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说

清代刘开

韩子云:非知之难,处知者实难。悲夫!士以遇知己而名著,亦有得知己而遂至行亏名辱者,可不惧哉!

余观穆生在楚,以未设醴而去,未尝不怪其恝然径行,负畴昔知遇之意;及见后世君子,处乡里之间,其才气学识卓然异乎众人,一旦受当事之知,遂心驰势利,变刚正之操,以事媚悦,所求未获,已为天下所非笑;然后知古人不屈道以徇私者,乃善处交游以全人己之美也。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是故天子有不召之臣,王侯有不屈之士,将军得揖客而身益重。如使受知者皆谗馅而谀,希迎意旨,图旦夕之安而忘其所有事,卒使世之论者谓下无可取之实,而上无知人之明,此岂遇合中之美事哉?

人之相知,贵相知心。光武知严光之不能屈,而不绳以君臣之法;献子有友五人,皆无献子之家。故士之自负也愈大,则其自待也愈重。抱杰出之才,逢破格之赏识,而即欲顺从求悦者,是不以道义自处,而又以世俗之心待君子也。

夫轻合者必易离,故其始必有所甚难,而其终也至于久远而不废。信陵之客三千,其最难屈者,莫若侯生及毛、薛二公。然卒赖其力以建功人国,显名天下。嗟乎!非常特达之上,亦未必不终为人用也,夫固可以礼屈而不可以势束也。持尺寸之丝以系北溟之鹏,虽欲为之回翼,岂可得哉?

然而有子夏之贤,犹未免出见纷华而悦,吾诚为士之有志于立身者忧其继也。

白话译文

韩非子说:“被人了解欣赏并不困难,实在困难的是:被人了解赏赐时,要如何自处。”真可悲啊!士人有因为遇到知己而声名显扬的,也有人是因为遇到知己而竟然落到品行亏损、名声受辱的,能不戒慎恐惧吗?

我看汉代的穆生在楚国的时候,因为楚元王没替他准备甜酒就托病离开了,我一直奇怪他做事如此轻率、行为如此任性。辜负了从前的楚元王对他知遇的一番心意。等我看到后代的君子们,他们处在乡里的时候,才气杰出、学识超众;一旦受到在位者的知遇赏识,心神于是就投注在权势利益中,改变了原来刚正的节操,做些谄媚讨好的事情。他所追求的还没得到,就已经被天下人所耻笑了。然后我才知道古人不委曲自己来顺从私欲,才是善于处理人际的交往,来保全人我的美好关系。君子和地位高的人交往,不会谄媚;和地位低的人交往,不会轻慢。所以,天子有不能随便召见的大臣,王侯有不可屈服的士人,将军如果有长揖不拜的宾客而自己会更受敬重。假如受到知遇的人,(就只会)谄媚、巴结,陷害他人,迎合(君主的)意旨,只求暂时的苟安,忘记自己所应该做的事情,最后使得世上的评论者,认为居下位者没有什么可取的才学,而居上位者没有知人的智慧,这哪里是宾主遇合的美事呢?

朋友相知,可贵的是在彼此互相知心。汉光武帝知道严光是个不能用权势屈服的人,就不用君臣间的礼法去约束他。孟献子有五个朋友,可是他们心中并不存有孟献子是大夫的想法。所以士人如果自我期许愈大的话,那他自我的要求也就愈严格。怀抱着杰出的材能,遇到着破格的赏识,而就要立刻顺从讨好,这就不是以道义自居,而又以世俗之心对待了解赏识自己的人啊!轻易结合必定容易分离,所以刚开始一定有很难结合的地方,而到了后来,反而能够历时久远而不疏废。信陵君的门客多达三千人,其中最难屈服的,莫过于侯生和毛、薛两位老先生,然而最后还是靠着他们的力量,在别人的国土上建立功业,在天下享有盛名。

唉!异乎常人、才智特高的士人,也未必就始终不被人任用;他们固然可以用礼节来让他们屈身相从,却不能用权势来约束他们啊!(譬如说)你拿尺寸小小的丝绳,想要绑住那北海的大鹏鸟,就算大鹏鸟想要为你回转翅膀,又哪里做得到呢?然而即便是像子夏这样的贤人,还是不免于在出门的时候,因为看见众多华丽的东西而心动。(其它人就更不用说了!)我记写这篇文章,是为那些有志立耳处世的士人而写的,我担心他们是否能够坚持志向到底啊!

词句注释

  1. 韩子:韩非。韩非《说难》:“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矣。”原意是,具有智慧和见解并不困难,如何运用自己的智慧和见解才是困难的,弄不好会招来杀身之祸。这里引用韩非的话,意思略有不同,“知”指相知,彼此了解。
  2. 穆生:汉代楚元王的中大夫。
  3. 醴(lǐ):甜酒。楚元王很尊敬穆生,穆生不喜欢喝酒,楚元王每次设宴,特地为穆生准备甜酒。到楚王戊即位后,就渐渐忘记给穆生陈设甜酒了。穆生认为醴酒不设,说明君主已不再重视自己,于是离开了楚王。
  4. 恝(jiá):淡漠,无动于衷。
  5. 当事:主事者,当权者。
  6. 徇私:曲从私情。
  7. 谄(chǎn):巴结奉承。
  8. 渎(dú):轻慢。
  9. 揖客:揖是古代的拱手礼,揖客指只行揖而不下拜的客人。意思是与主人平等。《史记·汲黯传》载,有人对汲黯说,天子希望大家都尊重大将军卫青,劝汲黯见到卫青要下拜。汲黯说:“难道因为有只揖不拜的客人,卫将军的地位就不尊贵了吗?”卫青听说此事,更加佩服汲黯。
  10. 希迎:阿附奉迎。
  11. 这两句许出自汉代文章《李陵答苏武书》。
  12. 光武:汉代光武帝刘秀。严光:字子陵,东汉初会稽余姚(今属浙江)人。他曾与刘秀同学,刘秀即位后,他改名隐居。刘秀召他到京师,想任他为谏议大夫,他不肯受,归隐富春山,刘秀也不再勉强,两人始终以同学相处。
  13. 献子:春秋时鲁国有贵卿孟献子。《孟子·万章下》载,孟献子与乐正裘等五人交朋友,这五个人心里都没有把献子当作显贵的百乘之家(大夫)看待。
  14. 信陵:战国时魏国贵族无忌,魏安厘王之弟,号信陵君。是战国时礼贤好士的四公子之一。有食客三千人。
  15. 侯生:魏国隐士侯嬴,是都城的守门人。信陵君置酒大会,留出尊位亲自迎请侯生。在秦国围攻赵国时,信陵君率军解救赵国时,侯生出谋献策,立下首功。毛、薛:毛公是赵国隐士,藏身于赌徒之中。薛公也是赵国隐士,隐于卖酒的人中。信陵君打听到他们的住处,闲步前往,从此相处甚欢。信陵君留在赵国十年,不想回魏国去。秦国日夜出兵攻打魏国,毛、薛二公极力说信陵立归救魏,魏王因此授信陵上将军印,信陵君大破秦军,扬名诸侯。
  16. 特达:特出于众。
  17. 北溟:北海。北海上的大鹏,翅膀像天上的云一样,大到不知其几千里。这是《庄子》里描述的形象。
  18. 回翼:使其飞回来。
  19. 子夏:孔子弟子卜商。纷华:繁华盛丽。《史记·礼书》:“自子夏,门人之高弟也,犹云:‘出见纷华盛丽而悦,入闻夫子之道而乐,二者心战,未能自决。’”羡慕富贵繁华与安贫乐道,二种思想交织于内心。

作品赏析

这里说的“知己”,实际指的是君臣遇合,论说统治者应如何对待贤士,贤士又应如何对待统治者的征召任用。每一段都从当权者与贤士两方面去写,侧重点在贤士方面,告诫贤士出仕要保持刚正节操,不媚不谄,自负自尊,甚至可以拿拿架子,不必操之过急。这种观点并不特别深刻独到,但它的行文却古朴重气势,多用正反的对比写法,使说理明白透彻。

猜你喜欢

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

再经胡城县

唐代 • 杜荀鹤

去岁曾经此县城,县民无口不冤声。

今来县宰加朱绂,便是生灵血染成。

归雁二首

唐代 • 杜甫

其一

万里衡阳雁,今年又北归。

双双瞻客上,一一背人飞。

云里相呼疾,沙边自宿稀。

系书元浪语,愁寂故山薇。

其二

欲雪违胡地,先花别楚云。

却过清渭影,高起洞庭群。

塞北春阴暮,江南日色曛。

伤弓流落羽,行断不堪闻。

小石城山记

唐代 • 柳宗元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泛海

明代 • 王守仁

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刘开
简介描述:

刘开(1784年~1824年),字明东,又字方来,号孟涂,安徽桐城人。姚鼐打出文派旗帜后的第一代传人之一,清朝时期散文家、诗人。

刘开自幼孤寒,但力学不辍。十四岁时以文谒姚鼐,得赏识,后为桐城派姚门四杰之一。屡试不第,以秀才终。一生困厄潦倒,且豪纵不羁,英年早逝。

刘开在《与王子卿太守论骈体书》中,提出骈中无散,则文气不畅;散中无骈,则辞不丰腴,骈散可相成而不能偏废。其文气势浩盛,闳丽雄健,在姚鼐的简质文风之外别具一格,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此。著作有《刘孟涂诗文集》44卷《骈文》2卷《广列女传》20卷及《论语补注》3卷。

刘开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