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永嘉江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唐代孟浩然

我行穷水国,君使入京华。

相去日千里,孤帆天一涯。

卧闻海潮至,起视江月斜。

借问同舟客,何时到永嘉。

白话译文

我此行将去水乡的尽头,您却要奉使命赶赴京华。

日行千里相距越来越远,孤舟远隔各在地角天涯。

静卧舟中倾听海潮奔涌,起看江上残月渐渐西斜。

请问一道乘船行旅的人,什么时候才能到达永嘉?

词句注释

  1. 永嘉江:即瓯江,在浙江省东南境。有南北二源,至丽水县合,经青田县、永嘉县,东入于海。山阴:旧县名,今浙江绍兴市。后与会稽合并为绍兴。崔少府国辅:崔国辅,唐代诗人。吴郡(今江苏苏州附近)人,一说为山阴人。开元十四年(726年)进士,曾官山阴尉,后入京中特科,官至集贤直学士、礼部郎中。少府,官名,始于战国,秦汉相沿,为九卿之一。唐代因县令称明府,县尉为县令之佐,也称为少府。后世亦沿。
  2. 穷水国:遍游水乡。穷,穷尽。此处为深入意。水国,水乡,指浙江一带。因为江南水多,故称。
  3. 京华:即京城,因文物荟萃于京城。故称。
  4. “相去”二句:《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此用其意。孤帆,犹孤舟。天一涯,天的一边,天的一头。涯,边际,极限。
  5. 海潮:海水潮汛。海水受月球的引力作定时涨落,早为潮,晚为汐。
  6. 借问:因问,请问。
  7. 永嘉:县名。今浙江省温州市。

作品赏析

诗人旅中怀念友人,以诗代简,用清朗自然的语言抒写与友人相去日远、天各一方的离情,表达了诚挚、深厚的思念。整首诗着意于“穷”字,对比崔国辅的为仕而升迁,自己却无为国效力的机会,至今仍是一介布衣、孤寂游子,伴一叶孤帆,穷走水国。诗中表现了客居他乡的孤独感,隐约透露出不得意于仕途的怅然无奈的情绪。一二句将水国与京华对比,初步展示诗人心中的苦楚,末四句一“闻”一“视”一“问”,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内心的不宁、失落和无可奈何的感情。艺术上,全篇流畅飘逸,语若贯珠,一片神行,似乎脱口而出,不见使用技巧之迹,却对偶不失,章法有序;以人物的动作展示内心世界,显得形象而含蓄,留给读者以充足的审美想象;状水乡旅况宛然在目,真是孟诗清醇淡远的典型之作。

创作背景

崔国辅开元二十三年中特科,授许昌令。此诗当作于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崔国辅入京时,当时孟浩然正漫游吴越,自会稽赴永嘉途中。孟浩然白日与崔国辅话别,夜宿永嘉江船上,有感而作此诗。

名家点评

  • 明代高棅《唐诗品汇》引南宋刘辰翁:(“卧闻”二句)不必思索皆有。
  • 明代唐汝询《汇编唐诗十集》:对偶不失,语若贯珠,才是至境。
  • 清代范大士《历代诗法》:一片神理,思路都绝。

猜你喜欢

露颗添花色,月彩投窗隙。春思如中酒,恨无力。洞房咫尺,曾寄青鸾翼。云散无踪迹。罗帐熏残,梦回无处寻觅。

轻红腻白,步步熏兰泽。约腕金环重,宜装饰。未知安否,一向无消息。不似寻常忆。忆后教人,片时存济不得。

赠司勋杜十三员外

唐代 • 李商隐

杜牧司勋字牧之,清秋一首杜秋诗。

前身应是梁江总,名总还曾字总持。

心铁已从干镆利,鬓丝休叹雪霜垂。

汉江远吊西江水,羊祜韦丹尽有碑。

生查子·春山烟欲收

五代 • 牛希济

春山烟欲收,天澹星稀小。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喜李翰自越至

唐代 • 刘长卿

南浮沧海上,万里到吴台。

久别长相忆,孤舟何处来。

春风催客醉,江月向人开。

羡尔无羁束,沙鸥独不猜。

一剪梅·袁州解印

宋代 • 刘克庄

陌上行人怪府公,还是诗穷,还是文穷?下车上马太匆匆,来是春风,去是秋风。

阶衔免得带兵农,嬉到昏钟,睡到斋钟。不消提岳与知宫,唤作山翁,唤作溪翁。

孟浩然
简介描述: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孟浩然生于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