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宫曲·扬州汪右丞席上即事

元代卢挚

江城歌吹风流,雨过平山,月满西楼。几许年华,三生醉梦,六月凉秋。按锦瑟佳人劝酒,卷朱帘齐按凉州。客去还留,云树萧萧,河汉悠悠。

白话译文

江城扬州充满风情的笙管笛萧声和歌声十分热烈而温柔,一阵小雨经过了宽敞的平山堂,清澈的月光笼罩西楼,已经如此一大把的年纪,如同是在三生石上陶然迷醉的梦境中,虽然是夏日的六月,却凉爽如秋,弹奏锦瑟的美人是在劝酒,卷起朱帘又出来一队舞女,踩踏着《凉州》舞曲的节奏。我已经乘船离开送别者还在殷勤挽留,只见两岸上的树影婆娑天空中银河悠悠。

词语注释

  1. 双调:宫调名。蟾宫曲:是元曲牌名,属北曲双调。也是昆曲里一支用途极广的北曲曲牌。
  2. 江城,:即扬州。
  3. 平山:指平山堂,在扬州蜀冈中峰大明寺西侧,欧阳修所建。
  4. 几许:多少。
  5. 三生:佛教理论,认为人有前生、今生、来生。
  6. 锦瑟:弹拨乐器,五十弦,瑟上花纹如锦。
  7. 凉州:唐代天宝乐曲名,多表现边塞题材。
  8. 留:挽留。
  9. 河汉:天河,也称银河。

作品赏析

“江城歌吹风流,雨过平山,月满西楼”。开篇三句点明时间地点,同时写出良宵美景。“扬州”在古代一直是个繁华的高消费城市。唐代在繁荣热闹方面简直可以和首都长安相比,而夜生活则远远超过长安,“平山”兼有读书、讲学、观景之功能,因为南望江南远山正与栏杆桕平而得名。这次欢送宴会大概就在这里举行。“月满西楼”是李清照《一剪梅》中的原话,却天衣无缝。这三句写景如画,一阵雨过后,天气转晴,雨后的天空如洗。雨水冲刷了天地间的一切尘埃,又给这里送来了清爽。这对于正在欣赏歌舞品尝美酒佳肴的主客无疑是一种助兴,气氛会更加热烈。

“几许年华,三生醉梦,六月凉秋”三句触景生情。转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卢挚三十七岁时曾任江东按察副使在扬州衙门,此次再到扬州已经是二十多年过去了,自己也年过花甲,旧地重游,又见故人,感慨之多不难想象,人生如梦的感觉用“三生醉梦”来表达,更增加许多迷离朦胧,正逢这六月中却有凉爽的初秋的感觉,心情自然起伏难平。本来就百感交集之时,送别的场景再掀高潮,“按锦瑟佳人劝酒,卷朱帘齐按凉州”再转向当时场景,弹奏锦瑟的美人可能是劝酒曲或是唱着劝酒词,卷起朱帘又出来一队舞蹈演员挑着“凉州”舞曲。“卷朱帘”三字属于纪实笔法,可知是很大的演出厅,旁边还有一些化妆室等,所以节目按照顺序逐渐出场,而这是又一个高潮。“客去还留”则写离开时依依惜别和主人殷勤挽留的情景。“云树萧萧,河汉悠悠”是写离开后在船上所看到的景色。虽然不是“杨柳岸,晓风残月”的苍凉,却也很空旷悠远,与前面的热闹形成对比,委婉抒发别后的冷清和寂寞。

全篇景起景收,中间叙事兼抒情,意脉清晰,一波三折,尺幅中便有波澜,是一篇值得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此小令是卢挚在扬州汪右丞的宴席上的即兴之作。时逢大德七年(1303年),卢挚由湖南肃政廉访使北上,在扬州逗留,与友人相聚,久别重逢的欣喜促使他写下了此小令。

名家点评

  • 元代贯云石:“按锦瑟”、“卷竹帘”二句意稍重。(《阳春白雪序》)

猜你喜欢

田上

唐代 • 崔道融

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

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

万丈巍台,碧罘罳外,衮衮野马游尘。旧文书几阁,昏朝醉暮,覆雨翻云。忽变清明,紫垣敕使下星辰。经年事静,公门如水,帝甸阳春。

长安父老相语,几百年见此,独驾冰轮。又凤鸣黄幕,玉霄平溯,鹊锦新恩。画省中书,半红梅子荐盐新。归来晚,待赓吟、殿阁南薰。

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清代 • 纳兰性德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侬是嶔崎可笑人,不妨开口笑时频。有人一笑坐生春。

歌欲颦时还浅笑,醉逢笑处却轻颦。宜颦宜笑越精神。

泛沔州城南郎官湖

唐代 • 李白

乾元岁秋八月,白迁于夜郎,遇故人尚书郎张谓出使夏口。沔州牧杜公、汉阳宰王公,觞于江城之南湖,乐天下之再平也。方夜水月如练,清光可掇。张公殊有胜概,四望超然,乃顾白曰:“此湖古来贤豪游者非一,而枉践佳景,寂寥无闻。夫子可为我标之嘉名,以传不朽。”白因举酒酹水号之曰“郎官湖”,亦由郑圃之有仆射陂也。席上文士辅翼、岑静以为知言,乃命赋诗纪事,刻石湖侧,将与大别山共相磨灭焉。

张公多逸兴,共泛沔城隅。

当时秋月好,不减武昌都。

四座醉清光,为欢古来无。

郎官爱此水,因号郎官湖。

风流若未减,名与此山俱。

卢挚
简介描述:

卢挚(约1242年-1314年或约1242年-1315年后),字处道,一字莘老,号疏斋,又号嵩翁。涿郡(今河北涿县)人。

卢挚于世祖至元五年(1268年)中进士,历任少中大夫、河南路总管、集贤学士、大中大夫、翰林学士等,官至翰林承旨。诗文与姚燧、刘因齐名,但实际成就不如姚、刘二人高。曾与散曲家马致远、女艺人珠帘秀相互唱和。以散曲见称。多写闲适隐逸生活,表现对功名宦途生涯的厌倦;亦写登临凭吊之作,寄寓对时势兴衰的感慨。情感真挚,风格明丽。一些写相思别离的作品,蕴藉婉曲。

卢挚是元初较有影响的作家,散曲也为时人赞颂。对南北文风融合多有贡献。其诗文学古,注重辞采,并要求自然。《文章宗旨》是其关于诗文理论的代表作,从中可以了解元初诗文理论的面目,寻绎金元诗文发展的线路。他的诗文正是上承宋金,下开元明复古风气的一个环节。还可从其诗文《寄徵士韩从善》里知道元代诗文是沿着韩愈开启的书面语改革的道路前行的。他提倡古文“辨而不华”“质而不俚”“无排句、无陈言、无赘辞”。其著有《江东稿》《疏斋集》《疏斋后集》,已佚。有今人《卢疏斋辑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