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青溪记

明代袁中道

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独其水色最奇。盖世间之色,其为正也间也,吾知之,独于碧不甚了然。今见此水,乃悟世间真有碧色。如秋天,如晓岚;比之含烟新柳则较浓,比之脱箨初篁则较淡;温于玉,滑于纨;至寒至腴,可拊可餐。

白话译文

青溪的水流激荡,水花像跳跃的珍珠,又像溅落的雪片,这和其它地方的泉水也没有什么不同的,唯独水的颜色最为奇特。大概世间的颜色,多为正色(青、黄、赤、白、黑)或间色(绿、红、紫)的,这是我所知道的,然后我唯独对碧(青绿)色却不太理解。如今见到这里的水,才领悟到世间真的有碧(青绿)这种颜色。它如秋季的天空,如早晨林间的雾气;比起农家的炊烟、新发的柳枝显得有些浓,比起刚脱皮的竹笋、新竹显得有些淡;比玉更温和、比白色的丝绢更滑润,达到清冷丰裕的极致,可以抚摩饮用。

词句注释

  1. 岚:林中雾气。
  2. 箨:(tuò):竹笋皮,笋壳。
  3. 纨:白色的丝绢。
  4. 拊(fǔ):抚摩。

作品赏析

此文开篇即以青溪水流的激荡与水花跳跃为引子,迅速将人带入青溪的生动场景中;随后笔锋一转,指出青溪水与其他泉水在外观上并无太大不同,但唯独水色最为奇特,从而自然引出下文对青溪水色的详细描绘。这篇文章整体上以青溪水流的独特颜色为核心,通过生动的描绘与对比,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敏锐感知与赞美。

猜你喜欢

锦鞋赋

唐代 • 温庭筠

阑里花春,云边月新。耀粲织女之束足,燕婉嫦娥之结璘。碧𫄷缃钩,尾凤头。鞻称雅舞,履号远游。若乃金莲东昏之潘妃,宝屟经临川之江姬。匍匐非寿陵之步,妖蛊实苎萝之施。罗袜红蕖之艳,丰跗皓锦之奇。凌波微步瞥陈王,既蹀躞而容与;花尘香迹逢石氏,倏窈窕而呈姿。擎箱回津,惊萧郎之始见;李文明练,恨汉后之未持。重为系曰:瑶池仙子董双成,夜明帘额悬曲琼。将上云而垂手,顾转盼而遗情。愿绸缪于芳趾,附周旋于绮楹。莫悲更衣床前弃,侧听东晞佩玉声。

天门谣·牛渚天门险

宋代 • 贺铸

牛渚天门险,限南北、七雄豪占。清雾敛,与闲人登览。

待月上潮平波滟滟,塞管轻吹新阿滥。风满槛,历历数、西州更点。

贵主征行乐

唐代 • 李贺

奚骑黄铜连锁甲,罗旗香干金画叶。

中军留醉河阳城,娇嘶紫燕踏花行。

春营骑将如红玉,走马捎鞭上空绿。

女垣素月角咿咿,牙帐未开分锦衣。

七绝·为女民兵题照

近现代 • 毛泽东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后湖晚坐

宋代 • 陈师道

水净偏明眼,城荒可当山。

青林无限意,白鸟有余闲。

身致江湖上,名成伯季间。

目随归雁尽,坐待暮鸦还。

袁中道
简介描述:

袁中道(1570年-1626年),字小修,一作少修,别字冲修,号凫隐居士,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人。与兄宏道、宗道并称“三袁”,明代文学家、吏部郎中。“公安派”领袖之一。

袁中道少有文才,十余岁时,作《黄山》《雪》二赋,长达5000多字。长大后,宦游京师,结交四方名士。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袁中道中进士,官自徽州(今属安徽)教授,历任国子博士、南京礼部主事、南京吏部郎中等职。天启三年(1623年)八月三十日,袁中道病逝于南京,终年五十六岁。

袁中道主张打通复古派和公安派的诗学理念,既克服两派之缺陷,同时又兼采其长,这从某种程度上促成了明末复古文学和性灵文学的合流。其作品以散文为优,游记如《游石首绣林山记》《游鸣凤山记》等,情景交融,描摹入微;尺牍文如《寄蕴璞上人》《答潘景升》等,直抒胸臆,文笔明畅;日记《游居柿录》,多精粹文笔,对后世日记体散文有一定影响。袁中道的著作有《珂雪斋集》20卷和《游居柿录》20卷。其诗文主要以山水寄情、酬酢应答、感时伤怀为内容,偶有关心民瘼之作。思想平泛,艺术上也创新不多,与其文学主张不相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