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青溪记

明代袁中道

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独其水色最奇。盖世间之色,其为正也间也,吾知之,独于碧不甚了然。今见此水,乃悟世间真有碧色。如秋天,如晓岚;比之含烟新柳则较浓,比之脱箨初篁则较淡;温于玉,滑于纨;至寒至腴,可拊可餐。

白话译文

青溪的水流激荡,水花像跳跃的珍珠,又像溅落的雪片,这和其它地方的泉水也没有什么不同的,唯独水的颜色最为奇特。大概世间的颜色,多为正色(青、黄、赤、白、黑)或间色(绿、红、紫)的,这是我所知道的,然后我唯独对碧(青绿)色却不太理解。如今见到这里的水,才领悟到世间真的有碧(青绿)这种颜色。它如秋季的天空,如早晨林间的雾气;比起农家的炊烟、新发的柳枝显得有些浓,比起刚脱皮的竹笋、新竹显得有些淡;比玉更温和、比白色的丝绢更滑润,达到清冷丰裕的极致,可以抚摩饮用。

词句注释

  1. 岚:林中雾气。
  2. 箨:(tuò):竹笋皮,笋壳。
  3. 纨:白色的丝绢。
  4. 拊(fǔ):抚摩。

作品赏析

此文开篇即以青溪水流的激荡与水花跳跃为引子,迅速将人带入青溪的生动场景中;随后笔锋一转,指出青溪水与其他泉水在外观上并无太大不同,但唯独水色最为奇特,从而自然引出下文对青溪水色的详细描绘。这篇文章整体上以青溪水流的独特颜色为核心,通过生动的描绘与对比,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敏锐感知与赞美。

猜你喜欢

长歌续短歌

唐代 • 李贺

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

秦王不可见,旦夕成内热。

渴饮壶中酒,饥拔陇头粟。

凄凉四月阑,千里一时绿。

夜峰何离离,明月落石底。

徘徊沿石寻,照出高峰外。

不得与之游,歌成鬓先改。

寻诗两绝句

宋代 • 陈与义

其一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

其二

爱把山瓢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子规

元代 • 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豫让论

明代 • 方孝孺

士君子立身事主,既名知己,则当竭尽智谋,忠告善道,销患于未形,保治于未然,俾身全而主安。生为名臣,死为上鬼,垂光百世,照耀简策,斯为美也。苟遇知己,不能扶危为未乱之先,而乃捐躯殒命于既败之后;钓名沽誉,眩世骇俗,由君子观之,皆所不取也。

盖尝因而论之:豫让臣事智伯,及赵襄子杀智伯,让为之报仇。声名烈烈,虽愚夫愚妇莫不知其为忠臣义士也。呜呼!让之死固忠矣,惜乎处死之道有未忠者存焉——何也?观其漆身吞炭,谓其友曰:“凡吾所为者极难,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而怀二心者也。”谓非忠可乎?及观其斩衣三跃,襄子责以不死于中行氏,而独死于智伯。让应曰:“中行氏以众人待我,我故以众人报之;智伯以国士待我,我故以国士报之。”即此而论,让馀徐憾矣。

段规之事韩康,任章之事魏献,未闻以国士待之也;而规也章也,力劝其主从智伯之请,与之地以骄其志,而速其亡也 。郄疵之事智伯,亦未尝以国士待之也;而疵能察韩、魏之情以谏智伯。虽不用其言以至灭亡,而疵之智谋忠告,已无愧于心也。

让既自谓智伯待以国士矣,国士——济国之上也。当伯请地无厌之日,纵欲荒暴之时,为让者正宜陈力就列,谆谆然而告之曰:“诸侯大夫各安分地,无相侵夺,古之制也。今无故而取地于人,人不与,而吾之忿心必生;与之,则吾之骄心以起。忿必争,争必败;骄必傲,傲必亡”。谆切恳至,谏不从,再谏之,再谏不从,三谏之。三谏不从,移其伏剑之死,死于是日。伯虽顽冥不灵,感其至诚,庶几复悟。和韩、魏,释赵围,保全智宗,守其祭祀。若然,则让虽死犹生也,岂不胜于斩衣而死乎?让于此时,曾无一语开悟主心,视伯之危亡,犹越人视秦人之肥瘠也。袖手旁观,坐待成败,国士之报,曾若是乎?智伯既死,而乃不胜血气之悻悻,甘自附于刺客之流。何足道哉,何足道哉!

虽然,以国士而论,豫让固不足以当矣;彼朝为仇敌,暮为君臣,腆然而自得者,又让之罪人也。噫!

海上

唐代 • 李商隐

石桥东望海连天,徐福空来不得仙。

直遣麻姑与搔背,可能留命待桑田。

袁中道
简介描述:

袁中道(1570年-1626年),字小修,一作少修,别字冲修,号凫隐居士,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人。与兄宏道、宗道并称“三袁”,明代文学家、吏部郎中。“公安派”领袖之一。

袁中道少有文才,十余岁时,作《黄山》《雪》二赋,长达5000多字。长大后,宦游京师,结交四方名士。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袁中道中进士,官自徽州(今属安徽)教授,历任国子博士、南京礼部主事、南京吏部郎中等职。天启三年(1623年)八月三十日,袁中道病逝于南京,终年五十六岁。

袁中道主张打通复古派和公安派的诗学理念,既克服两派之缺陷,同时又兼采其长,这从某种程度上促成了明末复古文学和性灵文学的合流。其作品以散文为优,游记如《游石首绣林山记》《游鸣凤山记》等,情景交融,描摹入微;尺牍文如《寄蕴璞上人》《答潘景升》等,直抒胸臆,文笔明畅;日记《游居柿录》,多精粹文笔,对后世日记体散文有一定影响。袁中道的著作有《珂雪斋集》20卷和《游居柿录》20卷。其诗文主要以山水寄情、酬酢应答、感时伤怀为内容,偶有关心民瘼之作。思想平泛,艺术上也创新不多,与其文学主张不相称。

袁中道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