮镜秋毫些。君无去此,流昏涨腻,生蓬蒿些。虎豹甘人,渴而饮汝,宁猿猱些。大而流江海,覆舟如芥,君无助、狂涛些。

路险兮山高些。块予独处无聊些。冬槽春盎,归来为我,制松醪些。其外芳芬,团龙片凤,煮云膏些。古人兮既往,嗟予之乐,乐箪瓢些。

放鹤亭记

宋代 • 苏轼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十二,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忻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屦,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馀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元丰元年十一月初八日记。

古柏行

唐代 • 杜甫

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

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

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閟宫。

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

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

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功。

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

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翦伐谁能送?

苦心岂免容蝼蚁,香叶终经宿鸾凤。

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

沈宜修
简介描述:

沈宜修(1590年—1635年),字宛君,南直隶吴江(今属江苏苏州)人。沈璟侄女。中国明代词人。沈宜修生于书香世家,幼擅文翰,好吟咏。嫁与同邑叶绍袁为妻。

沈宜修有词集《鹂吹》2卷,存词190首,主要有感怀、闺情、咏物、送别、节序、悼亡几类,喜好效仿易安词,擅长用典,语言尖新,有林下风致。在众多词中,尤以书写闺情的词作最佳。著有《梅花诗》1卷、《香雪吟》1卷、《鹂吹》2卷附1卷,并辑有《伊人思》1卷。

沈宜修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