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望月

南北朝朱超

大江阔千里,孤舟无四邻。

唯余故楼月,远近必随人。

入风先绕晕,排雾急移轮。

若教长似扇,堪拂艳歌尘。 

白话译文

大江辽阔,千里茫茫,只有我一只小船在江中孤零零司州没有伴。

只有以前在家中楼上看到的月亮,或远或近总是伴随着我。

起风前它四周先围着一个彩环,散雾时它又像急速游动向前。

倘如它能永远象一把园扇,可以拂去艳情场上的尘烟。

词句注释

  1. 大江:指诗人月夜泛舟所在的江。无考证。
  2. 无四邻:指周围没有其他船只。
  3. 唯余:只有。故楼:指家乡之楼。月随人行,故现在照“我”之月,仍是“故楼月”。这两句是说只有这家乡的月亮,远近都跟随着“我”。
  4. 入风:遇风。晕:月四周有时有云气围绕如环叫做月晕。这种现象由于上层云气含雨点或冰点,月光遇到它发生折射作用而造成,所以常为将风雨之兆。
  5. 排雾:冲开、排开云雾。轮:月轮。月亮在云层中穿行,时时露出月轮,好像是在排云穿雾,急速地转动月轮。
  6. 似扇:古人咏扇的诗赋形容扇的圆常以月为比,如古乐府《怨歌行》云:“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又傅玄《扇赋》云:“何皎月之纤素。”诗中倒转过来,以扇比月。
  7. 堪:能,可。拂:拂拭。艳歌尘:指唱艳歌的人身上的尘土。歌人歌舞时常持扇而舞,扇似明月,故由月而想到扇,由扇而想到持扇人的歌者,想到替歌人拂尘。

作品赏析

“大江阔千里,孤舟无四邻”,开头两句交待了望月的时间、地点、环境。江,是横阔千里、浩渺无际的大江;舟,是孤舟,无四邻的孤舟。二者对比鲜明,表达了诗人旅途的孤寂。而旅途的孤寂又无处诉说,只有遥寄明月了,为引出下文做了铺垫。

“唯余故楼月,远近必随人”,承接上句。诗人展开奇思妙想:他不觉孤独,认定此月正是老家楼上常见的那轮明月,原是“旧时相识”,因而不管自己去家远或近,它始终不离不弃跟随在身边,更深层地表达出了思恋与孤独之苦。诗人不再觉得孤寂,精神便不颓丧了。由此又自然列入三联对“故楼月”的描写,仍用拟人的方法。

“入风先绕晕,排雾急移轮”,诗人一抛写月常用手法,别出心裁,故作错觉。月见风来袭,便让晕来围绕;见云雾来遮,便急忙调转车轮驶走。忽明忽暗之间,也暗示诗人思绪的起伏不定:感激它为照我陪我而作的辛勤,赞美它那艰难的经历和勇于防范的精神,这种模棱的认识又延续下去。

“若教长似扇,堪拂艳歌尘”,此联以扇拟月,抒发人生感慨,设想它若长圆不缺似团扇,就能用来为唱艳歌的拂尘了。这里月似团扇,歌者持此唱着艳歌,更是美女,诗人借喻远在千里外的心中人。由“故楼月”到“故楼人”,经过一些联想的中介,怀人的意思就曲折地表达了出来,合情合理,耐人寻味。

创作背景

梁元帝萧绎在位仅三年,先有侯景之乱,梁武帝、梁简文帝先后死难,而后又与弟弟萧纪不和,国内的变乱和外来的祸患,使得国家没有安宁的时候。朱超官至中书舍人,长期服侍元帝,也有爱国忠君之心。面对皇帝遇难,国家破灭,作为臣子却只有报国救驾之心,而没有报国救驾之力。怀着这样沉重的心情,诗人于月夜泛舟“大江”之上,乃作此诗《舟中望月》。

名家点评

  • 文学家、散文家刘锬:“《舟中望月》立意新颖,比喻不落俗套,不愧为咏月诗中的佳作。”

猜你喜欢

诉衷情·出林杏子落金盘

宋代 • 周邦彦

出林杏子落金盘。齿软怕尝酸。可惜半残青紫,犹印小唇丹。

南陌上,落花闲。雨斑斑。不言不语,一段伤春,都在眉间。

宫中词

唐代 • 朱庆馀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新荷叶·薄露初零

宋代 • 李清照

薄露初零,长宵共、永昼分停。绕水楼台,高耸万丈蓬瀛。芝兰为寿,相辉映、簪笏盈庭。花柔玉净,捧觞别有娉婷。

鹤瘦松青,精神与、秋月争明。德行文章,素驰日下声名。东山高蹈,虽卿相、不足为荣。安石须起,要苏天下苍生。

寄韩潮州愈

唐代 • 贾岛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

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

渔家傲·题玄真子图

宋代 • 张元干

钓笠披云青嶂绕,绿蓑细雨春江渺。白鸟飞来风满棹。收纶了,渔童拍手樵青笑。

明月太虚同一照,浮家泛宅忘昏晓。醉眼冷看城市闹。烟波老,谁能惹得闲烦恼。

朱超
简介描述:

朱超(生卒年不详), 朱超、朱超道、朱越,各诗集所载名多互见,疑是一人。《隋书·经籍志》说他为“梁中书舍人”,原有集一卷,已佚。从他留存的诗看,他应该是梁末时人,曾追随过梁元帝萧绎。今存诗17首。其诗长于写景咏物,情致深婉,不尚华辞。

朱超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