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灵澈上人还越中

唐代刘长卿

禅客无心杖锡还,沃洲深处草堂闲。

身随敝屦经残雪,手绽寒衣入旧山。

独向青溪依树下,空留白日在人间。

那堪别后长相忆,云木苍苍但闭关。

白话译文

禅僧并无返回之意,在沃洲的山林深处享受着闲适的生活。

身上穿着破旧的鞋子走过残留的雪迹,用手缝制着寒衣以备归乡。

独自倚靠在青溪边的树下,让阳光洒满大地。

怎能承受离别后的深深思念,只能紧闭山门,让内心的情感沉淀。

词句注释

  1. 禅客:指僧人。
  2. 杖锡:拿着锡杖,这里代指僧人。
  3. 沃洲:山名,在浙江嵊州境内,这里代指越中。
  4. 敝屦:破旧的鞋子,这里表示自己简朴的生活。
  5. 寒衣:指僧人的僧袍。
  6. 旧山:指灵澈上人的故乡。
  7. 青溪:水名,位于浙江杭州西,这里代指灵澈上人离去的方向。
  8. 云木苍苍:形容树木茂盛,这里表示对友人离去的惋惜之情。
  9. 闭关:指闭门谢客,不再与外界交往。

作品赏析

《送灵澈上人还越中》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的七言律诗,作于安史之乱期间友人灵澈返越中隐居时。诗中通过“身随敝屦经残雪”“手绽寒衣入旧山”等意象,勾勒出禅僧超脱世俗、简朴修行的形象。青溪、云木等空寂山水与“空留白日”的尘世形成对照,暗含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作品以简括凝练的笔法展现禅理哲思,尾联“别后长相忆”与“闭关”的呼应,既流露惜别之情,亦凸显修行者孤寂执著的风骨。全诗延续刘长卿五七言诗的语言风格,在送别题材中融入佛教文化内涵,通过物象反差传递出世与入世的生命观照。

猜你喜欢

夜来风雨。怅小园梅萼,飘坠无数。才见花开,又见花飞,转眼便成尘土。但教落去人知惜,更何必、重幡深护。只愁它、没个知音,枉自魂销千古。

日暮。凭高不见,叹繁华似梦,韶光迅羽。乍雨乍晴,轻暖轻寒,种种恼人情绪。天心到此应难问,漫惆怅、留春不住。看枝头、点点残英,空剩寒香一缕。

祝英台近·挂轻帆

宋代 • 苏轼

挂轻帆,飞急桨,还过钓台路。酒病无聊,欹枕听鸣舻。断肠簇簇云山,重重烟树,回首望、孤城何处。

闲离阻。谁念萦损襄王,何曾梦云雨。旧恨前欢,心事两无据。要知欲见无由,痴心犹自,倩人道道、一声传语。

好事近·梅片作团飞

宋代 • 雷应春

梅片作团飞,雨外柳丝金湿。客子短篷无据,倚长风挂席。

回流水小桥东,烟扫画楼出。楼上有人凝伫。似旧家曾识。

塘上行

魏晋 • 甄夫人

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

傍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

众口铄黄金,使君生别离。

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

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

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

莫以豪贤故,弃捐素所爱?

莫以鱼肉贱,弃捐葱与薤?

莫以麻枲贱,弃捐菅与蒯?

出亦复苦怨,入亦复苦愁。

边地多悲风,树木何翛翛!

从君致独乐,延年寿千秋。

山滴岚光水拍堤,草香沙暖净无泥。只疑误入武林溪。

两岸桃花烘日出,四围高柳到天垂。一尊心事百年期。

刘长卿
简介描述:

刘长(zhǎng )卿(约726年-789或790年),字文房,世称刘随州,宣城(今属安徽)人,一说河间(今属河北)人,中国唐代诗人。

刘长卿年少时居嵩山读书,积学以备举业,然屡试不中。玄宗天宝八载(749年)登进士第,释褐任陈留浚仪县尉。安史之乱起,南奔流落江南,至德元载(756年)被采访使李希言任为长洲县尉。至德二载(757年)冬被谤陷狱,十二月遇赦,摄海盐令。因冤情未雪,被贬南巴尉。约大历三年(768年),前后任鄂岳转运判官。大历九年(774年),因拒绝观察使吴仲孺截留财赋,反被诬为贪赃,罢官后居义兴。后贬任睦州长史,其间与当时寓居浙江的诗人李嘉祐、皇甫冉、秦系、严维、章八元等唱酬。建中元年(780年),任随州(今属湖北)刺史,世称刘随州。两年后因李希烈叛乱,弃官避地淮南、吴越,几年后去世。

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自诩为“五言长城”。中年以后阅世日深,创作技巧也日益圆熟。五律简练浑括,于深密中见清秀,如《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新年作》等,都是精工锤炼之作。七律也多秀句,如“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历来传诵人口。《登余干古县城》等篇,情调安详,视野开阔,景象鲜明而浑融,语言洗练而流畅,在盛唐的精工高华之外另创一种清空流畅的风格。五绝《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送灵澈上人》《江中对月》则以白描取胜,饶有韵致。但刘长卿诗中也存在内容单薄、字句雷同、缺少变化的缺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