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村里旧生涯,瘦竹疏梅处士家。深耕浅种收成罢。酒新篘,鱼旋打,有鸡豚竹笋藤花。客到家常饭,僧来谷雨茶,闲时节自炼丹砂。
习惯了杏花村里的诗酒生涯,几丛瘦竹几树疏梅环绕着隐士的家。一年四季深耕浅种,秋收完成便有闲暇。这里有新酿的美酒、刚打来的鲜鱼,还有鸡、猪、竹笋和藤花。客人来了招待吃一顿家常便饭,僧人来了品尝谷雨节前采摘的嫩茶,清闲时自己也炼一点丹砂。
这首小曲写景抒情,通过描写作者隐居田园生活的点点滴滴,抒发了他对于隐逸生活的满足和喜爱之情。
此曲如同一首远离喧器的隐逸之歌,在描述恬淡生活的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的喜悦和满足之情。首先,作者从生活环境方面写自己的隐逸生活。“杏花村里旧生涯,瘦竹疏梅处士家”,作者生活在竹林深处的杏花村里,家中有些许梅花点缀。杏花村不禁让人想到杜牧的名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借指作者简单朴素的诗酒生活。竹子是瘦竹,而梅花是疏梅。自古以来文人都爱竹梅,竹梅成为象征清新高洁的最佳事物,此处不仅写出作者高雅的品位和爱好,还奇寓着作者与世无争的气节和淡泊明志的情怀,更显得清秀飘逸。“深耕浅种收成罢”写的是作者亲耕亲种。体会农田之乐不在于农田劳作和饲养之辛劳,而是去体会收获所带来欣喜之情。这份真情显得尤为珍贵。
“酒新篘,鱼旋打,有鸡豚竹笋藤花。”作者在享受辛苦耕耘喜悦的同时,再筛上一壶自酿的好酒,打条河里的鲜鱼,还有自养的鸡、豚等来下,新酒、鱼、鸡、猪、竹笋、藤花,这些不仅是乡间农家之物,更是作者辛勤劳作后的产物,这种自食其力的生活让作者活得十分惬意舒适,如鱼儿回到了水中一样欢愉,表现出作者的满足之情和对于生活的喜爱。
“客到家常饭,僧来谷雨茶。”作者除了在物质方面非常丰富,精神方面也有着同样的满足。作者多和僧人、隐士交往。招待客人的是粗茶淡饭,看似简单,其实是作者将自己美好的生活同朋友分享的真性情。最后句“闲时节自炼丹砂”,指作者修身养性,寻求养生之道。“闲暇”则点出了作者劳逸结合的生活方式。全曲描绘的生活有质朴优雅的环境,有辛苦的劳作,有丰收的喜悦,更有兴趣相投的朋友,这样的生活是多么恬淡闲适,令人神往。
这首小曲写的是一种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不是追求荣华富贵功名利禄,而是向往着修身养性。全曲通过质朴轻快的语言道出作者的住所、饮食、朋友。在躬耕亲行中体会农家之乐,在闲时炼丹养生,以此来获得别样的隐逸乐趣。这种生活方式兼收并蓄,精神物质兼备,达到人生的另一种大圆满。
杨朝英做官之后曾归隐。他的隐居并不像许多隐士一样简单地养养花草,喝酒吟诗,而是亲自体验耕作之劳苦。这首散曲表现的就是田园生活,其创作时间不详。

铺眉苫眼早三公,裸袖揎拳享万钟。胡言乱语成时用,大纲来都是烘。说英雄谁是英雄?五眼鸡岐山鸣凤。两头蛇南阳卧龙,三脚猫渭水飞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昨夜个人曾有约,严城玉漏三更。一钩新月几疏星。夜阑犹未寝,人静鼠窥灯。
原是瞿唐风间阻,错教人恨无情。小阑干外寂无声。几回肠断处,风动护花铃。
为吴道士夜醮作
青霓扣额呼宫神,鸿龙玉狗开天门。
石榴花发满溪津,溪女洗花染白云。
绿章封事咨元父,六街马蹄浩无主。
虚空风气不清冷,短衣小冠作尘土。
金家香弄千轮鸣,扬雄秋室无俗声。
愿携汉戟招书鬼,休令恨骨填蒿里。
桂布白似雪,吴绵软于云。
布重绵且厚,为裘有余温。
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
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
中夕忽有念,抚裘起逡巡。
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
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
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