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

宋代苏轼

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莫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白话译文

犹如仙境般的茶山,流动着的云雾滋润了灵草般的茶芽,洗遍了嫩嫩的茶芽。

好友曹辅投我所好送来月圆般的团茶,品尝茶汤,顿觉清风拂来,习习春意就要来到杭州了。

要知道这等冰清玉洁的茶叶不但内质高雅,而且是不加任何油膏。

作一首小诗,请君千万不要见笑,实在是自古好茶犹如美人,让人神魂颠倒、情怀顿开啊。

词句注释

  1. 曹辅:字载德,沙县人。宋元符进士,历任秘书省正字。徽宗多微行,辅上疏切谏,贬官郴州六年,怡然不介意。靖康中,累官签书。高宗即位仍旧职,未几卒。
  2. 壑源:宋代福建省有名产茶地方。
  3. 仙山:此指茶山。
  4. 灵草:指茶芽。
  5. 湿行云:指茶芽为流动着的云雾所湿润。言山之高,上多云雾。因而茶叶自然品质好。
  6. 香肌:指茶芽。这句是说茶叶加工时要经过洗涤,否则香味不出。
  7. 玉川子:唐卢仝号,这里苏轼用以自比。
  8. 明月:指团茶。这句说曹辅把壑源茶送到苏轼家。
  9. 武林:旧时杭州的别称,以武林山得名。这句是说作者饮了此茶,不觉清风生两腋,从而感到武林的春意。
  10. 玉雪:指不加膏油的茶叶。
  11. 心肠:此指茶的内质。
  12. 膏油:指在茶饼面上涂一层膏油;这是当时流行的一种作法。

作品赏析

《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是一首七言律诗。诗的首联以想象之笔写茶叶生长环境的清幽与采摘时的纯净;颔联以品茶的感受,说茶之清香四溢,沁人心脾;颈联直抒胸臆,称赞茶的品质如同玉雪般纯洁无瑕,其美好源自内心而非外表的华丽或人工的装饰;尾联以戏谑之语作结,说上好的茶叶就如同佳人一般。整首诗构思巧妙、比喻贴切,既展现了茶的独特魅力,又寄托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与向往。

猜你喜欢

贺新郎·西湖

宋代 • 文及翁

一勺西湖水。渡江来、百年歌舞,百年酣醉。回首洛阳花世界,烟渺黍离之地。更不复、新亭堕泪。簇乐红妆摇画艇,问中流、击楫谁人是。千古恨,几时洗。

余生自负澄清志。更有谁、磻溪未遇,傅岩未起。国事如今谁倚仗,衣带一江而已。便都道、江神堪恃。借问孤山林处士,但掉头、笑指梅花蕊。天下事,可知矣。

秋声赋

宋代 • 欧阳修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予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

“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夫!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

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近现代 • 秋瑾

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

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栀子花诗

明代 • 沈周

雪魄冰花凉气清,曲栏深处艳精神。

一钩新月风牵影,暗送娇香入画庭。

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

宋代 • 欧阳修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苏轼
简介描述: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与父苏洵、弟苏辙三人并称“三苏”。

嘉祐二年(1057年),参加殿试中乙科,赐进士及第(一说赐进士出身)。嘉祐六年(1061年),参加制科考试,授大理评事、佥书凤翔府判官。宋神宗时,曾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出任兵部尚书、礼部尚书等职,外放治理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随着新党执政,又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赦北还,病逝于常州。南宋时期,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文著述宏富,纵横恣肆,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善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宋四家”;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寒食帖》《潇湘竹石图》《枯木怪石图》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