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谒张子房祠

清代朱彝尊

当年博浪金椎,惜乎不中秦皇帝!咸阳大索,下邳亡命,全身非易。纵汉当兴,使韩成在,肯臣刘季?算论功三杰,封留万户,都未是,平生意。

遗庙彭城旧里,有苍苔断碑横地。千盘驿路,满山枫叶,一湾洞水。沧海人归,圯桥石杳,古墙空闭。怅萧萧白发,经过揽涕,向斜阳里。

白话译文

当年张良在博浪沙雇佣刺客掷出的铁椎,可惜没能击中秦朝的始皇帝!咸阳城中大肆搜捕,迫使张良逃亡到下邳,保住性命实属不易。纵然是汉朝注定要勃兴,但如果韩王成在,张良是否愿做刘邦的臣子?料想评功论赏、名列“三杰”、受封留县食邑万户,这些都不是他心中的本意。

留侯的祠庙在彭城故里,有布满苍苔的断碑横倒在地。驿路盘曲弯绕,满山都是枫叶,流过一湾河水。留侯早已魂归沧海,圯桥之石也无处可寻,只有古老的围墙空关紧闭。心怀惆怅满头白发萧萧,经过古庙不禁涕泪交下,在那一抹斜阳里。

词句注释

  1. “当年”四句:《史记·留侯世家》记载:张良的祖上世代相韩。秦灭韩,张良“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今河南原阳县南)中”,结果误中副车。“秦始皇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张良乃更换名姓,逃匿下邳(今江苏邳县)。咸阳,秦都城,今属陕西。
  2. 纵汉当兴:《史记·留侯世家》记载:张良向刘邦讲解《太公兵法》,“沛公善之而用其策”,他人则不得要领。张良叹曰:“沛公殆天授!”
  3. 韩成:《史记·留侯世家》:“项梁立楚怀王,良乃说项梁曰:“君已立楚后,而韩诸公子横阳君成贤,可立为王,益树党。项梁使良求韩成,立以为韩王,以良为韩申徒。”后韩成被项羽所杀,张良乃逃归汉王刘季(刘邦字)。
  4. 三杰:指汉朝开国时三位主要的功臣:萧何、张良、韩信。
  5. 封留万户:据《史记·留侯世家》载,刘邦得天下后论功,让张良“自择齐三万户”,良自请“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受封为留侯。留,秦县名,在江苏沛县东南。
  6. “都未”二句:《史记·留侯世家》载张良曾表示“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
  7. 遗庙:指张良庙。在今江苏沛县东南,留城内。彭城:今江苏徐州。
  8. 圯桥:即沂水桥,在今江苏邳县南。据《史记》所载,张良遇黄石公于圯上,授以《太公兵法》,后得以辅助刘邦平定天下。

作品赏析

《水龙吟·谒张子房祠》是一首怀古感时之作,抒发其吊古思今之感慨。词的上片怀古,重在记事、议论,以简炼的笔墨勾勒出张良一生的大关节,于记叙与评论中寄寓怀念、仰慕之意;下片下片慨今,重在写景、抒情,写遗庙,从写张良其人转向写张子房祠。这首词感情比较隐曲,显得怨而不怒、醇而不烈,景中寄寓的乃是悲慨兼惭愧之情。

猜你喜欢

闷酒将来刚刚咽。欲饮先浇奠。频祝愿:普天下心厮爱早团圆。谢神天,教俺也频频的勤相见。

秋夜香闺思寂寥,漏迢迢。鸳帷罗幌麝烟销,烛光摇。

正忆玉郎游荡去,无寻处。更闻帘外雨潇潇,滴芭蕉。

锦江烟水星桥渡,惜别愁攀江上树。

青青杨柳故乡遥,渺渺征人大荒去。

苏武匈奴十九年,谁传书札上林边。

北风胡马南枝鸟,肠断当筵蜀国弦。

得胜令·四月一日喜雨

元代 • 张养浩

万象欲焦枯,一雨足沾濡。天地回生意,风云起壮图。农夫,舞破蓑衣绿;和余,欢喜的无是处。

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

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

朱彝尊
简介描述:

朱彝尊(1629年-1709年),字锡鬯,号竹垞、金风亭长、醧舫、小长芦钓师,浙江秀水(今浙江省嘉兴市)人。清代文学家、词人、学者、藏书家。

朱彝尊早年为布衣时,专注于古学,博览群书,客游南北,专事搜剔金石录。顺治七年(1650年),赴嘉兴南湖十郡大社。顺治十三年(1656年),接受广东高要知县杨雍建的礼聘,选录《岭南诗选》。此后,漫游于江浙、陕西、山东、京师各地,佐幕为生。康熙十八年(1679年),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授翰林院检讨,参修《明史》。康熙二十年(1681年),出典江南乡试,入直南书房。康熙二十三年(1683年),私携仆入内廷抄书,受劾罢官。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辞官回乡,专事著述。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朱彝尊逝世,时年八十一。

朱彝尊博赡渊雅,学术贡献遍及经学、史地学、文学以及目录学等各领域,所撰《经义考》,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经学专科目录。在诗、文、词的创作以及理论上更是成就卓著,深刻影响后世。其诗以才藻魄力称盛,当时与王士禛齐名,称“南朱北王”,为浙派诗开山祖师,与查慎行同为浙派初期两大家,其词讲求醇雅,力挽明词颓风,与陈维崧合称“朱陈”,曾合刊《朱陈村词》,并开创浙西词派,在清代词坛居于领袖位置,著有《经义考》《日下旧闻》《明诗综》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