猗猗修竹,不卉不蔓,非草非木。操挺特以高世,姿潇洒以拔俗。叶深翠羽,干森碧玉。孤生太山之阿,千亩渭川之曲。来清飙于远岑,娱佳人于空谷。观夫临曲槛,俯清池。色浸云漠,影动涟漪。苍云夏集,绿雾朝霏。萧萧雨沐,袅袅风披。露鹤长啸,秋蝉独嘶。金石间作,笙竽杂吹。
若乃良夜明月,穷冬积雪,扫石上之阴,听林间之折。意参太古,声沉寥泬。耳目为之开涤,神情以之怡悦。盖其媲秀碧梧,托友青松。蒲柳渐弱,桃李羞容。歌籊籊于卫女,咏《淇奥》于国风。故于猷吟啸于其下,仲宣息宴乎其中。七贤同调,六逸齐踪,良有以也。又况鸣嶰谷之凤,化葛陂之龙者哉!至于虚其心,实其节,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则吾以是观君子之德。
美盛的长竹啊,不生花卉不牵藤蔓,非草非木自成一格。它操守挺拔独特而高出世俗,姿态潇洒俊逸而超脱流俗。叶片如深翠的羽毛,竹干似碧玉森然挺立。有的孤生于泰山的曲坳,有的成林在渭川的弯处。从远山引来清风吹拂,让空谷中的佳人怡然自得。看它临靠曲栏,俯映清池:翠色浸染云际,倒影晃动于涟漪之中。盛夏苍云聚集,清晨绿雾霏微。细雨潇潇洗沐其叶,微风袅袅披拂其枝。露鹤在此长啸,秋蝉独鸣其间。竹声似金石交响,又若笙竽和鸣。
若逢良夜明月,或穷冬积雪之时,扫去石上竹阴,静听林间竹枝折响,意趣可参透太古,声响沉入空阔清寂之境。耳目为之开朗涤荡,神情因此怡然喜悦。它可与碧梧媲美,与青松为友,让蒲柳自惭柔弱,使桃李羞于艳容。卫女歌吟其 “籊籊” 之态,《国风》咏叹《淇奥》之章。故而王徽之曾在竹下吟啸,王粲于竹中休憩宴饮。竹林七贤与它同调,竹溪六逸与它齐踪,确有其缘由。更遑论它能引来嶰谷凤鸣,化出葛陂龙影!至于它虚心而实心节,历经四季而不改枝叶,则我正可从中观照君子之德。
《修竹赋》是元代赵孟頫创作的一篇散文,以俪语为押韵,写法上它以蒲柳桃李为反衬,碧梧青松作陪衬,讴歌了修竹的气质节操。中国古代士大夫,历来就有一种“竹”的情结,故而爱竹咏竹成为了他们生花妙笔下一个永恒常新的话题。
此文以猗猗修竹起笔,从它的形姿、环境、声韵等多角度铺陈,兼以碧梧青松为衬、卫女淇奥为引,融入七贤六逸典故,最终落于虚心实节、四时不改的君子之德,借竹喻人,托物言志,兼具物象之美与哲思之深。

欲寄愁心朔雁边,西风浊酒惨离颜。黄花时节碧云天。
古戍烽烟迷斥堠,夕阳村落解鞍鞯。不知征战几人还。
高高亭子郡城西,直上千尺与云齐。
盘崖缘壁试攀跻,群山向下飞鸟低。
使君五马天半嘶,丝绳玉壶为君提。
坐来一望无端倪,红花绿柳莺乱啼,千家万井连回溪。
酒行未醉闻暮鸡,点笔操纸为君题。
为君题,惜解携。草萋萋,没马蹄。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白鹭儿,最高格。
毛衣新成雪不敌,众禽喧呼独凝寂。
孤眠芊芊草,久立潺潺石。
前山正无云,飞去入遥碧。
年老逢春春莫咍,朱颜不肯似春回。
酒因多病无心醉,花不解愁随处开。
荒径倦游从碧草,空庭懒扫自苍苔。
相逢谈笑犹能在,坐待牵车陌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