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赠吴门故人

清代汪琬

遥羡风流顾恺之,爱翻新曲复残棋。

家临绿水长洲苑,人在青山短簿祠。

芳草渐逢归燕后,落花已过浴蚕时。

一春不得陪游赏,苦恨蹉跎满鬓丝。

白话译文

钦慕顾恺之卓尔不群,悠闲地过着谱制新曲,复录棋局的隐居生活。

家在绿水之畔长洲苑,人能在青山之边短簿祠徜徉。

芳草逐渐青绿,正逢归来的燕子;百花凋谢委地,已过了浴蚕的时节。

整整一个春天不能游山玩水,只能任苦闷白了双鬓。

词语注释

  1. 顾恺之:东晋时无锡人,博学多才。
  2. 翻新曲:谱制新乐曲。
  3. 复残棋:下棋老手在棋枰上棋子完局后,能再摆出原来某一阶段的残局。
  4. 长洲苑:在苏州西南,春秋时吴王阖闾游猎处。
  5. 短簿祠:《吴郡志》:“短簿祠在虎丘云岩寺。寺本晋东亭献穆公王殉及其弟珉之宅,殉居桓温征西府时号‘短主簿’,俗因以名其祠。”
  6. “芳草”二句:写春季景物。浴蚕,《农政全书》:“二月十二日浴蚕,以菜花、野菜花、韭花、桃花、白豆花揉诸水中,而浴之。”
  7. 蹉跎:白费时间。
  8. 丝:借指白发。

作品赏析

所谓“吴门故人”,是指作者的挚友顾苓。他在明亡之后隐居不仕,吟赏山水,棋曲自娱,颇得人生乐趣。相反,作者汪碗却羁身宦途,不能尽游赏之乐。所以诗的开头两句“遥羡风流顾恺之,爱翻新曲复残棋”表明了对顾苓所选择的隐居生涯的钦羡之情。将顾苓直接比作才华绝世的顾恺之,更为充沛地肯定了顾苓的人品才学;以谱制新曲、复录棋局概括顾苓的生活乐趣,更能衬托出自己宦途的忙碌无聊。

“家临绿水长洲苑,人在青山短薄祠”,这两句写顾苓隐居地的名胜,进一步抒发自己对顾苓的羡慕与向往。长洲苑与瓶簿祠都是苏州的游览胜地,“绿水”、青山”描绘出了环境的优美动人,“家临”,“人在”则刻画出了顾苓徜徉于名胜古迹、绿水青山之中的自得。仿佛人与爱物完全融化在了一起,彼此毫无阻隔,这正是作者所向往、所追求的人生乐趣。

“芳草渐逢归燕后,落花已过浴蚕时”,这两句紧承上联,从季节景物入手,写顾苓隐居生活所具有的盎然生机。作者选择春天的景象,芳草、归燕、落花、浴蚕,使生活充满诗意,充满春的气息。这与作者所处的官场又形成了鲜明对比。

最后两句“一春不得陪游赏,苦恨蹉跎满鬓丝”,是作者对仕途生活厌倦悔恨情感的直接表白。“苦恨”两字有力,“蹉跎”一词真实感人。作者内心的苦恼烦闷、仿徨、矛盾,通过这四个字贴切准确地揭示了出来。明知这是生命的浪费,却不得不继续敷衍周旋;明知这与自己的志趣相违背,却不能与之彻底决裂,其中的苦涩滋味只有当事者才能品味得出。所以作者写来也就分外的真切感人。

创作背景

由明入清的文人几乎都难以摆脱出仕与隐居的矛盾纠缠。儒家入世的人生观鞭策着他们积极踏入仕途;异族入侵的现实、民族意识的观念又肯定着隐居的人生路途。汪碗二十岁时正值清兵入关,他的家乡也曾被践踏蹂情绪、不平的感慨,时时袭上心头。这首《寄赠吴门故人》便是这种矛盾心境的流露。

猜你喜欢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唐代 • 韩愈

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夫冀北马多天下。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郡邪?解之者曰:“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焉。苟无良,虽谓无马,不为虚语矣。”

东都,固士大夫之冀北也。恃才能深藏而不市者,洛之北涯曰石生,其南涯曰温生。大夫乌公,以鈇钺7镇河阳之三月,以石生为才,以礼为罗,罗而致之幕下。未数月也,以温生为才,于是以石生为媒,以礼为罗,又罗而致之幕下。东都虽信多才士,朝取一人焉,拔其尤;暮取一人焉,拔其尤。自居守河南尹,以及百司之执事,与吾辈二县之大夫,政有所不通,事有所可疑,奚所咨而处焉?士大夫之去位而巷处者,谁与嬉游?小子后生,于何考德而问业焉?缙绅之东西行过是都者,无所礼于其庐。若是而称曰:“大夫乌公一镇河阳,而东都处士之庐无人焉。”岂不可也?

夫南面而听天下,其所托重而恃力者,惟相与将耳。相为天子得人于朝廷,将为天子得文武士于幕下,求内外无治,不可得也。愈縻于兹,不能自引去,资二生以待老。今皆为有力者夺之,其何能无介然于怀邪?生既至,拜公于军门,其为吾以前所称,为天下贺;以后所称,为吾致私怨于尽取也。留守相公首为四韵诗歌其事,愈因推其意而序之。

鬓云松令·枕函香

清代 • 纳兰性德

枕函香,花径漏。依约相逢,絮语黄昏后。时节薄寒人病酒,刬地梨花,彻夜东风瘦。

掩银屏,垂翠袖。何处吹箫,脉脉情微逗。肠断月明红豆蔻,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

胡旋女

唐代 • 白居易

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

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飖转蓬舞。

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

人间物类无可比,奔车轮缓旋风迟。

曲终再拜谢天子,天子为之微启齿。

胡旋女,出康居,徒劳东来万里余。

中原自有胡旋者,斗妙争能尔不如。

天宝季年时欲变,臣妾人人学圜转。

中有太真外禄山,二人最道能胡旋。

梨花园中册作妃,金鸡障下养为儿。

禄山胡旋迷君眼,兵过黄河疑未反。

贵妃胡旋惑君心,死弃马嵬念更深。

从兹地轴天维转,五十年来制不禁。

胡旋女,莫空舞,数唱此歌悟明主。

田家词

唐代 • 元稹

牛咤咤,田确确。

旱块敲牛蹄趵趵,种得官仓珠颗谷。

六十年来兵簇簇,月月食粮车辘辘。

一日官军收海服,驱牛驾车食牛肉。

归来收得牛两角,重铸锄犁作斤劚。

姑舂妇担去输官,输官不足归卖屋。

愿官早胜仇早覆,农死有儿牛有犊。誓不遣官军粮不足。

院中独坐

元代 • 虞集

何处它年寄此生,山中江上总关情。

无端绕屋长松树,尽把风声作雨声。

汪琬
简介描述:

汪琬(1624年-1691年),字苕文,号钝庵,又号钝翁、老钝、液仙、玉遮山樵,学者称尧峰先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中国清代文学家、官员、学者、散文家。

汪琬少孤,随族舅徐汧学习举业。与宋实颖、计东、徐元文、吴兆骞等人创慎交社,后入以吴伟业为宗主的十郡大社,声名渐起。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举乡试,次年中进士,观政通政司。未几假归,肆力古文辞,念古文道丧,以振起百数十年文运之衰而自命。不久,补户部福建司主事,分司大通桥。岁满,改刑部员外郎,迁郎中。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秋,奏销案起,例降二级调用,先罢官南归,后左迁北城兵马司指挥。康熙九年(1670年),因病辞官归家,结庐尧蜂,闭户著书。康熙十八年(1679年),召试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编修,与修《明史》,在馆60余日,撰史稿175篇,即杜门称疾,逾年告归。归10年而卒。

汪琬文论思想较为丰富,受朱熹影响,强调文道合一。其为文根柢六经,浸淫《史》《汉》,取法唐、宋、元、明诸大家,立言命意,皆有所本。汪琬之文也有一些缺陷。由于其过于强调法度,推崇雅驯,往往显得有些局促。魏禧批评其文“奉古人法度”“守之而莫敢过”。宋荦《国朝三家文钞》将汪琬、侯方域、魏禧并称为清初散文“三大家”。汪琬亦能诗,与王士禛多有唱和,有“汪王”之称。论诗不分唐宋,既重唐诗,又崇宋诗。主张“温柔敦厚”之诗教,反对工巧、新奇。汪琬著有《钝翁类稿》62卷,《续稿》56卷等。

汪琬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