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姬留此曲,千载一知音。
不解胡人语,空留楚客心。
声随边草动,意入陇云深。
何事长江上,萧萧出塞吟。
想当年蔡文姬漂泊异乡,留下这首曲子, 千年后才逢着一位知音。
不通胡人的语言,徒留楚客孤寂的心。
我沉醉于音乐中, 眼前似有边境上的衰草随风飘动,天空中乌云弥漫。
我漂泊在外,远方战马出塞,风声低吟。
《鄂渚听杜别驾弹胡琴》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首联从侧面写出杜别驾弹奏技艺高超,能够弹奏出蔡文姬的心境;中间两联运用联想和想象,描写听曲给诗人带来的微妙感受;尾联有双重含义,一是说长江之上的塞外之音令人有一种置身塞外的感受,二则说由此联想到安史之乱对中原的侵扰和破坏,传达出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全诗构思新奇巧妙,将音乐与历史融于一体,展现了抚琴者高妙绝伦的技艺,也寓有深沉的历史之慨。
这首诗描述的是诗人与友人泛舟江上,听其抚弹胡琴,感叹其深得曲旨、技法精湛,然后凭借丰富的想象,赋予琴声以边塞景物,展现了抚琴者高妙绝伦的技艺。
首联上句借蔡文姬交代了友人杜别驾弹奏的内容——蔡文姬留下的曲子,下句的意思是千百年之后,蔡文姬终于有了知音,那就是杜别驾。本联从侧面写出杜别驾弹奏技艺高超,能够弹奏出蔡文姬的心境。
中间两联运用联想和想象,描写听曲给诗人带来的微妙感受:诗人想到生活在匈奴的蔡文姬不懂匈奴人的言语,只剩下客居他乡的心,又仿佛看到边境上衰草随风摇动,天空中乌云弥漫。这是用听曲者的感受来表现杜别驾弹奏技艺高超,弹奏出了边塞的意境,属于侧面烘托。这两联既承接、呼应了前文的“文姬留此曲”,又领起了尾联。
尾联有双重合意:一是说长江之上竟然吹响塞外之音,令诗人有一种置身塞外的感受;二是说长江之上竟然响起塞外之音,使人联想到安史之乱对中原的侵扰和破坏,传达出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本诗构思新奇巧妙,将音乐与历史融于一体,既是一首描写音乐的佳作,也兼具咏史诗的特点。
朝发披香殿,夕济汾阴河。
于兹怀九逝,自此敛双蛾。
沾妆如湛露,绕臆状流波。
日见奔沙起,稍觉转蓬多。
朔风犯肌骨,非直伤绮罗。
衔涕试南望,关山郁嵯峨。
始作阳春曲,终成苦寒歌。
惟有三五夜,明月暂经过。
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
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
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
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
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
音响一何悲!弦急知柱促。
驰情整中带,沈吟聊踯躅。
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溪路千里曲,哀猿何处鸣?
孤臣泪已尽,虚作断肠声。
玉阑干外清江浦,渺渺天涯雨。好风如扇雨如帘,时见岸花汀草、涨痕添。
青林枕上关山路,卧想乘鸾处。碧芜千里思悠悠,惟有霎时凉梦、到南州。
江风扬浪动云根,重碇危樯白日昏。
已断燕鸿初起势,更惊骚客后归魂。
汉廷急诏谁先入,楚路高歌自欲翻。
万里相逢欢复泣,凤巢西隔九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