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村里旧生涯,瘦竹疏梅处士家。深耕浅种收成罢。酒新篘,鱼旋打,有鸡豚竹笋藤花。客到家常饭,僧来谷雨茶,闲时节自炼丹砂。
习惯了杏花村里的诗酒生涯,几丛瘦竹几树疏梅环绕着隐士的家。一年四季深耕浅种,秋收完成便有闲暇。这里有新酿的美酒、刚打来的鲜鱼,还有鸡、猪、竹笋和藤花。客人来了招待吃一顿家常便饭,僧人来了品尝谷雨节前采摘的嫩茶,清闲时自己也炼一点丹砂。
这首小曲写景抒情,通过描写作者隐居田园生活的点点滴滴,抒发了他对于隐逸生活的满足和喜爱之情。
此曲如同一首远离喧器的隐逸之歌,在描述恬淡生活的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的喜悦和满足之情。首先,作者从生活环境方面写自己的隐逸生活。“杏花村里旧生涯,瘦竹疏梅处士家”,作者生活在竹林深处的杏花村里,家中有些许梅花点缀。杏花村不禁让人想到杜牧的名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借指作者简单朴素的诗酒生活。竹子是瘦竹,而梅花是疏梅。自古以来文人都爱竹梅,竹梅成为象征清新高洁的最佳事物,此处不仅写出作者高雅的品位和爱好,还奇寓着作者与世无争的气节和淡泊明志的情怀,更显得清秀飘逸。“深耕浅种收成罢”写的是作者亲耕亲种。体会农田之乐不在于农田劳作和饲养之辛劳,而是去体会收获所带来欣喜之情。这份真情显得尤为珍贵。
“酒新篘,鱼旋打,有鸡豚竹笋藤花。”作者在享受辛苦耕耘喜悦的同时,再筛上一壶自酿的好酒,打条河里的鲜鱼,还有自养的鸡、豚等来下,新酒、鱼、鸡、猪、竹笋、藤花,这些不仅是乡间农家之物,更是作者辛勤劳作后的产物,这种自食其力的生活让作者活得十分惬意舒适,如鱼儿回到了水中一样欢愉,表现出作者的满足之情和对于生活的喜爱。
“客到家常饭,僧来谷雨茶。”作者除了在物质方面非常丰富,精神方面也有着同样的满足。作者多和僧人、隐士交往。招待客人的是粗茶淡饭,看似简单,其实是作者将自己美好的生活同朋友分享的真性情。最后句“闲时节自炼丹砂”,指作者修身养性,寻求养生之道。“闲暇”则点出了作者劳逸结合的生活方式。全曲描绘的生活有质朴优雅的环境,有辛苦的劳作,有丰收的喜悦,更有兴趣相投的朋友,这样的生活是多么恬淡闲适,令人神往。
这首小曲写的是一种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不是追求荣华富贵功名利禄,而是向往着修身养性。全曲通过质朴轻快的语言道出作者的住所、饮食、朋友。在躬耕亲行中体会农家之乐,在闲时炼丹养生,以此来获得别样的隐逸乐趣。这种生活方式兼收并蓄,精神物质兼备,达到人生的另一种大圆满。
杨朝英做官之后曾归隐。他的隐居并不像许多隐士一样简单地养养花草,喝酒吟诗,而是亲自体验耕作之劳苦。这首散曲表现的就是田园生活,其创作时间不详。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送客归来灯火尽。西楼淡月凉生晕。明日潮来无定准。潮来稳。舟横渡口重城近。
江水似知孤客恨。南风为解佳人愠。莫学时流轻久困。频寄问。钱塘江上须忠信。
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之外,于今为要绥,而习类尚因其故。人皆以予自上国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
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求其所谓甚陋者而莫得。独其结题鸟言,山栖羝服,无轩裳宫室之观,文仪揖让之缛,然此犹淳庞质素之遗焉。盖古之时,法制未备,则有然矣,不得以为陋也。
夫爱憎面背,乱白黝丹,浚奸穷黠,外良而中螫,诸夏盖不免焉。若是而彬郁其容,宋甫鲁掖,折旋矩矱,将无为陋乎?夷之人乃不能此,其好言恶詈,直情率遂,则有矣。世徒以其言辞物采之眇而陋之,吾不谓然也。
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龙场之民,老稚日来视,予喜不予陋,益予比。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谓予之乐之也,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
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之以卉药,列堂阶,办室奥,琴编图史,讲诵游适之道略具,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 “何陋”,以信孔子之言。
嗟夫!诸夏之盛,其典章礼乐,历圣修而传之,夷不能有也,则谓之陋固宜;于后蔑道德而专法令,搜抉钩絷之术穷,而狡匿谲诈,无所不至,浑朴尽矣!
夷之民,方若未琢之璞,未绳之木,虽粗砺顽梗,而椎斧尚有施也,安可以陋之?斯孔子所为欲居也欤?虽然,典章文物,则亦胡可以无讲?今夷之俗,崇巫而事鬼,渎礼而任情,不中不节,卒未免于陋之名,则亦不讲于是耳。然此无损于其质也。诚有君子而居焉,其化之也盖易。而予非其人也,记之以俟来者。
问人生、头白京国,算来何事消得。不如罨画清溪上,蓑笠扁舟一只。人不识,且笑煮、鲈鱼趁著莼丝碧。无端酸鼻,向岐路消魂,征轮驿骑,断雁西风急。
英雄辈,事业东西南北。临风因甚泣。酬知有愿频挥手,零雨凄其此日。休太息,须信道、诸公衮衮皆虚掷。年来踪迹。有多少雄心,几翻恶梦,泪点霜华织。
上行幸河东,祠后土,顾视帝京欣然,中流与群臣饮燕,上欢甚,乃自作《秋风辞》曰: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