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玮大破虏师

宋代沈括

曹南院知镇戎军日,尝出战小捷,虏兵引去。玮侦虏兵去以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缓驱而还,颇失部伍。其下忧之,言与玮曰:“牛羊无用,徒縻军,不若弃之,整众而归。”玮不答,使人候。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

虏军将至近,使人谓之曰:“蕃军远来,必甚疲,吾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少选决战。”虏方苦疲甚,皆欣然,军严整。良久。玮又使人谕之:“歇定,可相驰矣。”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

遂弃牛羊而还,徐谓其下曰:“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吾以此取之。”

白话译文

曹玮主管镇戎军时,曾出战小胜,敌兵退去。曹玮侦察敌兵退离已远,于是就驱赶着缴获的牛羊和辎重车辆,缓慢地驱赶着返回,很是不成军队行列。他的部下担忧此事,对曹玮说:“牛羊无用,只是束缚军队。不如抛弃它们,整齐队伍返回。”曹玮没回答,派人去侦察。敌兵离开几十里,听说曹玮贪得牛羊之利可是军队不整齐,立刻就返回袭击曹玮军队。曹玮军队行进更加缓慢,行进中找到地势有利的地方,就停下来等待敌军。

敌军将要来到,离得很近了,曹玮派人对敌军说:“你们外国军队远来一定很疲劳,我不想趁着别人疲怠作战,请你们让战士和马休息一下,隔一会儿就决战。”敌人正苦于奔波,疲劳极了,听了这话都很高兴,军队严整的休息了很长时间。曹玮又派人告知他们:“休息好了可以相互驱马进攻了。”于是各方击鼓发兵进攻,一交战就把敌军打得大败。

于是抛弃了牛羊返回,曹玮慢慢地对他的部下说:“我知道敌人已很疲劳,故意做贪利的事来引诱他们。等到他们再来,接近行走百里了,如果趁着他们锐气便交战,还会有胜负。走远路的人,如果稍稍休息,那么腿脚疼痛麻木就站不起来了,士气也残尽了。我凭这些打败了敌人。”

词句注释

  1. “曹南院”:曹玮主持镇戎地区工作的时候。
  2. 南院:官名,“宣徽南院使”简称,这是宋时赐给皇亲国戚的高级官衔,因曹玮屡破西夏军有功,故受此封。
  3. 知:主持。
  4. 镇戎:在今甘肃省固原县。
  5. 军:宋代地方行政区划的一种,相等于府、州。
  6. 引去:撤退离开。引,撤退。
  7. 部伍:队伍。
  8. 徒:只、只是。
  9. 縻:使……受累,拖累。
  10. 候:侦查。
  11. 蕃:同“番”,对汉族之外的其他民族的蔑称。
  12. 驰:驱车马追逐,此处意为战争。
  13. 徐:慢慢地。
  14. 比:等、等到。
  15. 少选:待一会儿。

作品赏析

《曹玮大破虏师》是北宋沈括创作的记叙文,出自《梦溪笔谈》。《梦溪笔谈》共26卷,成书后,沈括又写了《补笔谈》3卷、《续笔谈》1卷,涉及军事、法律、文学艺术、数学、物理、化学、工程、生物等各个方面,内容十分广泛、丰富,是中国科学史的重要著作。

这篇选文的写作手法,比较明显地借鉴了《左传》中的《曹刿论战》。即前面两段重在叙述曹玮破敌所采用的战略战术,及其运用的过程,末段再说明采取这种战术的原因。这种写法的好处,在于叙述中留下许多悬疑,容易引起读者的兴趣;选文主要通过语言来表现曹玮这一战斗指挥者的形象,并且突出他的用兵谋略和作战经验。

文中曹玮有意“颇失部伍”,向敌人示弱,用这种假象来迷惑敌人,引诱敌军“遽还袭之”,造成敌人的疲劳;又“请休憩士马”,麻痹敌人的斗志。最后当敌军的余锐完全消失时,一举而歼灭之。他对敌人的情况(行军路程、战斗力以及心理等)非常了解,成竹在胸,所以能灵活地运用战略战术原则,巧施计谋,诱敌上钩,充分体现了古代战争指挥者的军事指挥艺术。

猜你喜欢

东还

唐代 • 李商隐

自有仙才自不知,十年长梦采华芝。

秋风动地黄云暮,归去嵩阳寻旧师。

金陵白杨十字巷

唐代 • 李白

白杨十字巷,北夹湖沟道。

不见吴时人,空生唐年草。

天地有反覆,宫城尽倾倒。

六帝馀古丘,樵苏泣遗老。

喜李翰自越至

唐代 • 刘长卿

南浮沧海上,万里到吴台。

久别长相忆,孤舟何处来。

春风催客醉,江月向人开。

羡尔无羁束,沙鸥独不猜。

春日还郊

唐代 • 王勃

闲情兼嘿语,携杖赴岩泉。

草绿萦新带,榆青缀古钱。

鱼床侵岸水,鸟路入山烟。

还题平子赋,花树满春田。

李姬传

清代 • 侯方域

李姬者,名香,母曰贞丽。贞丽有侠气,尝一夜博,输千金立尽。所交接皆当世豪杰,尤与阳羡陈贞慧善也。姬为其养女,亦侠而慧,略知书,能辨别士大夫贤否,张学士溥、夏吏部允彝急称之。少风调皎爽不群。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皆能尽其音节。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

雪苑侯生,己卯来金陵,与相识。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初,皖人阮大铖者,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屏居金陵,为清议所斥。阳羡陈贞慧、贵池吴应箕实首其事,持之力。大铖不得已,欲侯生为解之,乃假所善王将军,日载酒食与侯生游。姬曰:“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侯生三问,将军乃屏人述大铖意。姬私语侯生曰:“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其人有高义,闻吴君尤铮铮,今皆与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贱妾耶?”侯生大呼称善,醉而卧。王将军者殊怏怏,因辞去,不复通。

未几,侯生下第。姬置酒桃叶渡,歌琵琶词以送之,曰:“公子才名文藻,雅不减中郎。中郎学不补行,今琵琶所传词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迈不羁,又失意,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妾亦不复歌矣!”

侯生去后,而故开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见。姬固却之。开府惭且怒,且有以中伤姬。姬叹曰:“田公岂异于阮公乎?吾向之所赞于侯公子者谓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矣!”卒不往。

沈括
简介描述:

沈括(1031年-1095年),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杭州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北宋时期科学家、政治家。

沈括于官宦家庭出生,年幼时曾跟随父亲前往各地宦游。1051年,入仕,为沭阳县主簿。1063年,中进士,授扬州司理参军,任满后回京,编校昭文书籍。神宗时参加王安石变法活动,任馆阁校勘、删定三司条例。1072年,提举司天监,次年赴两浙考察水利、差役。迁太常丞,同修起居注。1075年,使辽,驳斥辽的争地要求。此后曾任翰林学士,权三司使。1077年,因与宰相吴充论免役法事,言可变法令,被蔡确弹劾,罢权三司使,出知宣州。1080年,任知延州兼鄜延路经略安抚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加龙图阁学士。1082年,因徐禧失永乐城,连累遭贬,为筠州团练副使,随州安置。晚年隐居润州,于1095年,卒于润州,年六十五,归葬钱塘。

沈括对天文、地理、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考古等都颇有研究。所著《梦溪笔谈》一书,内容涉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广阔领域,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其中论及文学与艺术的部分也不乏可取之见,还记录了北宋前期诗文革新运动的事迹。沈括的文集中对音乐的见解很独特。沈括虽为古文,却不甚推尊韩愈,所作《秀州崇德县建学记》甚至引韩愈之言而驳之。许多篇章文笔明快精当,语言形象简练,有较浓的文学意味。其作品还有《长兴集》《苍梧台记》《江州揽秀亭记》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