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过分畦种瓜,旱时引水浇麻。共几个田舍翁,说几句庄家话。瓦盆边浊酒生涯。醉里乾坤大,任他高柳清风睡煞。
恰离了绿水青山那答,早来到竹篱茅舍人家。野花路畔开,村酒槽头榨。直吃的欠欠答答。醉了山童不劝咱,白发上黄花乱插。
学邵平坡前种瓜,学渊明篱下栽花。旋凿开菡萏池,高竖起荼蘼架,闷来时石鼎烹茶。无是无非快活煞,锁住了心猿意马。
雨过后便分畦种瓜,天旱时就引水浇麻。平时和几个老农在一起,谈论谈论庄稼。在瓦盆边饮酒度日,醉乡中觉得天地是如此之大,只管在高柳下吹着清风睡觉吧。
刚刚离开那边的绿水青山,又来到了竹篱茅屋的农舍。路边野花盛开,新酿的村酒香气浓烈,直喝得人东倒西歪。喝醉了山童也不管我,摘下路边的菊花,在白发上乱插。
学习邵平在山坡前种瓜,效法陶渊明在篱笆下栽花。很快就凿开荷花池,高高地搭起荼蘼架,郁闷时就拿石鼎烹茶。没什么对和错,也不去心猿意马,这样的生活真快活。
首曲写出了日常生活中的农家乐,种瓜与浇麻,关心生产,关心老农与庄稼。既有生活情调,又有社会内容,昭示出作者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也表现出他不满当年时局,不愿与浊世中的政治交涉,宁可到醉梦里去寻找心灵的栖处。
在第二首小令中,有青山绿水,又有村野农舍,路边野花盛开,纯净朴实,又充满生机。村头正新酿美酒,酒香四溢,为平面化的自然山水增添了更丰富的层次。作品中的人,也是田园风光里的动人元素。村人正在酿酒,辛勤劳作,自食其力。这画面散发出心理的宁静乃至安乐,如陶渊明所写“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村里的孩子看“我”喝酒大醉也不干涉,显露出的也是一种天真与从容小令中的“我”是整个作品的核心,既是田园生活的观照者,也是参与者。他信步漫游,自在流连。看看野花,大口喝酒,直喝得酩酊大醉。喝醉之后,满头胡乱插着黄花。虽已年老头白,却仍旧热爱生活,享受生活,海醉于美酒和美景中;喝酒是喝得“欠欠答答”(意即疯疯癫癫、痴痴呆呆),戴花是满头“乱”插,这些词语,意态横生,写出醉态,也写出狂态。白头与黄花、惺忪醉眼,相映成一派烂漫,表现出他无拘无束的心灵。此外,黄花往往被用来特指菊花。如北宋黄庭坚有《鹧鸪天》词:“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着冠。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又如李清照《醉花阴》写重阳赏菊,自伤“人比黄花瘦”。因此,老者满头菊花,又象征他高雅的情趣与节操。这正与这个无争斗、无纷扰、无是非的田园相契合共同组成了一个理想世界。这首散曲大量使用俚俗日语,如“那答”“早来到”“欠欠答答”等,形象生动,使全曲洋溢着欢快活泼的气氛。同时青山、绿水、白发、黄花、童颜稚子与苍颜老者,组成了一幅形象清晰、色彩鲜明的画面。
末曲开始二句,用了两个典故。学邵平坡前种瓜:《史记》卷五十三《萧相国世家》:“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何为相国。……诸君皆贺,邵平独吊。邵平者,故秦东陵侯。秦破,为布衣,贫,种瓜于长安城东,瓜美,故世俗谓之‘东陵瓜’,从邵平以为名也。”后人以“邵平种瓜”比喻隐士高蹈远引的生活道路。学渊明篱下栽花:陶潜《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处喻指隐士高尚闲雅的隐居生活。作者向往在平凡的日子里,像邵平那样在山坡前种几株瓜秧,像陶渊明那样在篱笆下栽几棵菊花。一会儿去挖开一片池塘让荷花在其中生根,一会儿又去高高地搭起架子让荼䕷花在上面攀援。无所事事之后就坐下来用石鼎煮水,泡一壶茶细细地品尝。这样远离风波、宁静无忧的生活真是快活啊!它令人忘却了俗世的种种企盼和妄想。曲子以一种平淡而真切的语气,道出了作者对宁静无为生活的真诚渴盼,表达了作者对入仕生活紧张、疲倦、忧虑、烦恼的厌弃。但这种“乐隐”的闲居生活,对卢挚来说,不过是“了却公家事”后的一种暂时享受。
卢挚向往隐居生活,笔下的田园就是寄托他归隐理想的形象化图景。那种天机自流的美景,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无不令人悠然神往。

三章既沛秦川雨,入关又纵阿房炬,汉王真龙项王虎。
玉玦三提王不语,鼎上杯羹弃翁姥,项王真龙汉王鼠。
垓下美人泣楚歌,定陶美人泣楚舞,真龙亦鼠虎亦鼠。
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世住京师。定国南迁归,余问柔:“广南风土, 应是不好?”柔对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因为缀词云。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玉粟收余,金丝种后,蕃航别有蛮烟。双管横陈,何人对拥无眠。不知呼吸成滋味,爱挑灯、夜永如年。最堪怜,是一泥丸,捐万缗钱。
春雷歘破零丁穴,笑蜃楼气尽,无复灰然。沙角台高,乱帆收向天边。浮槎漫许陪霓节,看澄波、似镜长圆。更应传,绝岛重洋,取次回舷。
中庭杂树多,偏为梅咨嗟。
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
露中能作实。摇荡春风媚春日,
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
伊大宗之令女,禀神惠之自然。在华年之二八,披邓林之曜鲜。明六列之尚致,服女史之话言。参过庭之明训,才朗悟而通玄。
当三春之嘉月,时将归于所天。曳丹罗之轻裳,载金翠之华钿。美荣曜之所茂,哀寒霜之已繁。岂偕老之可期?庶尽欢于馀年。何大愿之不遂,飘微躯于逆边?行悠悠于日远,入穹谷之寒山。惭柏舟于千祀,负冤魂于黄泉。我羁虏其如昨,经春秋之十二。忍胡颜之重耻,恐终风之我萃。咏芳草于万里,想音尘之仿佛。祈精爽于交梦,终寂寞而不至。哀我生之何辜,为神灵之所弃。仰蕣华其已落,临桑榆之嘘唏。
入穹庐之秘馆,亟逾时而经节。叹殊类之非匹,伤我躬之无悦。修肤体以深念,叹兰泽之空设。伫美目于胡忌,向凯风而泣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