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金山观月

宋代张孝祥

江山自雄丽,风露与高寒。寄声月姊,借我玉鉴此中看。幽壑鱼龙悲啸,倒影星辰摇动,海气夜漫漫。涌起白银阙,危驻紫金山。

表独立,飞霞佩,切云冠。漱冰濯雪,眇视万里一毫端。回首三山何处,闻道群仙笑我,要我欲俱还。挥手从此去,翳凤更骖鸾。

白话译文

山河是如此雄伟壮丽,微风轻拂,露珠点点,月亮高挂天上。寄声月亮,能否借我镜子让我看清这月下美景。那深谷中的鱼龙凄戚长鸣久久不绝,倒映在水面上的星辰也随着微波摇动,海面上水雾弥漫黑夜漫长。远远望去,月光下那紫金山上的建筑犹如银阙晶宫。

以飞霞为玉佩,头戴高冠,遗世独立地俯视这人间大地。月光如冰雪般洁白,把大地照耀得明亮透澈,那万里之外的景物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回首遥望那海上三神山,仿佛群仙都在对我笑,邀我与他们同游。乘着那鸾鸟驾驶、以凤羽为车盖的马车,挥挥手扬长而去。

词句注释

  1. 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台城游”等。双调九十五字,上片九句四平韵,下片十句四平韵。
  2. 金山:指金山寺,是江苏镇江的一座古刹。
  3. 高寒:指月光,月亮。
  4. 月姊(zǐ):原指传说中的月中仙子、月宫、嫦娥,借指月亮。
  5. 玉鉴:指玉镜。镜的美称。
  6. 幽壑(hè):深谷,深渊。
  7. 海气:海面上或江面上的雾气。夜漫漫:黑夜漫长。
  8. 白银阙(què):指月宫。此处借指金山寺。
  9. 危驻:犹高驻。紫金山:此指金山。
  10. 表独立:卓然而立。表,特。
  11. 霞佩:仙女的饰物。佩,佩带的玉饰。
  12. 切云冠:古代一种高冠的名称。
  13. 眇(miǎo)视:仔细观看。毫端:细毛的末端。比喻极细微。
  14. 三山:传说中的海上三座神山,即方丈、蓬莱、瀛洲。
  15. 翳(yì)凤:本谓以凤羽为车盖,后用为乘凤之意。骖(cān)鸾:谓仙人用鸾鸟来驾车云游。

作品赏析

镇江金山寺是闻名的古刹,唐宋以来吟咏者甚多。北宋梅尧臣的《金山寺》诗绝妙地勾划出宋时金山矗立长江中的雄姿。苏轼在《游金山寺》诗中更以矫健的笔力,描绘江心空旷幽优的晚景。而张孝祥这首词则注入更多超尘的艺术幻觉。

词的上片描写秋夜壮丽的长江,星空倒映,随波摇动,呈现出一种奇幻的自然景象。“江山”二句直写秋夜江中金山的雄丽,既写出江山雄伟、壮阔的气势,又点明夜间登临时的风露与春寒的感觉,落笔不同凡响。“寄声”二句,词人置身于雄丽江山之中,驰骋着奇幻的想象,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客观物体以浓烈的主观感情色彩。“幽壑”三句承上意而具体描绘登山寺所见的月光映照下江面的奇特景色,词人的视角不仅能看到天上的星星、月亮,倒影在浩渺的江面上,随着微波摇动浮现出形态各异的图象,而且还能透过弥漫江面的无边无际的夜雾,仿佛听到潜藏在深水沟壑中鱼龙呼啸哀号的声音。“涌起”二句是从上文“倒影星辰”而来。“白银阙”形容江上涌现的滚滚白浪,在月光下好像一座座仙宫。然后由大江转写山上。山在江中,寺在山上,亦如水中涌起。这里对高驻金山奇景的描绘,产生了一种似乎写真又是虚幻的艺术效果。

过片着重抒写作者沉浸美景而飘然出尘的思绪,既是作者对自己的一幅素描画像,又是词人心胸的袒露。“表独立”“切云冠”分别化用屈原《九歌·山鬼》“表独立兮山之上”和《九章·涉江》“冠切云之崔嵬”的词句,表现出词人屹然独立在金山之巅的潇洒出尘的神态。“飞霞佩”化用韩愈《调张籍》“乞君飞霞佩,与我高颉颃”诗句,是从服饰上来描绘。如果说这三句是外在的描述,那么“漱冰”二句则揭示自然外景沁入词人内心的感受。词人沉浸在如同冰雪那样洁白的月光里,他的目力仿佛能透视万里之外的细微景物。“回首”以下五句,宕开笔力,飘然欲仙。前人将三山融入诗词境界中的并不少见,然而像这首词中所具有的幻觉意识并不多。词人超越常态的构想,充满浪漫色彩,似乎神仙在向他微笑,要他与之同往。这是把内心浓郁的感情移进虚拟的物象中,转化成心灵的情致创造出一种美妙的艺术境界。结末二句分别化用李白《送友人》“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和韩愈《送桂州严大夫》“远胜登仙去,飞鸾不暇骖”的诗意,借写由不暇骖转化为骖鸾腾飞,登仙而去,展现乘坐凤羽做的华盖,用鸾鸟来驾车的情景,更富有游仙的意趣。结尾的虚拟与首起的实景,首尾照应,构成一个虚实相合、情景交融的整体。

陈应行在《于湖先生雅词序》中说:张孝祥“所作长短句凡数百篇,读之泠然洒然,真非烟火食人辞语。予虽不及识荆,然其潇洒出尘之姿,自然如神之笔,迈往凌云之气,犹可以想见也。”所谓“非烟火食人辞语”,大体都指这一类词作。这首词所抒写的潇散出尘、飘然欲仙的情思,不仅显示出作者开阔的心胸和奇特的英气,而且生动地反映了他的词作个性和风貌。

创作背景

此词是张孝祥在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年)三月中旬,舟过金山时所作。金山在江苏镇江,宋时矗立在长江之中,后经泥沙冲涨,遂与南岸毗连。当时张孝祥舟过金山,登临山寺,夜观月色,江水平静,月色皎洁,如同白昼,此情此景,触发起他心中的遐想和情思,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名家点评

  •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曹济平:“这首词的艺术构思,独具一格。词人面对如此雄丽的江山、洁白的月色,心物感应由外在的直觉,渐渐地发展到内心的感受,相互渗透,从而创造出一种更为浪漫的飘然欲仙的艺术世界,显示出作者的奇特英气和旷达的心胸。”(《唐宋词鉴赏辞典》)

猜你喜欢

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

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问谁千里伴君行?晓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

传是楼记

清代 • 汪琬

昆山徐健庵先生,筑楼于所居之后,凡七楹。间命工斫木为橱,贮书若干万卷,区为经史子集四种。经则传注义疏之书附焉,史则日录、家乘、山经、野史之书附焉,子则附以卜筮、医药之书,集则附以乐府、诗余之书。凡为橱者七十有二,部居类汇,各以其次,素标缃帙,启钥灿然。于是先生召诸子登斯楼而诏之曰:“吾何以传女曹哉?吾徐先世,故以清白起家,吾耳目濡染旧矣。盖尝慨夫为人之父祖者,每欲传其土田货财,而子孙未必能世富也;欲传其金玉珍玩、鼎彝尊斝之物,而又未必能世宝也;欲传其园池台榭、舞歌舆马之具,而又未必能世享其娱乐也。吾方以此为鉴,然则吾何以传女曹哉?”因指书而欣然笑曰:“所传者惟是矣!”遂名其楼为“传是”,而问记于琬。琬衰病不及为,则先生屡书督之,最后复于先生曰:

“甚矣,书之多厄也!由汉氏以来,人主往往重官赏以购之,其下名公贵卿,又往往厚金帛以易之;或亲操翰墨,及分命笔吏以缮录之。然且裒聚未几,而辄至于散佚,以是知藏书之难也。琬顾谓藏之之难不若守之之难,守之之难不若读之之难,尤不若躬体而心得之之难。是故藏而勿守,犹勿藏也;守而弗读,犹勿守也。夫既已读之矣,而或口与躬违,心与迹忤,采其华而忘其实,是则呻占记诵之学所为哗众而窃名者也,与弗读奚以异哉?”

“古之善读书者,始乎博,终乎约。博之而非夸多斗靡也,约之而非保残安陋也。善读书者,根柢于性命而究极于事功,沿流以溯源,无不探也;明体以适用,无不达也。尊所闻,行所知,非善读书者而能如是乎?”

“今健庵先生既出其所得于书者,上为天子之所器重,次为中朝士大夫之所矜式,藉是以润色大业,对扬休命,有余矣。而又推之以训敕其子姓,俾后先跻巍科、取膴仕,翕然有名于当世,琬然后喟焉太息,以为读书之益弘矣哉!循是道也,虽传诸子孙世世,何不可之有?”

“若琬则无以与于此矣。居平质驽才下,患于有书而不能读。延及暮年,则又跧伏穷山僻壤之中,耳目固陋,旧学消亡,盖本不足以记斯楼。不得已勉承先生之命,姑为一言复之,先生亦恕其老悖否耶?”

朝天子·咏喇叭

明代 • 王磐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那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赠黎安二生序

宋代 • 曾巩

赵郡苏轼,予之同年友也。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予,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既而黎生携其文数十万言,安生携其文亦数千言,辱以顾予。读其文,诚闳壮隽伟,善反复驰骋,穷尽事理;而其材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

顷之,黎生补江陵府司法参军,将行,请予言以为赠。予曰:“予之知生,既得之于心矣,乃将以言相求于外邪?”黎生曰:“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今求子之言,盖将解惑于里人。”予闻之,自顾而笑。

夫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此予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为笑于里之人;若予之迂大矣,使生持吾言而归,且重得罪,庸讵止于笑乎?然则若予之于生,将何言哉?谓予之迂为善,则其患若此;谓为不善,则有以合乎世,必违乎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矣。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则于是焉,必能择而取之。

遂书以赠二生,并示苏君以为何如也。

庆春宫·越中钱得闲园

宋代 • 吴文英

春屋围花,秋池沿草,旧家锦藉川原。莲尾分津,桃边迷路,片红不到人间。乱篁苍暗,料惜把、行题共删。小晴帘卷,独占西墙,一镜清寒。

风光未老吟潘。嘶骑征尘,只付凭阑。鸣瑟传杯,辟邪翻烬,系船香斗春宽。晚林青外,乱鸦著、斜阳几山。粉消莫染,犹是秦宫,绿扰云鬟。

张孝祥
简介描述:

张孝祥(1132年-1170年),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唐代诗人张籍的七世孙。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张孝祥状元及第,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由于上书为岳飞辩冤,为权相秦桧所忌,诬陷其父张祁有反谋,并将其父下狱。次年,秦桧死,授秘书省正字。历任秘书郎,著作郎,集英殿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宋孝宗时,任中书舍人直学士院。隆兴元年(1163年)任建康留守。又为荆南、湖北路安抚使,此外还出任过抚州、平江府、静江府、潭州等地的长官,颇有政绩。乾道五年(1169年),以显谟阁直学士致仕。次年在芜湖病逝,年仅三十八岁。

张孝祥善诗文,尤工于词,其风格宏伟豪放,为“豪放派”代表作家之一。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等传世。

Top