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疾衡檐下,由来浩气真。
五行将禁火,十步任寻春。
致敬惟桑梓,邀欢即主人。
回看后凋色,青翠有松筠。
我因病在屋里休养,但我的精神依然坚韧不拔。
根据五行的理论,现在是禁止用火的时期,但我仍然可以在十步之内寻找春天的气息。
朋友们就近随意踏青走游,也还惬意;并以农家自有之物招待,表示敬意,家宴间举饮甚欢。
当我回头看时,那些后凋的树木依然保持着青翠的颜色,就如同松树和竹子一样坚韧、长久。
这是一首赠答朋友兼述志的诗。徐鹏先生将此诗系年于开元二十七年(739年),云“当与前诗(指《李少府与王九再来》)作于同一时期。”朋友李少府曾于寒食节前来访,并有赠诗:浩然也有回赠。也许是回赠未能尽意,因此再“重酬”一首。
首联先写自己养疾于陋室之家,但浩然之气从未泯灭,透露出一种“君子忧道不忧贫”精神。二、三两联回忆友人来访时的情景:适逢清明节前的寒食节,虽然禁火冷食,但朋友们就近随意踏青走游,也还惬意。并以农家自有之物招待,表示敬意,家宴间举饮甚欢,表现了朋友间不拘形式的真挚诚朴的友谊。末联借用典故,语意双关,一方面再次表述心志,要像松竹一样不畏严寒困窘,一方面暗指和朋友的友谊如松竹长青。诗的立意稳正,笔调含蓄,表现了一种闲雅气度。
乘夕棹归舟,缘源路转幽。
月明看岭树,风静听溪流。
岚气船间入,霜华衣上浮。
猿声虽此夜,不是别家愁。
仆七岁时,见眉州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岁。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令乎?乃为足之云。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骊岫飞泉泛暖香,九龙呵护玉莲房。
平明每幸长生殿,不从金舆惟寿王。
陇头远行客,陇上分流水。
流水无尽期,行人未云已。
浅才通一命,孤剑适千里。
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己。
别后闲情何所寄,初莺早雁相思。如今憔悴异当时,飘零心事,残月落花知。
生小不知江上路,分明却到梁溪。匆匆刚欲话分携,香消梦冷,窗白一声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