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牡丹

宋代沈括

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 其下有一猫,未识其精粗。丞相正肃吴公与欧阳公姻家,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有带露花,则房敛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亦善求古人笔意也。

白话译文

欧阳修曾经得到一幅古画,画面上是一丛牡丹,牡丹下蹲着一只猫。欧阳修不知道这幅画的优劣。丞相吴育是欧阳修的亲家,他看到这幅古画后说:“这是正午的牡丹。根据什么来判断它(是正午的牡丹)呢?”画中的牡丹枝叶萎靡无力而且颜色干燥,这恰是花在正午阳光照射下的样子;猫的瞳孔缩成一条线,这就是正午时猫的眼睛。如果是带有露水的花,那么花心是聚拢的,而且颜色显得光泽滋润。猫的瞳孔在早晨和晚上都是圆的,太阳渐渐移向正中间,猫瞳孔就渐渐变得狭长,到了正午就像一条线了。”这是善于探究古人笔下的意境!

词句注释

  1. 本文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沈括,北宋科学家、政治家。
  2. 尝:曾经。
  3. 其下:牡丹丛下面。其:代词,代指牡丹丛。
  4. 精粗:精良和粗劣。这里指古画水平的高低。
  5. 正肃吴公:即吴育,北宋丞相,字春卿,浦城人。生于1004年,死于1058年。他谥号为“正肃”。
  6. 姻家:亲家。
  7. 何以:即“以何”,凭什么,根据什么。
  8. 明之:辨别它。明,辨别。
  9. 披哆(chǐ ):下垂散开,此处指花朵蔫的样子。
  10. 燥:干燥。
  11. 黑睛:瞳孔。
  12. 求:探究。
  13. 如线:像一条线。
  14. 房:这里指花房,即花冠,花心。
  15. 敛 :聚拢,收。
  16. 泽 :滋润。
  17. 此:指吴育说的话。
  18. 善求:善于探求。 求:探求。
  19. 笔意:这里是指画作的意境。
  20. 识:懂得
  21. 暮:晚
  22. 日:太阳
  23. 色泽:色彩鲜艳润泽
  24. 吴公:北宋丞相吴育,字春卿,浦城人。

作品赏析

这篇短文妙趣横生,讲述了欧阳修得一古画牡丹丛带猫,初不识其精妙,其姻亲吴正肃公通过细致观察,准确解读了画中细节所蕴含的时间信息,展现出其深厚的艺术鉴赏力和对古人笔意的敏锐捕捉。此文说明画家善于观察、善于探究,才能画出常人所不见之处。而要想识画之妙,亦非善于观察不可,做任何事皆如此;同时强调了写文章作画要实事求是,有崇实精神。

猜你喜欢

送曹璩归越中旧隐诗

唐代 • 刘禹锡

行尽潇湘万里余,少逢知己忆吾庐。

数间茅屋闲临水,一盏秋灯夜读书。

地远何当随计吏,策成终自诣公车。

剡中若问连州事,唯有千山画不如。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唐代 • 韦应物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点绛唇·咏风兰

清代 • 纳兰性德

别样幽芬,更无浓艳催开处。凌波欲去,且为东风住。

忒煞萧疏,争奈秋如许。还留取,冷香半缕,第一湘江雨。

临江仙·洞庭波浪飐晴天

五代 • 牛希济

洞庭波浪飐晴天,君山一点凝烟。此中真境属神仙。玉楼珠殿,相映月轮边。

万里平湖秋色冷,星晨垂影参然。橘林霜重更红鲜。罗浮山下,有路暗相连。

定西番·鸡禄山前游骑

五代 • 孙光宪

鸡禄山前游骑,边草白,朔天明,马蹄轻。鹊面弓离短韔,弯来月欲成。一只鸣鹘云外,晓鸿惊。

沈括
简介描述:

沈括(1031年-1095年),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杭州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北宋时期科学家、政治家。

沈括于官宦家庭出生,年幼时曾跟随父亲前往各地宦游。1051年,入仕,为沭阳县主簿。1063年,中进士,授扬州司理参军,任满后回京,编校昭文书籍。神宗时参加王安石变法活动,任馆阁校勘、删定三司条例。1072年,提举司天监,次年赴两浙考察水利、差役。迁太常丞,同修起居注。1075年,使辽,驳斥辽的争地要求。此后曾任翰林学士,权三司使。1077年,因与宰相吴充论免役法事,言可变法令,被蔡确弹劾,罢权三司使,出知宣州。1080年,任知延州兼鄜延路经略安抚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加龙图阁学士。1082年,因徐禧失永乐城,连累遭贬,为筠州团练副使,随州安置。晚年隐居润州,于1095年,卒于润州,年六十五,归葬钱塘。

沈括对天文、地理、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考古等都颇有研究。所著《梦溪笔谈》一书,内容涉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广阔领域,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其中论及文学与艺术的部分也不乏可取之见,还记录了北宋前期诗文革新运动的事迹。沈括的文集中对音乐的见解很独特。沈括虽为古文,却不甚推尊韩愈,所作《秀州崇德县建学记》甚至引韩愈之言而驳之。许多篇章文笔明快精当,语言形象简练,有较浓的文学意味。其作品还有《长兴集》《苍梧台记》《江州揽秀亭记》等。

沈括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