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永嘉江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唐代孟浩然

我行穷水国,君使入京华。

相去日千里,孤帆天一涯。

卧闻海潮至,起视江月斜。

借问同舟客,何时到永嘉。

白话译文

我此行将去水乡的尽头,您却要奉使命赶赴京华。

日行千里相距越来越远,孤舟远隔各在地角天涯。

静卧舟中倾听海潮奔涌,起看江上残月渐渐西斜。

请问一道乘船行旅的人,什么时候才能到达永嘉?

词句注释

  1. 永嘉江:即瓯江,在浙江省东南境。有南北二源,至丽水县合,经青田县、永嘉县,东入于海。山阴:旧县名,今浙江绍兴市。后与会稽合并为绍兴。崔少府国辅:崔国辅,唐代诗人。吴郡(今江苏苏州附近)人,一说为山阴人。开元十四年(726年)进士,曾官山阴尉,后入京中特科,官至集贤直学士、礼部郎中。少府,官名,始于战国,秦汉相沿,为九卿之一。唐代因县令称明府,县尉为县令之佐,也称为少府。后世亦沿。
  2. 穷水国:遍游水乡。穷,穷尽。此处为深入意。水国,水乡,指浙江一带。因为江南水多,故称。
  3. 京华:即京城,因文物荟萃于京城。故称。
  4. “相去”二句:《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此用其意。孤帆,犹孤舟。天一涯,天的一边,天的一头。涯,边际,极限。
  5. 海潮:海水潮汛。海水受月球的引力作定时涨落,早为潮,晚为汐。
  6. 借问:因问,请问。
  7. 永嘉:县名。今浙江省温州市。

作品赏析

诗人旅中怀念友人,以诗代简,用清朗自然的语言抒写与友人相去日远、天各一方的离情,表达了诚挚、深厚的思念。整首诗着意于“穷”字,对比崔国辅的为仕而升迁,自己却无为国效力的机会,至今仍是一介布衣、孤寂游子,伴一叶孤帆,穷走水国。诗中表现了客居他乡的孤独感,隐约透露出不得意于仕途的怅然无奈的情绪。一二句将水国与京华对比,初步展示诗人心中的苦楚,末四句一“闻”一“视”一“问”,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内心的不宁、失落和无可奈何的感情。艺术上,全篇流畅飘逸,语若贯珠,一片神行,似乎脱口而出,不见使用技巧之迹,却对偶不失,章法有序;以人物的动作展示内心世界,显得形象而含蓄,留给读者以充足的审美想象;状水乡旅况宛然在目,真是孟诗清醇淡远的典型之作。

创作背景

崔国辅开元二十三年中特科,授许昌令。此诗当作于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崔国辅入京时,当时孟浩然正漫游吴越,自会稽赴永嘉途中。孟浩然白日与崔国辅话别,夜宿永嘉江船上,有感而作此诗。

名家点评

  • 明代高棅《唐诗品汇》引南宋刘辰翁:(“卧闻”二句)不必思索皆有。
  • 明代唐汝询《汇编唐诗十集》:对偶不失,语若贯珠,才是至境。
  • 清代范大士《历代诗法》:一片神理,思路都绝。

猜你喜欢

阮郎归·美人消息隔重关

近现代 • 王国维

美人消息隔重关,川途弯复弯。沉沉空翠厌征鞍,马前山复山。

浓泼黛,缓拖鬟,当年看复看。只余眉样在人间,相逢艰复艰。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广谪仙怨·胡尘犯阙冲关

唐代 • 窦弘余

天宝十五载正月,安禄山反,陷没洛阳。王师败绩,关门不守。车驾幸蜀,途次马嵬驿,六军不发,赐贵妃自尽,然后驾行。次骆谷,上登高下马,望秦川,遥辞陵庙,再拜,呜咽流涕,左右皆泣。谓力士曰:“吾听九龄之言,不到于此。”乃命中使往韶州,以太牢祭之。因上马索长笛,吹笛,曲成,潸然流涕,伫立久之。时有司旋录成谱,及銮驾至成都,乃进此谱,请名曲。帝谓:“吾因思九龄,亦别有意,可名此曲为《谪仙怨》。”其旨属马嵬之事。厥后以乱离隔绝,有人自西川传得者,无由知,但呼为《剑南神曲》。其音怨切,诸曲莫比。大历中,江南人盛为此曲。随州刺史刘长卿左迁睦州司马,祖筵之内,长卿遂撰其词。吹之为曲,意颇自得。盖亦不知本事⒁。余既备知,聊因暇日撰其辞,复命乐工唱之,用广其不知者。其词曰:

胡尘犯阀冲关,金辂提携玉颜。云雨此时萧散,君王何日归还?

伤心朝恨暮恨,回首千山万山。独望天边初月,蛾眉犹自弯弯。

上人书

宋代 • 王安石

尝谓:文者,礼教治政云尔。其书诸策而传之人,大体归然而已。而曰“言之不文,行之不远”云者,徒谓辞之不可以已也,非圣人作文之本意也。

自孔子之死久,韩子作,望圣人于百千年中,卓然也。独子厚名与韩并,子厚非韩比也,然其文卒配韩以传,亦豪杰可畏者也。韩子尝语人文矣,曰云云,子厚亦曰云云。疑二子者,徒语人以其辞耳,作文之本意,不如是其已也。孟子曰:“君子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诸左右逢其原。”独谓孟子之云尔,非直施于文而已,然亦可托以为作文之本意。

且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诚使巧且华,不必适用;诚使适用,亦不必巧且华。要之以适用为本,以刻镂绘画为之容而已。不适用,非所以为器也。不为之容,其亦若是乎?否也。然容亦未可已也,勿先之,其可也。

某学文久,数挟此说以自治。始欲书之策而传之人,其试于事者,则有待矣。其为是非耶?未能自定也。执事正人也,不阿其所好者,书杂文十篇献左右,愿赐之教,使之是非有定焉。

感弄猴人赐朱绂

唐代 • 罗隐

十二三年就试期,五湖烟月奈相违。

何如买取胡孙弄,一笑君王便著绯。

孟浩然
简介描述: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孟浩然生于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