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望月

南北朝朱超

大江阔千里,孤舟无四邻。

唯余故楼月,远近必随人。

入风先绕晕,排雾急移轮。

若教长似扇,堪拂艳歌尘。 

白话译文

大江辽阔,千里茫茫,只有我一只小船在江中孤零零司州没有伴。

只有以前在家中楼上看到的月亮,或远或近总是伴随着我。

起风前它四周先围着一个彩环,散雾时它又像急速游动向前。

倘如它能永远象一把园扇,可以拂去艳情场上的尘烟。

词句注释

  1. 大江:指诗人月夜泛舟所在的江。无考证。
  2. 无四邻:指周围没有其他船只。
  3. 唯余:只有。故楼:指家乡之楼。月随人行,故现在照“我”之月,仍是“故楼月”。这两句是说只有这家乡的月亮,远近都跟随着“我”。
  4. 入风:遇风。晕:月四周有时有云气围绕如环叫做月晕。这种现象由于上层云气含雨点或冰点,月光遇到它发生折射作用而造成,所以常为将风雨之兆。
  5. 排雾:冲开、排开云雾。轮:月轮。月亮在云层中穿行,时时露出月轮,好像是在排云穿雾,急速地转动月轮。
  6. 似扇:古人咏扇的诗赋形容扇的圆常以月为比,如古乐府《怨歌行》云:“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又傅玄《扇赋》云:“何皎月之纤素。”诗中倒转过来,以扇比月。
  7. 堪:能,可。拂:拂拭。艳歌尘:指唱艳歌的人身上的尘土。歌人歌舞时常持扇而舞,扇似明月,故由月而想到扇,由扇而想到持扇人的歌者,想到替歌人拂尘。

作品赏析

“大江阔千里,孤舟无四邻”,开头两句交待了望月的时间、地点、环境。江,是横阔千里、浩渺无际的大江;舟,是孤舟,无四邻的孤舟。二者对比鲜明,表达了诗人旅途的孤寂。而旅途的孤寂又无处诉说,只有遥寄明月了,为引出下文做了铺垫。

“唯余故楼月,远近必随人”,承接上句。诗人展开奇思妙想:他不觉孤独,认定此月正是老家楼上常见的那轮明月,原是“旧时相识”,因而不管自己去家远或近,它始终不离不弃跟随在身边,更深层地表达出了思恋与孤独之苦。诗人不再觉得孤寂,精神便不颓丧了。由此又自然列入三联对“故楼月”的描写,仍用拟人的方法。

“入风先绕晕,排雾急移轮”,诗人一抛写月常用手法,别出心裁,故作错觉。月见风来袭,便让晕来围绕;见云雾来遮,便急忙调转车轮驶走。忽明忽暗之间,也暗示诗人思绪的起伏不定:感激它为照我陪我而作的辛勤,赞美它那艰难的经历和勇于防范的精神,这种模棱的认识又延续下去。

“若教长似扇,堪拂艳歌尘”,此联以扇拟月,抒发人生感慨,设想它若长圆不缺似团扇,就能用来为唱艳歌的拂尘了。这里月似团扇,歌者持此唱着艳歌,更是美女,诗人借喻远在千里外的心中人。由“故楼月”到“故楼人”,经过一些联想的中介,怀人的意思就曲折地表达了出来,合情合理,耐人寻味。

创作背景

梁元帝萧绎在位仅三年,先有侯景之乱,梁武帝、梁简文帝先后死难,而后又与弟弟萧纪不和,国内的变乱和外来的祸患,使得国家没有安宁的时候。朱超官至中书舍人,长期服侍元帝,也有爱国忠君之心。面对皇帝遇难,国家破灭,作为臣子却只有报国救驾之心,而没有报国救驾之力。怀着这样沉重的心情,诗人于月夜泛舟“大江”之上,乃作此诗《舟中望月》。

名家点评

  • 文学家、散文家刘锬:“《舟中望月》立意新颖,比喻不落俗套,不愧为咏月诗中的佳作。”

猜你喜欢

答洪驹父书

宋代 • 黄庭坚

驹父外甥教授:别来三岁,未尝不思念。闲居绝不与人事相接,故不能作书,虽晋城亦未曾作书也。专人来,得手书。审在官不废讲学,眠食安胜,诸稚子长茂,慰喜无量。

寄诗语意老重,数过读,不能去手;继以叹息,少加意读书,古人不难到也。诸文亦皆好,但少古人绳墨耳,可更熟读司马子长、韩退之文章。凡作一文,皆须有宗有趣,始终关键,有开有阖。如四渎虽纳百川,或汇而为广泽,汪洋千里,要自发源注海耳。老夫绍圣以前,不知作文章斧斤,取旧所作读之,皆可笑。绍圣以后,始知作文章。但以老病情懒,不能下笔也。外甥勉之,为我雪耻。

《骂犬文》虽雄奇,然不作可也。东坡文章妙天下,其短处在好骂,慎勿袭其轨也。甚恨不得相见,极论诗与文章之善病,临书不能万一。千万强学自爱,少饮酒为佳。所寄《释权》一篇,词笔纵横,极见日新之效。更须治经,深其渊源,乃可到古人耳。《青琐》祭文,语意甚工,但用字时有未安处。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文章最为儒者末事,然索学之,又不可不知其曲折,幸熟思之。至于推之使高,如泰山之崇崛,如垂天之云;作之使雄壮,如沧江八月之涛,海运吞舟之鱼。又不可守绳墨令俭陋也。

浣溪沙·闺情

宋代 • 李清照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归舟江行望燕子矶作

清代 • 厉鹗

石势浑如掠水飞,渔罾绝壁挂清晖。

俯江亭上何人坐?看我扁舟望翠微。

王氏能远楼

元代 • 范梈

游莫羡天池鹏,归莫问辽东鹤。

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

请君得酒勿少留,为我痛酌王家能远之高楼。

醉捧勾吴匣中剑,斫断千秋万古愁。

沧溟朝旭射燕甸,桑枝正搭虚窗面。

昆仑池上碧桃花,舞尽东风千万片。

千万片,落谁家?愿倾海水溢流霞。

寄谢尊前望乡客,底须惆怅惜天涯。

记九溪十八涧

近现代 • 林纾

过龙井山数里,溪色澄然迎面,九溪之北流也。溪发源于杨梅坞。余之溯溪,则自龙井始。

溪流道万山中,山不峭而堑,踵趾错互,苍碧莫辨途径。沿溪取道,东瞥西匿,前若有阻而旋得路。水之未入溪号皆曰涧。涧以十八,数倍于九也。

余遇涧即止。过涧之水,必有大石亘其流。水石冲激,蒲藻交舞。溪身广四五尺,浅者沮洳,由草中行;其稍深者,虽渟蓄犹见沙石。

其山多茶树,多枫叶,多松。过小石桥,向安理寺路,石犹诡异。春箨始解,攒动岩顶,如老人晞发。怪石折迭,隐起山腹,若橱,若几,若函书状。即林表望之,滃然带云气。杜鹃作花,点缀山路;岩日翳吐。出山已亭午矣。

时光绪己亥三月六日。同游者达县吴小村、长乐高凤岐、钱塘邵伯䌹。

朱超
简介描述:

朱超(生卒年不详), 朱超、朱超道、朱越,各诗集所载名多互见,疑是一人。《隋书·经籍志》说他为“梁中书舍人”,原有集一卷,已佚。从他留存的诗看,他应该是梁末时人,曾追随过梁元帝萧绎。今存诗17首。其诗长于写景咏物,情致深婉,不尚华辞。

朱超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