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钤深处

明代戚继光

小筑暂高枕,忧时旧有盟。

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

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白话译文

小楼生活暂时是高枕无忧的,但别忘了虎狼在侧。

倒酒招呼客人,坐下来挥麈谈兵。

看兵书一直看到天黑,书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看兵书的感想和体会,直到满天星辰,宝剑也是横放在身边,不敢有丝毫懈怠,随时准备上阵杀敌。

升官封侯并非是我内心的真正志向,但愿我大明的沿海风平浪静,早日扫清倭寇才是我的愿望啊!

词句注释

  1. 韬钤:古代兵书有《六韬》和《玉钤》,合称“韬钤”,称用兵的方略。此以代指作者与同僚商议军机之营帐。
  2. “小筑”句:言长居私第而不能高枕无忧。小筑,偏僻而小的宅院,此指将帐杜甫《畏人》诗:“畏人或小筑,匾性合幽栖。”
  3. 呼尊:置酒。揖客:请客。
  4. “挥麈(zhǔ)”句:坐而从容谈论兵法将略。挥麈:谓清谈、座谈。古人闲谈时,常挥麈以助兴。麈,麈尾的省称。
  5. 牙签满:谓藏书多。《明史》本传载:戚继光“家贫,好读书,通经史大义”。牙签:即书签,代指书籍。如孔尚任《桃花扇》:“堂名二酉 ,万卷牙签求售”。
  6. “星含”句:谓帐壁悬挂宝剑。《吴越春秋》:“伍子胥过江,解其剑与渔父日:此剑中有七星北斗,其值千金。”
  7. “封侯”句:《后汉书·班超传》载,班超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当效傅介子、张骞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此反用其事。
  8. 海波平:喻国家安定。此指荡平倭寇澄清海域。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言志诗。诗写作者领兵备倭驻守沿海之时,一夕忧时不能安枕,适有老朋友来访,便于帷幄深处,饮酒谈兵,推心置腹。自谓学书、学剑,献身边防,不为功名利禄,唯愿海疆和平。

“小筑暂高枕,忧时旧有盟”言作者当时的生活平静,小巧的别墅生活暂时高枕无忧的,但别忘了虎狼在侧。

“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钱谦益《列朝诗集》:少保“戎事稍闲,登山临海,缓带赋诗。罢镇归,过吴门,角巾布袍,偕二三文士,携手徒步,人莫知为故将军也。”此盖写实。另外,《明史》本传载:继光“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又“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戚家军’名闻天下。”又上疏提出边兵”虽多亦少”的七个原因;士卒不练的六条错误;“虽练无益”的四项失策,皆切中时弊,有益国防。这也是实指。

“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则言兵书和宝剑都常备,只是想为国杀敌。王世贞《戚将军赠宝剑歌序》云:“将军逐贼至闽海中,夜见赤光起波际,使善没者探之,乃一古铁锚也。重可二百斤,因合闽铁丝髻炼之,为剑三,俱作青色,烂烂射眼。”可见此句也不是虚拟,而是实指。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则更明确地表明戚继光为驱逐倭患、保卫海防、拯救百姓于水火,而并非追求个人功名的崇高品质。汉班超曾经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此反用其事。

全诗格调高旷,慷慨激昂,笔力壮健。

创作背景

《韬钤深处》是戚继光任登州卫指挥佥事时所作,据说是写在一本兵书的空白处的。当时戚继光的生活十分平静,但是,他不甘心这种碌碌无为的生活,渴望做出一番事业,为边疆的安宁奉献一生。于是在兵书的空白处,他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名家点评

  • 湘潭大学教授羊春秋:激昂悲壮,发扬蹈厉,那种只讲奉献,不讲索取的至大至刚之气,掷地有声,至今还能起到鼓舞群众、教育群众的作用。(《明诗三百首》)

猜你喜欢

牡丹芳

唐代 • 白居易

牡丹芳, 牡丹芳,黄金蕊绽红玉房。

千片赤英霞烂烂, 百枝绛点灯煌煌。

照地初开锦绣段, 当风不结兰麝囊。

仙人琪树白无色, 王母桃花小不香。

宿露轻盈泛紫艳, 朝阳照耀生红光。

红紫二色间深浅, 向背万态随低昂。

映叶多情隐羞面, 卧丛无力含醉妆。

低娇笑容疑掩口, 凝思怨人如断肠。

浓姿贵彩信奇绝, 杂卉乱花无比方。

石竹金钱何细碎, 芙蓉芍药苦寻常。

遂使王公与卿士, 游花冠盖日相望。

庳车软舆贵公主, 香衫细马豪家郎。

卫公宅静闭东院, 西明寺深开北廊。

戏蝶双舞看人久, 残莺一声春日长。

共愁日照芳难驻, 仍张帷幕垂阴凉。

花开花落二十日, 一城之人皆若狂。

三代以还文胜质, 人心重华不重实。

重华直至牡丹芳, 其来有渐非今日。

元和天子忧农桑, 恤下动天天降祥。

去岁嘉禾生九穗, 田中寂寞无人至。

今年瑞麦分两岐, 君心独喜无人知。

无人知, 可叹息。

我愿暂求造化力, 减却牡丹妖艳色。

少回卿士爱花心, 同似吾君忧稼穑。

极浦烟消水鸟飞。离筵分首时,送金卮。渡口杨花,狂雪任风吹。日暮天空波浪急,芳草岸,雨如丝。

惜红衣·簟枕邀凉

宋代 • 姜夔

枕簟邀凉,琴书换日,睡余无力。细洒冰泉,并刀破甘碧。墙头唤酒,谁问讯、城南诗客。岑寂,高柳晚蝉,说西风消息。

虹梁水陌,鱼浪吹香,红衣半狼藉。维舟试望,故国渺天北。可惜柳边沙外,不共美人游历。问甚时同赋,三十六陂秋色。

使东川·江花落

唐代 • 元稹

日暮嘉陵江水东,梨花万片逐江风。

江花何处最肠断,半落江流半在空。

小港渡者

清代 • 周容

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 速进,则阖。”予愠为戏。趋行及半,小奚仆,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矣。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而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其犹是也夫!

戚继光
简介描述: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17日/5日),字元敬、文明、汝谦,号南塘、孟诸。祖籍凤阳定远(今安徽定远),卫籍山东登州(今属山东蓬莱) ,生于济宁。明朝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戚继光自幼家贫力学,博通经史。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袭父职任登州卫指挥佥事。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调至浙江御倭前线,任宁绍台参将。至义乌招募农民和矿徒,组练新军,配以精良战船、兵械;又创造攻防兼宜的“鸳鸯阵”战术,灵活作战,每战多捷,世人称为“戚家军”。嘉靖四十年(1561年),在台州、仙居、桃渚等处大胜倭寇,九战皆捷。次年奉调援闽,将福建境内倭寇主力消灭殆尽。因功升署都督佥事。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再援福建,破倭寇巢穴平海卫,进官都督同知,升福建总兵。隆庆二年(1568年),奉命总理蓟州、昌平、辽东、保定四镇练兵事,在张居正、谭纶支持下长期镇守北方,抵御蒙古,保障北疆安全。累功授左都督、少保兼太子太保。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病逝后,戚继光被调往广东,数年后被劾罢归乡,最终在穷困失意中于万历十六年(1588年)病逝,享年六十一岁。后追赐谥号“武庄”,又改谥“武毅”。

戚继光在四十余年的军事生涯中,南征北战,屡战克捷,立下不朽功勋。他留下的兵书《纪效新书》《练兵实纪》,在练兵、治械、阵图等方面多有创见和总结,推动了中国古代军事科学的发展。此外,戚继光工于诗文,有诗文集《止止堂集》传世。

戚继光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