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彦章画像记

宋代欧阳修

太师王公,讳彦章,字子明。郓州寿张人也。事梁,为宣义军节度使,以身死国,葬于郑州之管城。晋天福二年,始赠太师。

公在梁以智勇闻。梁晋之争数百战,其为勇将多矣;而晋人独畏彦章。自乾化后,常与晋战,屡困庄宗于河上。及梁末年,小人赵岩等用事,梁之大臣老将,多以谗不见信,皆怒而有怠心;而梁亦尽失河北,事势已去,诸将多怀顾望。独公奋然自必,不少屈懈,志虽不就,卒死以忠。公既死而梁亦亡矣。悲夫!

五代终始才五十年,而更十有三君,五易国而八姓。士之不幸而出乎其时,能不污其身得全其节者,鲜矣!公本武人,不知书,其语质,平生尝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盖其义勇忠信出于天性而然。予于五代书,窃有善善恶恶之志。至于公传,未尝不感愤叹息。惜乎旧史残略,不能备公之事。

康定元年,予以节度判官来此。求于滑人,得公之孙睿所录家传,颇多于旧史,其记德胜之战尤详。又言:敬翔怒末帝不肯用公,欲自经于帝前;公因用笏画山川,为御史弹而见废。又言:公五子,其二同公死节。此皆旧史无之。又云:公在滑,以谗自归于京师,而史云召之。是时,梁兵尽属段凝,京师赢兵不满数千;公得保銮五百人之郓州,以力寡,败于中都。而史云将五千以往者,亦皆非也。

公之攻德胜也,初受命于帝前,期以三日破敌;梁之将相闻者皆窃笑。及破南城,果三日。是时,庄宗在魏,闻公复用,料公必速攻,自魏驰马来救,已不及矣。庄宗之善料,公之善出奇,何其神哉!

今国家罢兵四十年,一旦元昊反,败军杀将,连四五年,而攻守之计,至今未决。予尝独持用奇取胜之议,而叹边将屡失其机。时人闻予说者,或笑以为狂,或忽若不闻,虽予亦惑不能自信。及读公家传,至于德胜之捷,乃知古之名将,必出于奇,然后能胜。然非审于为计者不能出奇,奇在速,速在果,此天下伟男子之所为,非拘牵常算之士可到也。每读其传,未尝不想见其人。

后二年,予复来通判州事。岁之正月,过俗所谓铁枪寺者,又得公画像而拜焉。岁久磨灭,隐隐可见。亟命工完理之,而不敢有加焉,惧失其真也。公尤善用枪,当时号“王铁枪”。公死已百年,至今俗犹以名其寺,童儿牧竖皆知王铁枪之为良将也。一枪之勇,同时岂无?而公独不朽者,岂其忠义之节使然欤?画已百余年矣,完之复可百年。然公之不泯者,不系乎画之存不存也。而予尤区区如此者,盖其希慕之至焉耳。读其书,尚想乎其人;况得拜其像,识其面目,不忍见其坏也。画既完,因书予所得者于后,而归其人,使藏之。

白话译文

太师王彦章,字子明,郓州寿张人。在后梁任过宣义军节度使,以身殉国,葬在郑州管城。晋天福二年,才赠太师称号。

在后梁,他以智勇双全闻名。后梁与后晋的战争大小几百次,勇猛的将领不知有多少,而晋人独独畏惧王彦章。自从梁朝乾化年间以后,他经常与晋军作战,多次把李存勖围困在河上。到了梁朝末年,小人赵岩等专权,后梁的大臣老将多因谗言不被皇帝信任,都心怀愤怒而对国事懈怠。而梁朝也因此完全失去了河北之地。大势已去,军中将领对时局都抱观望态度,只有彦章发奋坚持不渝,没有丝毫退缩懈怠,报国之志虽未成功,但终于以死尽忠。彦章已去,梁也随即灭亡了,可悲啊!

五代从开始到结束,才五十四年,却更换了十三位国君,五次改朝换代,八姓先后掌握政权。士人不幸出生在这个时代,能保持自身不受污染,终生重视名节的实在太少了!彦章本来是一个带兵打仗的武夫,不懂文化,言语质朴,平生经常对人说:“豹死留皮,人死留名。”他的义烈勇敢、忠诚守信都是出自他的天性。我编写《五代史》,曾怀有扬善贬恶的意图,写到彦章的传记,深为他的经历感愤叹息,可惜旧五代史残缺简略,不能详细记载他的事迹。

康定元年,我因担任节度判官来到滑州,向滑州人寻求有关彦章的材料,终于找到彦章的孙子王睿所记录的《家传》,内容比旧史丰富,其中记德胜之战尤其详细。《家传》又提到梁朝宰相敬翔因恼怒梁末帝不肯起用彦章,想在末帝面前自杀。还提到彦章因为用朝笏在地上指画山川形势,被御史弹劾。又说彦章五个儿子,有两个与其一道殉节。这些都是旧史没有的。又说彦章在滑州,因受谗言自行赶回京师辩白,而旧史却说是末帝召他回去。唐军逼境时,后梁的军队当时全归段凝掌握,京城的老弱残兵不足几千,彦章只得到五百名保驾士兵前往郓州去抵御敌军,因为兵力单薄,兵败中都。但是旧五代史却说他率领五千人去郓州。这些都是旧五代史记载不对的地方。

彦章进攻德胜城的时候,在接受皇帝军令时,保证在三天之内破敌。后梁的将相们听到这样的话都在暗暗发笑。等到攻破德胜城南门的时候,果然只有三天。当时,后唐庄宗在魏州,听到彦章又被任用,料定其一定快速进攻德胜,便从魏州亲自赶到德胜救援,结果已经来不及了。庄宗善于预料,彦章善于出奇制胜,这是多么的神奇啊。

现在我们宋朝有四十年没打过仗了,一朝赵元昊反叛,便打败我们的军队,杀死我们的将领,接连四五年如此,可我们到现在还没有制定出攻守的策略。我曾独自坚持出奇制胜的建议,但遗憾边防将领屡次失掉机会。同时人们在听到我的说法时,有人笑我狂妄,有人根本不予理睬。就是我自己也感到迷惘,不敢确定自己的意见是否正确。等到读了王彦章家传,看到德胜大捷,才知道古来名将,必定是出奇才能制胜。不过,不能周密计划的人便难于出奇,并且出奇要迅速果断,这才是天下伟人的举动,不是那些被常规所束缚的人能办得到的。我每次读他的家传,总是想象王彦章的模样。

两年后,我又来到滑州做通判。今年正月,经过百姓所说的铁枪寺前,又找到并拜谒了王彦章的画像。这幅画像因年代久远,磨损得十分厉害,只能模模糊糊地现出彦章的模样。我马上命令画工加以修饰整理,却不敢随便添加什么,恐怕失掉了真实的面目。王彦章善使铁枪,当时的人称他“王铁枪”,他虽然离世已有百年,现在人们还在用铁枪作为庙名,连小孩都知道王铁枪是一位良将。使用铁枪的勇士难道当时没有别人吗?但只有王彦章名垂不朽,难道不是因为他的忠义气节吗?画像已历时一百多年,修饰整理后又可保存百年。不过,彦章的永垂不朽, 并不在画像的保存与否。我之所以留心这幅画像的原因,只是由于钦佩到了极点。读他的书,尚且想像他的模样,何况得以拜谒他的画像,看到了他的模样呢!所以不忍心看到画像的损坏。画像修好之后,便在背后写下了我的感受,然后物归原主,让他好好保存。

词句注释

  1. 王彦章:五代时后梁名将,骁勇善战,与晋王李存勖交战,拒降被杀。《旧五代史》《新五代史》都有王彦章的传。
  2. 太师王公:即王彦章,他死后追赠太师官衔。太师为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之一,故称王公。
  3. 郓(yùn)州:唐代属河南道,今山东省郓城。寿张:县名,今属山东省。
  4. “事梁”句:王彦章为后梁太祖朱温部将,骁勇善战。
  5. 宣义军节度使:据《旧五代史·梁书·末帝纪》载:龙德元年(921年),“王彦章为宣义军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使。”宣义军:治所在滑州(今河南省滑县)。
  6. 管城:今郑州。
  7. 晋天福二年:即公元937年。晋:指后晋。天福:后晋高祖石敬瑭的年号。
  8. 晋人独畏彦章:据《新五代史·死节传》:“晋人畏彦章之在梁也,必欲招致之。”晋人:指李存勖,建立后唐,为唐庄宗,他曾说:“彦章骁勇,吾尝避其锋。”
  9. 乾化:后梁太祖朱温年号(911年—912年)。庄宗:后唐庄宗李存勖。在“德胜之战”中,作战百余次,庄宗多次被围困。
  10. “及梁”几句:据《新五代史·死节传》:“梁末帝昏乱,小人赵岩、张汉杰等用事,大臣宿将多被谗间,彦章虽为招讨副使,而谋不见用。”赵岩:原名霖,唐末名将赵隼之次子,使朱友贞继位为梁末帝,因受宠信,官至户部尚书,权倾天下。河北:黄河以北地区。顾望:观望,指怀有二心。
  11. 自必:自己有信心,不动摇,坚决。就:成功。
  12. 五代终始才五十年:从公元907年朱温建后梁到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称帝,共五十余年。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史称“五代”。
  13. 十有三君:后梁朱温、朱友贞;后唐李存勖、李嗣源、李从厚、李从珂;后晋石敬瑭、石重贵;后汉刘知远、刘承祐;后周郭威、柴荣、柴宗训,共十三君。
  14. 五易国而八姓:五次改朝换代,八次改换国姓。八姓:朱(后梁)、李(后唐)、石(后晋)、刘(后汉)、郭(后周)、柴(后周),加上后唐明宗李嗣源、废帝李从珂均为养子,本为异姓,总共八姓。
  15. 鲜:少。
  16. 其语质:他说话语言质朴。质:质朴。
  17. 五代书:指欧阳修所写的《五代史记》,为了与《旧五代史》相区别,称《新五代史》。
  18. 窃有善善恶恶之志:和意有扬善贬恶的志向。善善:扬善。前一“善”为动词,名动。恶恶:贬恶。前一“恶”为动词,名动。《史记·太史公自序》:“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
  19. 公传:指王彦章的传记。旧史:指薛居正等撰的《旧五代史》。残略:残缺不全而简略。不能备公之事:不能全部记下他的事迹。
  20. 康定元年: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欧阳修任武成军节度判官,到了滑州。
  21. 家传:自己家写的家中人物传记。
  22. 德胜之战:龙德三年(923年)四月,晋王李存勖攻陷郓州,王彦章任招讨使,当时赶往滑州滑台,水陆并进,切断李存勖的交通要道黄河渡口德胜桥,攻下南城,梁军大胜。
  23. “又言”句:又说:宰相敬翔因梁末帝不肯任用王彦章而发怒,拿着绳子要在末帝面前上吊。《新五代史·死节传》:“宰相敬翔顾事急,以绳内靴中,入见末帝,泣曰:‘先帝取天下,不以臣为不肖,所谋无不用。今强敌未灭,陛下弃忽臣言,臣身不用,不如死。’乃引绳将自经。末帝使人止之,问所欲言。翔曰:‘事急矣,非彦章不可!’末帝乃召彦章为招讨使,以段凝为副。”敬翔:字子振,同州冯翊人,擅长刀笔,有计谋,为梁太祖重用。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梁亡国,自缢而死。自经:自缢,吊死。
  24. “公因”二句:王彦章于杨刘之战失败后,却被副招讨使段凝诬陷,说他“使酒轻敌而至于败。”于是末帝罢免彦章,升段凝为招讨使。王彦章急赴京城入见末帝辩解,用朝笏画地,申诉作战真相。赵岩趁机指使御史以“不恭”罪弹劾王彦章,他被勒令退职家居。《新五代史·死节传》:“(段凝)乃上书言:‘彦章使酒轻敌而至于败。’赵岩等从中日夜毁之,乃罢彦章,以凝为招讨使。彦章驰至京师入见,以笏画地,自陈胜败之迹,岩等讽有司劾彦章不恭,勒还第。”笏(hù):大臣上朝时所执手板。
  25. 史云召之:《旧五代史》说是朝廷召他回京。《旧五代史·王彦章传》:“诏令归阙。”
  26. 段凝:名明远,开封人。原为后梁招讨副使,杨刘之战后,因上书诬陷王彦章,代王彦章为招讨使,率精兵五万投降后唐,历任节度使,后来被赐死。
  27. 羸(léi)兵:弱兵。
  28. 保銮(luán):保卫皇帝的军队。因皇帝的乘车叫銮舆,故称保銮。五百人:即欧阳修撰《新五代史》从家传说法。中都:今山东汶上西。
  29. “而史云”句:而《旧五代史》说他率领五千人去郓州,这都是《旧五代史》记载不对的地方。
  30. 期以三日破敌;约定用三天时间破敌。期:约定。
  31. 南城:德胜为黄河重要渡口,有南北两城,在今河南省濮阳县。在德胜之战,王彦章率兵先攻下南城。
  32. 魏:魏州,在今河北省大名。《新五代史》:“是时庄宗在魏,以朱守殷守夹寨,闻彦章为招讨使,曰:彦章骁勇,吾尝避其锋,非守殷敌也。然彦章兵少,利于速战,必急攻伐南城,即驰骑救之,行二十里,而得夹寨报者曰:彦章兵已至。比至,而南城破矣。”
  33. 今国家罢兵四十年:从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与契丹订立澶渊和议,双方停战至此已四十年。元昊反:西夏主赵元昊自称“大夏皇帝”。据《宋史·仁宗本纪》记载:“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十二月,鄜延路曰:‘赵元昊反。’”
  34. 奇在速,速在果:奇策要迅速行动,迅速行动必须果断。果:果断。
  35. 拘牵常算:拘泥牵挂,只会按照常规打算。
  36. 后二年:即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欧阳修自请外调,再次任滑州通判。
  37. 铁枪寺:王彦章骁勇善战,每战用两铁枪,皆重百斤,一置鞍中,一持在手,所向无敌,时人称之为“王铁枪”。死后修寺庙,并以“铁枪”为寺庙取名,故曰“铁枪寺”。
  38. 亟命工完理之:急忙叫画工整修王彦章的画像。亟:急忙。完理之:整修画像。
  39. 竖:童仆。
  40. 完之复可百年:整修画像后又可保存百年。
  41. 泯(mǐn):灭。
  42. 区区:诚挚专一。
  43. 读其书尚想乎其人:读他的书,尚且想象他的为人。《史记·孔子世家》:“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作品赏析

这是一篇题记文字,可存史料,写法却有别于史传。若按文体的要求,只须从画像一点生发,由像及人,因人述事,缘事抒情。但此文构思布局,另辟蹊径。先记王彦章在后梁面临败亡时的忠义品节,最后才以寥寥数语写到画像,点题作结。如此安排材料,很具匠心。首先,画像终归是一件微物,官宦之家类多有之,值得记的还是像中之人。先记其人,把人的精神写足、写活,才是文章中心,才能给读者以深刻印象;然后写得像、修像、归像,这画像才显得珍贵。其次,写人物,写画像,目的又不全在于表彰古人的忠勇节烈,而在于借古讽今,激劝来者。故在近尾处用“今国家罢兵四十年”一节文字,发为议论,批判“拘牵常算之士”;最后以抒情作结。把发现王彦章画像一事安排在结尾处,让议论、叙事、抒情三者汇合,在结处掀起巨大的波澜,聚光一点,映射全文,产生强烈的感发作用。

这篇散文不仅在材料安排上深具匠心,章法也非常严谨。首段概言人物生平,语极明洁,立即转入正面叙事。二段写后梁国势危殆,诸将顾望,王彦章在这“事势已去”的时候,独“奋然自必,不少屈懈”,突出他的忠义;三段以家传补旧史之失数事,重点记德胜之战,突出他的智勇。这两段核心文字,以“公在梁以智勇闻”“晋人独畏彦章”领起,总分有序,层次分明。刘熙载《艺概·文概》以为:“章法不难于续而难于断。”又说:“明断,正取暗续也。”此文第三段结末处,用“惜乎旧史残略,不能备公之事”,十分自然地引出第四段“康定元年,予以节度判官来此。求于滑人,得公之孙睿所录家传,颇多于旧史”。第五段结尾,又用“每读其传,未尝不想见其人”,逗起最后一段:“岁之正月,过俗所谓铁枪寺者,又得公画像而拜焉。”这些地方,“抛针掷线”,使段与段之间明断暗续,全文转换自然,如行云流水。

但是,构局章法,人所能臻;韵致风神,人所难到。抑扬顿挫,跌宕唱叹,才是欧文的主要特色。这种特色,在《新五代史·伶官传序》和这篇《王彦章画像记》里,体现得最充分。第二段开头说:“梁晋之争数百战,其为勇将多矣”,接着一转:“而晋人独畏彦章”。上句一开,曼声摇曳;下句一顿,斩截有声:极富抑扬顿挫之致。紧接着写道:“梁之大臣老将……皆怒而有怠心”,“诸将多怀顾望”,然后又作一急转:“独公奋然自必,不少屈懈”。两用“独”字,在人欲横流中突出彦章一人,大节凛然,形象鲜明夺目。复承以“公既死而梁亦亡矣。悲夫”,唱叹感慨,一往情深,最见风神。写五代之际,“士之不幸而出乎其时,能不污其身,得全其节者,鲜矣”,继之以“公本武人”数语,又作一顿挫;到“至于公传,未尝不感愤叹息”,再用“惜乎旧史残略”一转,千回百折,起伏跌宕,读之令人无限低徊。

这种顿挫唱叹之美,集中表现在最后一段。在铁枪寺得王彦章画像后,“亟命工完理之”,承以“而不敢有加焉,惧失其真也”,为一转折,写出对王顶礼膜拜、无限崇敬的心情。“童儿牧竖皆知王铁枪之为良将也”,又承以“一枪之勇,同时岂无?而公独不朽者,岂其忠义之节使然欤?”先用反诘“岂无”作一顿,再用“岂……使然欤”,故为疑问一扬,文意从匹夫之勇转进到忠义之节,境界升华;音节从上句反诘的四字短节奏一顿,变为下句疑问句式的无限延长,更见纡徐摇曳之美。“画已百余年矣,完之复可百年”,是两个平缓的陈述句,接下来。“然公之不泯者,不系乎画之存不存也”,再作转折,从画之不能不朽转到王之必将不朽,从画之弥足珍贵转到画之存不存无关紧要,从感情倾泻转入理性认识。下面复作一转折:“而予犹区区如此者,盖其希慕之至焉耳”,又从王之精神不朽,不必以画存,转出自己一片钦慕之忱,不能不珍重这幅画像,再从理性认识转出其修像归像的感情抒发,文意回环激荡,境界愈转愈高。最后写道:“读其书,尚想乎其人”,结出“况得拜其像,识其面目,不忍见其坏也”,把感情的激荡更推进一步。真如沦漪层层,波澜荡漾;神韵缥缈,味之无穷。

创作背景

此文写于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当时西夏威胁着宋朝的边境,战争连续五年,不断打败仗。这时欧阳修来滑州作通判,经过“铁枪寺”,见景生情,深切怀念百年前骁勇善战的老将王彦章,并为他的画像作题记。

名家点评

  • 南宋·黄震:“述其以奇取胜以叹时事,文字展转不穷。”(《黄氏日抄》)
  • 明·茅坤:“以叙事行议论,其感慨处多情。”(《唐宋八大家文钞》)
  • 明·归有光:“以叙事行议论,更于感慨处着精神。”(《欧阳文忠公文选》)
  • 清·玄烨:“错综开阖,自然入妙,与柳州《段太尉逸事状》神理相合。”(《御选古文渊鉴》)

猜你喜欢

苦笋赋

宋代 • 黄庭坚

余酷嗜苦笋,谏者至十人,戏作《苦笋赋》,其辞曰:

僰道苦笋,冠冕两川。甘脆惬当,小苦而反成味;温润缜密,多啖而不疾人。盖苦而有味,如忠谏之可活国;多而不害,如举士而皆得贤。是其钟江山之秀气,故能深雨露而避风烟。食肴以之开道,酒客为之流涎。彼桂斑之梦永,又安得与之同年!

蜀人曰:“苦笋不可食,食之动痼疾,令人萎而瘠。”予亦未尝与之言。盖上士不谈而喻;中士进则若信,退则眩焉;下士信耳而不信目,其顽不可镌。李太白曰:“但得醉中趣,勿为醒者传。”

登楼眺远,见贺兰,万仞雪峰如画。瀑布风前千尺影,疑泻银河一派。独倚危栏,神游无际,天地犹嫌隘。琼台玉宇,跨鸾思返仙界。

我醉宿酒初醒,景融诗兴,笔扫千军快。下视红尘人海混,脱履不能长喟。对月清光,饮馀沆瀣,气逼人清煞。玉笙吹彻,此时情意谁解?

绝命辞

两汉 • 息夫躬

玄云泱郁将安归兮,鹰隼横厉鸾徘徊兮。

矰若浮猋动则机兮,丛棘栈栈曷可栖兮。

发忠忘身自绕罔兮,冤颈折翼庸得往兮。

涕泣兮萑兰,心结愲兮伤肝。

虹蜺曜兮日微,孽杳冥兮未开。

痛入天兮鸣謼,冤际绝兮谁语?

仰天光兮自列,招上帝兮我察。

秋风为我唫,浮云为我阴。

嗟若是兮欲何留,抚神龙兮揽其须。

游旷迥兮反亡期,雄失据兮世我思。

学画鸦儿正妙年,阳城下蔡困嫣然。凭君莫唱短因缘。

雾帐吹笙香嫋嫋,霜庭按舞月娟娟。曲终红袖落双缠。

子虚赋

两汉 • 司马相如

楚使子虚使于齐,王悉发车骑,与使者出田。田罢,子虚过奼乌有先生,亡是公在焉。坐定,乌有先生问曰:“今日田乐乎?”子虚曰:“乐。”“获多乎?”曰:“少。”“然则何乐?”对曰:“仆乐齐王之欲夸仆以车骑之众,而仆对以云梦之事也。”曰:“可得闻乎?”

子虚曰:“可。王车驾千乘,选徒万骑,田于海滨。列卒满泽,罘罔弥山,掩兔辚鹿,射麇脚麟。骛于盐浦,割鲜染轮。射中获多,矜而自功。顾谓仆曰:‘楚亦有平原广泽游猎之地饶乐若此者乎?楚王之猎孰与寡人乎?’仆下车对曰:‘臣,楚国之鄙人也,幸得宿卫十有余年,时从出游,游于后园,览于有无,然犹未能遍睹也,又焉足以言其外泽者乎!’齐王曰:‘虽然,略以子之所闻见而言之。’

“仆对曰:‘唯唯。臣闻楚有七泽,尝见其一,未睹其余也。臣之所见,盖特其小小耳者,名曰云梦。云梦者,方九百里,其中有山焉。其山则盘纡茀郁,隆崇嵂崒;岑崟参差,日月蔽亏;交错纠纷,上干青云;罢池陂陀,下属江河。其土则丹青赭垩,雌黄白坿,锡碧金银,众色炫耀,照烂龙鳞。其石则赤玉玫瑰,琳瑉琨吾,瑊玏玄厉,碝石碔玞。其东则有蕙圃:衡兰芷若,芎藭昌蒲,茳蓠蘪芜,诸柘巴苴。其南则有平原广泽,登降陁靡,案衍坛曼。缘以大江,限以巫山。其高燥则生葴菥苞荔,薛莎青薠。其卑湿则生藏莨蒹葭,东蔷雕胡,莲藕觚卢、菴闾轩于,众物居之,不可胜图。其西则有涌泉清池,激水推移,外发芙蓉菱华,内隐钜石白沙。其中则有神龟蛟鼍,瑇瑁鳖鼋。其北则有阴林:其树楩柟豫章,桂椒木兰,檗离朱杨,樝梨梬栗,橘柚芬芳;其上则有鹓雏孔鸾,腾远射干;其下则有白虎玄豹,蟃蜒貙犴。

‘于是乃使剸诸之伦,手格此兽。楚王乃驾驯驳之驷,乘雕玉之舆。靡鱼须之桡旃,曳明月之珠旗。建干将之雄戟,左乌号之雕弓,右夏服之劲箭。阳子骖乘,纤阿为御,案节未舒,即陵狡兽。蹴蛩蛩,辚距虚,轶野马,轊騊駼,乘遗风,射游骐。倏眒倩浰,雷动猋至,星流霆击。弓不虚发,中必决眦,洞胸达腋,绝乎心系。获若雨兽,揜草蔽地。于是楚王乃弭节俳徊,翱翔容与。览乎阴林,观壮士之暴怒,与猛兽之恐惧。徼郄受诎,殚睹众物之变态。

‘于是郑女曼姬,被阿緆,揄紵缟,杂纤罗,垂雾縠。襞积褰绉,郁桡溪谷。衯衯裶裶,扬袘戌削,蜚纤垂髾。扶与猗靡,噏呷萃蔡。下摩兰蕙,上拂羽盖。错翡翠之威蕤,缪绕玉绥。眇眇忽忽,若神仙之仿佛。

‘于是乃相与獠于蕙圃,媻珊郣窣,上乎金堤。揜翡翠,射鵕鸃。微矰出,孅缴施。弋白鹄,连鴐鹅。双鸧下,玄鹤加。怠而后发,游于清池。浮文鹢,扬旌栧。张翠帷,建羽盖。罔瑇瑁,钩紫贝。摐金鼓,吹鸣籁。榜人歌,声流喝。水虫骇,波鸿沸。涌泉起,奔扬会。礧石相击,硠硠礚礚,若雷霆之声,闻乎数百里之外。将息獠者,击灵鼓,起烽燧。车按行,骑就队。纚乎淫淫,般乎裔裔。

‘于是楚王乃登云阳之台,怕乎无为,澹乎自持,勺药之和,具而后御之。不若大王终日驰骋,曾不下舆,脟割轮焠,自以为娱。臣窃观之,齐殆不如。’于是齐王默然无以应仆也。”

乌有先生曰:“是何言之过也!足下不远千里,来贶齐国,王悉发境内之士,而备车骑之众,与使者出畋,乃欲勠力致获,以娱左右,何名为夸哉!问楚地之有无者,愿闻大国之风烈,先生之余论也。今足下不称楚王之德厚,而盛推云梦以为高,奢言淫乐而显侈靡,窃为足下不取也。必若所言,固非楚国之美也。无而言之,是害足下之信也。章君恶、伤私义,二者无一可,而先生行之,必且轻于齐而累于楚矣。且齐东陼钜海,南有琅邪;观乎成山,射乎之罘;浮勃澥,游孟诸;邪与肃慎为邻,右以汤谷为界。秋田乎青丘,彷徨乎海外。吞若云梦者八九于其胸中曾不蒂芥。若乃俶傥瑰伟,异方殊类,珍怪鸟兽,万端鳞崪充牣其中,不可胜记。禹不能名,卨不能计。然在诸侯之位,不敢言游戏之乐,苑囿之大;先生又见客,是以王辞不复,何为无以应哉!”

欧阳修
简介描述:

欧阳修(1007年8月6日-1072年9月8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江南西路吉州庐陵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四岁丧父,虽家贫而好学。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及第。景祐元年(1034年)任馆阁校勘,两年后因替被贬的范仲淹申辩而被外贬夷陵。后入朝复职,又升知谏院、知制诰等职,赞助推行庆历新政。新政失败后,上疏反对罢免范仲淹等事,被外放知滁、扬、颍及应天等州府。数年后再度被召回朝,拜官翰林学士。嘉祐五年(1060年)升任枢密副使,次年拜参知政事。宋英宗即位后,被卷入濮议之争中,颇受非议。宋神宗即位后力求辞位,出知亳、青、蔡三州,又反对熙宁变法的部分措施。熙宁四年(1071年)得以太子少师致仕,翌年逝世,享年六十六岁。累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文以韩愈为宗,大力反对浮靡的时文,以文章负一代盛名,名列“唐宋八大家”和“千古文章四大家”中。平生喜好奖掖后进,曾巩、王安石、苏洵父子等都受到他的提携和栽培,对北宋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文纡徐委曲,明白易晓,擅长抒情,说理畅达,影响了宋朝一代的文风。诗风雄健清丽,词风婉约有致。此外在经学、史学、金石学等方面都有卓著的成就,苏轼称他“事业三朝之望,文章百世之师”。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今有诗词文集《欧阳文忠公集》《六一词》等传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